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越来越响,许多家长争先恐后地将孩子接受知识教育的年龄提前了,早早地教他们拼音、写字、算术等知识。全国各地的一些幼儿园也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的招牌以吸引生源……
幼儿园里藏着“小学校”,学龄前孩子变“超人”
在杭州市一家幼儿园内,中班教室的黑板上写有大量的数学运算题,旁边还张贴着非常醒目的汉语拼音表。4岁的潇潇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她从书包里掏出几本作业本,里面有默写拼音字母、汉字练习和数学混合运算题,且每本作业上都有老师的批语。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私立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空间狭窄,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游戏场地,却办得红红火火,因为该园开办的特长班多,孩子能学到在公办幼儿园学不到多少的“应试知识”。
刚成为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华华,对上学一点都提不起精神,他觉得学习很无趣,毫无新鲜感。原来华华上幼儿园的同时,父母还给他报了培训机构的好多早教兴趣班,一天里不仅有数学、英语、识字课,还有美术、音乐等“副课”穿插其间,和一年级课程没什么两样。
刚刚4岁的玲玲已经算是幼儿园里的大孩子了,她的生活被母亲安排得满满的,每星期一、三、五学画画;二、四学书法;星期天还要去学声乐。此外,玲玲在幼儿园还要认汉字、背唐诗、学算术。孩子累,她的父母也不轻松,除去每年近万元的育儿费用,“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背着画板、乐器接送孩子,甚至还要“在下班之后跟孩子一起学习”。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但是部分幼儿园却办起了“小学校”,教起了学龄前“小学生”。不过,这些幼儿园也表示出自己的无奈,因为很多家长都是以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古诗来衡量幼儿园的好坏的,“家长动不动就问幼儿园:‘你们这有特色班吗?孩子学不学认字,学不学英语?’”如果幼儿园没什么兴趣班或学习抓得不紧,就会流失生源。
幼儿“跑步上小学”,家长如此匆匆为哪般
望子成龙和从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幼儿“跑步上小学”,是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心态所致。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科举为仕、光耀门楣”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厚望寄托到后代身上,80后新父母也毫无例外。尽早让孩子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家长心里首当其冲的务实之选。
大多数家长的从众心理产生的盲目跟风。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只要看到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跑不到前面,也要弄个公平,换个心安”。这种心理,带来了孩子教育上的盲目跟风和从众行为。
部分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希望孩子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渴望让孩子一夜之间成为“神童”。
家庭经济收益增多后的自然选择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众多家庭的经济收益增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而来地,家庭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子女的教育,许多家长有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让孩子提前上各类价格不菲的早教兴趣班、双语班,接受他们心中最好的教育。
社会竞争促使家长提早孩子的受教育年龄
当今社会,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能力发展,提早让孩子接受知识教育。孩子的时间逐渐被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特长班和所谓的神童教育等所占据。早期教育也俨然成为这种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追求暂时教育成效,而忽视孩子未来发展现象的代名词。
家长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观念
教育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使一根高考“指挥棒”引发的蝴蝶效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与小学衔接的幼儿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指出,幼儿园“小学化”根本在于当前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随着应试教育愈加低龄化,原本以游戏、玩耍为主的学前教育变成了以学习、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
幼教机构的迎合是滋长家长早教过度行为的温床
为了留住生源,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只好加入“小学化”行列。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创收”,他们办起了许多本该小学开办的课程,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到教学活动中,还举办书法、美术、舞蹈、乐器等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把学前教育办成了“小学预科”教育。
过度早教,是提前助跑还是揠苗助长
支持者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住逍遥小区的王女士这周刚把孩子正式送进幼儿园,孩子入园后倒是挺省心的,但现在让王女士费心思的是孩子的特长班问题。她说:“我们邻居的孩子今年上中班,4岁多,钢琴班、围棋班、英语特长班、美术班报了四五个。人家别的孩子也都学,我们自家孩子不学也不是回事儿。最起码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吧?”
笨鸟先飞,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林女士听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反映,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量挺大的,要是不提前进行一些知识储备,孩子以后很可能会跟不上课程。为此,她只好采取“笨鸟先飞”的做法,让孩子预先接受知识教育,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得扎实一点,也会比同龄的孩子有学习优势。
孩子在兴趣班中可以增长见识
杨先生说,女儿很喜欢下象棋,主动要求报象棋特色班。她在幼儿园里报的国际象棋特色班,居然还能请来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来指导,女儿在感受大师的风采时,增长了见识,确实受益匪浅。
让孩子参加早教是经济实力的表现
深圳的陈女士说,现在朋友见了面就问“你家孩子上早教班了吗?”、“上的哪里的早教班?”,如果不让孩子上,好像就会显得自己没经济能力,低人一等,甚至是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45分钟的英语课就要好几百块钱,但为了在朋友面前不失面子,烧钱也要让孩子上。
反对者
繁重的课程让孩子身心疲惫
家长高文说,孩子才刚上大班,数学都学到什么奇数偶数了,语文还有组词造句,这样孩子能不累吗?这些不都是小学生才要学到的吗,怎么出现在幼儿园里呢?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接受这些超越年龄的知识呢?
过难的知识学习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欢欢爸爸说,在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里,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长期下去极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并最终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与意志品质的形成,严重的还会得上自闭症。
不当的启蒙教育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
韩女士说,幼儿园里开办了英语特长班,鼓励家长为孩子报名,可是在试听后我发现,这些英语老师发音不太地道,专业知识也不是特别扎实,如果让孩子的英语教育以这样的方式启蒙,会对他以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幼儿都是先入为主,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英语知识,以后 很难纠正。
片面强化知识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冯女士说,现在家长都在忙着把孩子塞进各种培训班,却没有认识到情商对孩子的重要性。今后的社会不仅仅要看学历、看智商,更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孩子的时间全部被枯燥的知识填满,哪还有时间去户外、去各种场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过多的辅导班会影响亲子关系
李女士后悔地说,真不该给孩子报那么多班,原来小家伙很开朗,什么都和我们说,还很体贴人。可自从上了辅导班后,每天被一大堆作业包围着,都没时间来和我们撒娇了。而且,辅导班里的内容比较难,他有很多接受不了,又急又怒,便把怨气和对学习的反感发泄到我们身上来,觉得是我们给他带来了烦恼。
幼儿早教应适度,“小学化”倾向须避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家长首先应认清自己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对早期教育的正确认识,合理地满足孩子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不要过度。同时,家长应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育关键期,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更有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不结合实际,一味超前地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与强制学习,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解读之——幼儿生理心理影响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有幼儿园老师发现,班里认字能力超前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这是由于对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的。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认为,过度的早期教育,会使一些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当过度启蒙教育成为现实,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而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成长需求,这是一种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与伤害。
解读之——教育理论研究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王芳认为,从理论上讲,婴幼儿的教育更应该顺应其天性和本能,孩子的人格成长和研究精神需要在运动、游戏以及感受新奇的环境中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承担起责任,投入精力和孩子多玩耍多沟通,这是任何教育都取代不了的。上早教班确实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但是有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金钱,值得慎重考虑。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老师谷立芳认为,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拢,让孩子早起步、早领先,实际是一种“近得利”的短视行为,是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
解读之——一线幼教工作人员体悟篇
西安高新国际幼儿园名誉园长叶繁认为,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其实除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外,孩子的情感、毅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孩子在幼儿园重要的不是要学到什么高深的文化知识,而是要学会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的交往能力、认知能力、自理能力,以及荣誉感、学习兴趣等。这样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也谈到过,是否要提前识字、学拼音,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决定。如果孩子平时的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弱,那可能会需要提前进行适应性学习,而对于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则就意义不大了。
解读之——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好的幼儿园、好的早教机构,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只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最关键的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方法,要呼唤教育理性,而家长理性非常重要。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跨栏,不能急于求成。年轻父母们,我们与其把繁重的书包压在孩子背上,不如多花些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创造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轻松地走上人生的舞台。
幼儿园里藏着“小学校”,学龄前孩子变“超人”
在杭州市一家幼儿园内,中班教室的黑板上写有大量的数学运算题,旁边还张贴着非常醒目的汉语拼音表。4岁的潇潇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她从书包里掏出几本作业本,里面有默写拼音字母、汉字练习和数学混合运算题,且每本作业上都有老师的批语。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私立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空间狭窄,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游戏场地,却办得红红火火,因为该园开办的特长班多,孩子能学到在公办幼儿园学不到多少的“应试知识”。
刚成为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华华,对上学一点都提不起精神,他觉得学习很无趣,毫无新鲜感。原来华华上幼儿园的同时,父母还给他报了培训机构的好多早教兴趣班,一天里不仅有数学、英语、识字课,还有美术、音乐等“副课”穿插其间,和一年级课程没什么两样。
刚刚4岁的玲玲已经算是幼儿园里的大孩子了,她的生活被母亲安排得满满的,每星期一、三、五学画画;二、四学书法;星期天还要去学声乐。此外,玲玲在幼儿园还要认汉字、背唐诗、学算术。孩子累,她的父母也不轻松,除去每年近万元的育儿费用,“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背着画板、乐器接送孩子,甚至还要“在下班之后跟孩子一起学习”。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但是部分幼儿园却办起了“小学校”,教起了学龄前“小学生”。不过,这些幼儿园也表示出自己的无奈,因为很多家长都是以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古诗来衡量幼儿园的好坏的,“家长动不动就问幼儿园:‘你们这有特色班吗?孩子学不学认字,学不学英语?’”如果幼儿园没什么兴趣班或学习抓得不紧,就会流失生源。
幼儿“跑步上小学”,家长如此匆匆为哪般
望子成龙和从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幼儿“跑步上小学”,是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心态所致。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科举为仕、光耀门楣”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厚望寄托到后代身上,80后新父母也毫无例外。尽早让孩子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家长心里首当其冲的务实之选。
大多数家长的从众心理产生的盲目跟风。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只要看到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跑不到前面,也要弄个公平,换个心安”。这种心理,带来了孩子教育上的盲目跟风和从众行为。
部分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希望孩子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渴望让孩子一夜之间成为“神童”。
家庭经济收益增多后的自然选择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众多家庭的经济收益增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而来地,家庭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子女的教育,许多家长有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让孩子提前上各类价格不菲的早教兴趣班、双语班,接受他们心中最好的教育。
社会竞争促使家长提早孩子的受教育年龄
当今社会,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来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能力发展,提早让孩子接受知识教育。孩子的时间逐渐被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特长班和所谓的神童教育等所占据。早期教育也俨然成为这种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追求暂时教育成效,而忽视孩子未来发展现象的代名词。
家长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观念
教育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使一根高考“指挥棒”引发的蝴蝶效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与小学衔接的幼儿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指出,幼儿园“小学化”根本在于当前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随着应试教育愈加低龄化,原本以游戏、玩耍为主的学前教育变成了以学习、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
幼教机构的迎合是滋长家长早教过度行为的温床
为了留住生源,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只好加入“小学化”行列。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创收”,他们办起了许多本该小学开办的课程,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到教学活动中,还举办书法、美术、舞蹈、乐器等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把学前教育办成了“小学预科”教育。
过度早教,是提前助跑还是揠苗助长
支持者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住逍遥小区的王女士这周刚把孩子正式送进幼儿园,孩子入园后倒是挺省心的,但现在让王女士费心思的是孩子的特长班问题。她说:“我们邻居的孩子今年上中班,4岁多,钢琴班、围棋班、英语特长班、美术班报了四五个。人家别的孩子也都学,我们自家孩子不学也不是回事儿。最起码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吧?”
笨鸟先飞,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林女士听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反映,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量挺大的,要是不提前进行一些知识储备,孩子以后很可能会跟不上课程。为此,她只好采取“笨鸟先飞”的做法,让孩子预先接受知识教育,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得扎实一点,也会比同龄的孩子有学习优势。
孩子在兴趣班中可以增长见识
杨先生说,女儿很喜欢下象棋,主动要求报象棋特色班。她在幼儿园里报的国际象棋特色班,居然还能请来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来指导,女儿在感受大师的风采时,增长了见识,确实受益匪浅。
让孩子参加早教是经济实力的表现
深圳的陈女士说,现在朋友见了面就问“你家孩子上早教班了吗?”、“上的哪里的早教班?”,如果不让孩子上,好像就会显得自己没经济能力,低人一等,甚至是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45分钟的英语课就要好几百块钱,但为了在朋友面前不失面子,烧钱也要让孩子上。
反对者
繁重的课程让孩子身心疲惫
家长高文说,孩子才刚上大班,数学都学到什么奇数偶数了,语文还有组词造句,这样孩子能不累吗?这些不都是小学生才要学到的吗,怎么出现在幼儿园里呢?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接受这些超越年龄的知识呢?
过难的知识学习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欢欢爸爸说,在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里,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长期下去极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并最终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与意志品质的形成,严重的还会得上自闭症。
不当的启蒙教育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
韩女士说,幼儿园里开办了英语特长班,鼓励家长为孩子报名,可是在试听后我发现,这些英语老师发音不太地道,专业知识也不是特别扎实,如果让孩子的英语教育以这样的方式启蒙,会对他以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幼儿都是先入为主,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英语知识,以后 很难纠正。
片面强化知识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冯女士说,现在家长都在忙着把孩子塞进各种培训班,却没有认识到情商对孩子的重要性。今后的社会不仅仅要看学历、看智商,更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孩子的时间全部被枯燥的知识填满,哪还有时间去户外、去各种场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过多的辅导班会影响亲子关系
李女士后悔地说,真不该给孩子报那么多班,原来小家伙很开朗,什么都和我们说,还很体贴人。可自从上了辅导班后,每天被一大堆作业包围着,都没时间来和我们撒娇了。而且,辅导班里的内容比较难,他有很多接受不了,又急又怒,便把怨气和对学习的反感发泄到我们身上来,觉得是我们给他带来了烦恼。
幼儿早教应适度,“小学化”倾向须避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家长首先应认清自己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对早期教育的正确认识,合理地满足孩子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不要过度。同时,家长应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育关键期,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更有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不结合实际,一味超前地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与强制学习,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解读之——幼儿生理心理影响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有幼儿园老师发现,班里认字能力超前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这是由于对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的。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认为,过度的早期教育,会使一些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当过度启蒙教育成为现实,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而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成长需求,这是一种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与伤害。
解读之——教育理论研究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王芳认为,从理论上讲,婴幼儿的教育更应该顺应其天性和本能,孩子的人格成长和研究精神需要在运动、游戏以及感受新奇的环境中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承担起责任,投入精力和孩子多玩耍多沟通,这是任何教育都取代不了的。上早教班确实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场所,但是有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金钱,值得慎重考虑。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老师谷立芳认为,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拢,让孩子早起步、早领先,实际是一种“近得利”的短视行为,是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
解读之——一线幼教工作人员体悟篇
西安高新国际幼儿园名誉园长叶繁认为,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其实除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外,孩子的情感、毅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孩子在幼儿园重要的不是要学到什么高深的文化知识,而是要学会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的交往能力、认知能力、自理能力,以及荣誉感、学习兴趣等。这样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也谈到过,是否要提前识字、学拼音,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决定。如果孩子平时的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弱,那可能会需要提前进行适应性学习,而对于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则就意义不大了。
解读之——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好的幼儿园、好的早教机构,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只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最关键的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方法,要呼唤教育理性,而家长理性非常重要。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跨栏,不能急于求成。年轻父母们,我们与其把繁重的书包压在孩子背上,不如多花些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创造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轻松地走上人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