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被有人指责为“少、费、差、慢”,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方法不当所导致的。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教语文不应只是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摸索儿童阅读的新理念,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整本书阅读,研究读书指导的策略,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打通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的联系,让学生永远对语文、对阅读保持强烈的兴趣。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常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的知识,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效果才好呢?
  一.要有明确阅读的目标
  阅读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如,阅读文章就可以拟定以下目标。
  1、浏览全文,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初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3、精读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选读有关段落,进行精读;
  有了阅读目标,可以减少阅读中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目标的难易程度,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来定,不要不切实际定得过高。有时,老师已明确的提出了阅读要求,就不必另定了。
  5、选择好书
  课外阅读要选择一些好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要讲究阅读方法
  尤其要灵活运用老师平常教给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如:理解词句的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方法正确,达到阅读目标就容易得多。
  三.要质疑问难
  自主探索研究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却不能解答或在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请同学帮忙或向老师、家长求教,千万别“绕着走”。
  四.要善于使用工具书
  遇到生字、新词要勘查字典、词典,弄清其读音和意义。还可借助《成语词典》《小学语文阅读辞典》一类的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课文,解答疑难问题。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帮助你在阅读中“登山”的拐杖,消灭“拦路虎”的猎枪。
  五.要作好阅读笔记
  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的收获、体会记下来,把妙语佳句记下来,把疑难问题记下来。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也可记录在笔记本上。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这样,既可积累语言,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生会进行有效的阅读,语文素养就会整体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我们要带领学生去开辟有效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李彩霞,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却是“教师教着枯燥,学生学得乏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出现“文”“言”分离现象。一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言”的教学,即古汉语知识,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被肢解成一堆古汉语知识,毫无生机,学来无味;而另一个极端则是重“文”轻“言”,过度强调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与理解,却忽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
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一般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写景抒情的诗歌中多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一.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  1、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是先有景后有情。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西湖雪景的一篇文质优美的小品文。笔者通过对《湖心亭看雪》教学的实践和对作品的分析,认为《湖心亭看雪》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的方法深入文本,拓展文本。  一.难点切入法  《湖心亭看雪》是作者记西湖雪景的小品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而其中高超的素描技巧及景中情、事中情的特点引人玩味、耐人琢磨,这是教学中的一个
[说明]  现在全球正流行着一个新的诃“Moodle”,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向全国推广中文名为“魔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Moodle,既是一个为基于网络的课程教与学提供全面支持的软件系统,又是一个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在线教学环境。我校网络环境下基于Moodle课程平台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教学课题]双桅船(舒婷)  [
郁达夫的名作《故都的秋》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其传达的是一个迷恋的主题。  文章深情地描绘了蝉虫雨路、花鸟树木。只因是在北国,在故都,便别具了一番情致。试问:哪里的秋季没有这景物?独独北平的秋能引起如许的欣喜和哀愁?何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分明是一种迷恋。   迷恋“秋蝉的衰弱的蝉声”,寒蝉原本凄切,而故都的秋蝉,却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从问题开始。作为课堂提问,它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要手段。科学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的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若是课堂教学亦能创设“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豹尾”似的结局点,那么,这一堂课就犹如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不失为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凤头”言其美。美而生赞、生奇、生叹、生疑,进而引起求索。真正完美的新课导入,应是“知时节”的“好雨”,“当春乃发”,“润物无声”;更是百态“凤头”,初露容姿,便具“招徕”之力。定好一堂课的基调,虽是三言两语之功,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韩愈《师说》中的开篇论点,从那时起,教师们将它奉为的神圣职责,而历朝历代的教师们为“传道授业解惑”增添了各种各样的时代色彩。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师,将传之何道?解之何惑?笔者略谈一二。  一是传“为人之道”,解“做人之惑”。在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中,很容易让一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因一时的困惑,迷失自己,失足堕入囹圄。“殿堂”与“铁窗”的巨大落差,击碎了他们儿时的美好梦想
所谓合作,是指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此氛围中,不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情感,不断推动学生合作行为,逐步使学生具有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对于合作交流学习我是能用则用,但不滥用。如。读书时,小组评读;学习课文时,小组交流、讨论;课文延伸时,小组合作表演;预习课文时,小组汇总交流;等等。通过小组学
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手段或途径,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育教学方法来说,更是如此。今年我校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进行了尝试,在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探索了“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合作质疑——课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自学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质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