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被有人指责为“少、费、差、慢”,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方法不当所导致的。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教语文不应只是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摸索儿童阅读的新理念,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整本书阅读,研究读书指导的策略,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打通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的联系,让学生永远对语文、对阅读保持强烈的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常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的知识,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效果才好呢?
一.要有明确阅读的目标
阅读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如,阅读文章就可以拟定以下目标。
1、浏览全文,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初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3、精读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选读有关段落,进行精读;
有了阅读目标,可以减少阅读中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目标的难易程度,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来定,不要不切实际定得过高。有时,老师已明确的提出了阅读要求,就不必另定了。
5、选择好书
课外阅读要选择一些好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要讲究阅读方法
尤其要灵活运用老师平常教给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如:理解词句的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方法正确,达到阅读目标就容易得多。
三.要质疑问难
自主探索研究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却不能解答或在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请同学帮忙或向老师、家长求教,千万别“绕着走”。
四.要善于使用工具书
遇到生字、新词要勘查字典、词典,弄清其读音和意义。还可借助《成语词典》《小学语文阅读辞典》一类的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课文,解答疑难问题。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帮助你在阅读中“登山”的拐杖,消灭“拦路虎”的猎枪。
五.要作好阅读笔记
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的收获、体会记下来,把妙语佳句记下来,把疑难问题记下来。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也可记录在笔记本上。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这样,既可积累语言,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生会进行有效的阅读,语文素养就会整体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我们要带领学生去开辟有效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李彩霞,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常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的知识,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效果才好呢?
一.要有明确阅读的目标
阅读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如,阅读文章就可以拟定以下目标。
1、浏览全文,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初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3、精读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选读有关段落,进行精读;
有了阅读目标,可以减少阅读中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目标的难易程度,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来定,不要不切实际定得过高。有时,老师已明确的提出了阅读要求,就不必另定了。
5、选择好书
课外阅读要选择一些好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要讲究阅读方法
尤其要灵活运用老师平常教给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如:理解词句的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方法正确,达到阅读目标就容易得多。
三.要质疑问难
自主探索研究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却不能解答或在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请同学帮忙或向老师、家长求教,千万别“绕着走”。
四.要善于使用工具书
遇到生字、新词要勘查字典、词典,弄清其读音和意义。还可借助《成语词典》《小学语文阅读辞典》一类的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课文,解答疑难问题。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帮助你在阅读中“登山”的拐杖,消灭“拦路虎”的猎枪。
五.要作好阅读笔记
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的收获、体会记下来,把妙语佳句记下来,把疑难问题记下来。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也可记录在笔记本上。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这样,既可积累语言,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生会进行有效的阅读,语文素养就会整体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我们要带领学生去开辟有效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李彩霞,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