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将其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组)、动力髋螺钉组(DHS组)、Gamma钉组(Gamma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FN和Gamma两组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髖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F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方式; 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在中老年人中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采用手术方案,但内固定方法较多,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PFN组(40例)、DHS组(40例)、Gamma钉组(40例)。PFN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6—61岁之间,平均年龄(51.5±1.7)岁;Evans分型:I型5例,II型18例,III型10例,IV型7例。DHS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63岁之间,平均年龄(52.0±1.9)岁;Evans分型:I型4例,II型16例,III型14例,IV型6例。Gamma钉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2.7±2.6)岁;Evans分型:I型3例,II型20例,III型12例,IV型5例。几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将患肢垫高并向健肢一侧倾斜15°。PFN组和Gamma组均在股骨大粗隆近侧入路,分离臀中肌达到大粗隆顶点,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对骨折进行复位,然后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或Gamma钉。DHS组在髋外侧入路,从股外侧肌剥离股骨上端和大粗隆,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对骨折复位,置入动力髋螺钉。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判标准依据《骨与关节损伤》[3],90分以上为优,81—90分为良;60—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3)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PFN组患者手术时间(82.5±10.6)min,出血量(370.2±46.0)ml,住院时间(22.4±3.1)d;DHS组手术时间(120.5±14.8)min,出血量(564.7±88.5)ml,住院时间(25.4±3.9)d;Gamma组手术时间(84.6±11.2)min,出血量(365.9±45.7)ml,住院时间(21.6±3.5)d。经比较可知,PFN和Gamma两组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
PFN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DHS组优21例、良12例、差7例,优良率为82.5%;Gamma组优24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为92.5%。经比较可知,PFN和Gamma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FN组患者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DHS组发生伤肢短缩1例,髋内翻2例,占比7.5%;Gamma组发生髋内翻2例,粗隆间再骨折2例,占比10.0%。经比较可知,PF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一旦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起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吴昊的研究报道中称[4],DHS方案对于相对稳定的骨折能够达到确切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开展早期功能恢复,但对于不稳定的骨折效果差。本次研究结果DHS组手术、住院时间长,出血量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低,和以上文献具有一致性。PFN和Gamma都是髓内固定,可以有效降低股骨距区的压力,因此愈合时间更短。同时,由于固定更牢固,不会产生骨折的移位或短缩,因此效果更佳。在并发症上,Gamma钉是三点式负荷传导结构,长度较短,且锁钉的应力相对集中,无法将载荷均匀地传递到骨上,因此容易发生断裂,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研究中Gamma组发生髋内翻2例,粗隆间再骨折2例,占比10.0%,而PFN组则没有并发症出现。
综上,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金永明,陈锦平,李晓林,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回顾性比较[J]. 中国骨伤,2010,11(05):329-332.
[2]陶仕坤.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1,20(04):87-88.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1(15)869.
[4]吴昊.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5(04):43.
[5]李林. 不同内固定方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6(15):20-2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将其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组)、动力髋螺钉组(DHS组)、Gamma钉组(Gamma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FN和Gamma两组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髖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F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方式; 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在中老年人中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采用手术方案,但内固定方法较多,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PFN组(40例)、DHS组(40例)、Gamma钉组(40例)。PFN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6—61岁之间,平均年龄(51.5±1.7)岁;Evans分型:I型5例,II型18例,III型10例,IV型7例。DHS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63岁之间,平均年龄(52.0±1.9)岁;Evans分型:I型4例,II型16例,III型14例,IV型6例。Gamma钉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2.7±2.6)岁;Evans分型:I型3例,II型20例,III型12例,IV型5例。几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将患肢垫高并向健肢一侧倾斜15°。PFN组和Gamma组均在股骨大粗隆近侧入路,分离臀中肌达到大粗隆顶点,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对骨折进行复位,然后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或Gamma钉。DHS组在髋外侧入路,从股外侧肌剥离股骨上端和大粗隆,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对骨折复位,置入动力髋螺钉。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判标准依据《骨与关节损伤》[3],90分以上为优,81—90分为良;60—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3)比较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PFN组患者手术时间(82.5±10.6)min,出血量(370.2±46.0)ml,住院时间(22.4±3.1)d;DHS组手术时间(120.5±14.8)min,出血量(564.7±88.5)ml,住院时间(25.4±3.9)d;Gamma组手术时间(84.6±11.2)min,出血量(365.9±45.7)ml,住院时间(21.6±3.5)d。经比较可知,PFN和Gamma两组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
PFN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5.0%;DHS组优21例、良12例、差7例,优良率为82.5%;Gamma组优24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为92.5%。经比较可知,PFN和Gamma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FN组患者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DHS组发生伤肢短缩1例,髋内翻2例,占比7.5%;Gamma组发生髋内翻2例,粗隆间再骨折2例,占比10.0%。经比较可知,PF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一旦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起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吴昊的研究报道中称[4],DHS方案对于相对稳定的骨折能够达到确切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开展早期功能恢复,但对于不稳定的骨折效果差。本次研究结果DHS组手术、住院时间长,出血量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低,和以上文献具有一致性。PFN和Gamma都是髓内固定,可以有效降低股骨距区的压力,因此愈合时间更短。同时,由于固定更牢固,不会产生骨折的移位或短缩,因此效果更佳。在并发症上,Gamma钉是三点式负荷传导结构,长度较短,且锁钉的应力相对集中,无法将载荷均匀地传递到骨上,因此容易发生断裂,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研究中Gamma组发生髋内翻2例,粗隆间再骨折2例,占比10.0%,而PFN组则没有并发症出现。
综上,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金永明,陈锦平,李晓林,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回顾性比较[J]. 中国骨伤,2010,11(05):329-332.
[2]陶仕坤.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1,20(04):87-88.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1(15)869.
[4]吴昊.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5(04):43.
[5]李林. 不同内固定方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6(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