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33.55
我于2005年工作至今,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有余。虽然教学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颇多,期间也在不断地自我总结,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来七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一、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么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三、引导学生勤思、好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對于他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么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么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避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以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很多,因此,作为“引路者”的老师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这些能力,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我们适当讲解即可,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他们去自学探究或是分组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会的我们尽量不讲,学生不会的我们尽量少讲。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答问题能力的养成。
我于2005年工作至今,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有余。虽然教学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颇多,期间也在不断地自我总结,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来七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一、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么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三、引导学生勤思、好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對于他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么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么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避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以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很多,因此,作为“引路者”的老师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这些能力,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我们适当讲解即可,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他们去自学探究或是分组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会的我们尽量不讲,学生不会的我们尽量少讲。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答问题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