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物理教师的提问应满足如下八点基本要求。
一、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二、紧扣目标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三、优化程序注重研究
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四、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对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才能出现“共振”。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过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将果子摘到”,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问的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学会怎样去学习。
五、富有感情助以手势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例如我了解到一名差生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该生对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所以课堂上提问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时,就提问该生,并给以肯定和鼓励,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七、准确评价反馈强化
学生的回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情况,改进教法,找出差距,提高质量。提问是一种双向反馈、双向调控的教学活动,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是反馈强化的前提和基础,反馈强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八、增强自信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意义更大。创新,还要有足够的自信,没有足够的自信,是很难打破迷信、大胆质疑的。增强自信是大胆质疑的前提。教师的提问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尽量减少失败,切忌讽刺挖苦,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不要怕被学生问住,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那是一种光荣和骄傲!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示范,才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65页有这样一句话:“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教师可以提问:“这里说的牛顿运动定律是否包括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有无关系?”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涉及运动的描述,所以它对任何系都成立。可见,“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无关”,课本中的叙述不确切。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离不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才能使课堂提问成为一种高超的启发艺术。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呢,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因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欲使提问达到引人注意、启发思维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二、紧扣目标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三、优化程序注重研究
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和填空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实质上大多数学生未经深入思考而随波逐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问之前,必须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使一系列的提问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纽带。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课前必须精心设计。
四、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对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要“吃透”,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才能出现“共振”。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过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将果子摘到”,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问的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学会怎样去学习。
五、富有感情助以手势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例如我了解到一名差生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该生对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所以课堂上提问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时,就提问该生,并给以肯定和鼓励,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见,不一定差生只能回答简单问题,更不能把提问差生做个样子,偶尔叫差生试试。
七、准确评价反馈强化
学生的回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情况,改进教法,找出差距,提高质量。提问是一种双向反馈、双向调控的教学活动,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是反馈强化的前提和基础,反馈强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八、增强自信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意义更大。创新,还要有足够的自信,没有足够的自信,是很难打破迷信、大胆质疑的。增强自信是大胆质疑的前提。教师的提问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尽量减少失败,切忌讽刺挖苦,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不要怕被学生问住,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那是一种光荣和骄傲!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示范,才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65页有这样一句话:“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教师可以提问:“这里说的牛顿运动定律是否包括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有无关系?”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涉及运动的描述,所以它对任何系都成立。可见,“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无关”,课本中的叙述不确切。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离不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才能使课堂提问成为一种高超的启发艺术。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