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研究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意见。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超检查。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研究组术后24h、48h以及72h止痛和消炎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炎治疗中应用B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术后状况,减轻患者疼痛,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B超;胆囊炎;临床疗效
胆囊炎是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一种,是因为胆囊受到细菌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后,发生炎症病变[1]。胆囊炎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嗳气等,对患者生活和工作有严重影响。针对胆囊炎临床需采取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疼痛不适。随着影像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逐渐增加,B超检验结果用于临床图像诊断广泛[2]。B超检查可以对气管进行动态且直观的观察。本文研究治疗胆囊炎患者时增加使用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消化科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查体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后,确诊为胆囊炎,且同意接受本次实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17-36岁,平均年龄22±4岁,发病次数1-5次;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24±4岁,发病次数1-5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治疗干预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发现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取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有呕吐、脱水等患者进行静脉补液,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水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按照患者病情酌情应用抗炎、抗感染药物,对于疼痛剧烈患者应用适量镇痛、镇静药物。
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应用B超检查。检查前8h要求患者禁食,晚餐避免食用油腻食物,第二天清晨空腹进行B超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检查探头放置于肋下,探头频率35MHz,进行胆囊全方位扫描,观察患者胆囊形态和边界。
1.3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3]
显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有显著缓解,胆囊炎症消退;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有好转,胆囊炎症缓解;无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没有变化,胆囊炎症没有消失或加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疗效,可见,研究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97.06%,包括显效22例、有效11例,对照组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61.76%,包括显效13例、有效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可见,研究组术后24h、48h以及72h止痛和消炎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2.。
3 讨论
胆囊炎是临床消化外科常见病,其发病突然、疼痛感强烈,胆囊炎发病具有潜伏性。胆囊炎可以由胆囊内结石引发,胆囊炎发病会加剧恶化胆囊结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发生胆囊结石癌变,致死率极高。胆囊炎发病还可以导致体内结石病变,结石发生转移,造成患者死亡。
胆囊炎发病或合并并发症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治疗胆囊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胆囊炎炎症的病情发展,是治疗胆囊炎的关键步骤。胆囊炎患者发病后,不仅身体承受痛苦,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尽快、准确的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对症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症状[4]。
本次研究将B超检查联合入胆囊炎常规治疗方案中,研究结果显示,应用B超检查的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治理,止痛和消炎例数显著比对照组多(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5]。B超是影像学发展出的一种先进诊断手段,可以对病变部位、器官和组织进行直观、动态或静态检查,有利于正确判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确诊率,确保患者正确诊断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胆囊炎患者临床表现有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和对油腻食物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身心痛苦,饮食挑剔。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胆囊炎的治疗水平有提升[6]。临床中治疗胆囊炎的原则为,正确诊断,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胆囊炎症,降低病死率。通过应用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了解胆囊炎症病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向。
综上所述,B超检查有效降低临床医生误诊可能性,提高确诊率,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的对症治疗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应用B超检查结果治疗胆囊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时缓解患者症状,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月英.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03):436-437.
[2]陈敏芝.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09):97.
[3]都伟,薛兰.B超诊断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一些杂志,2011,77(01):78-79.
[4]杨帆.B超辅助治疗胆囊炎35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3):600.
[5]喻珍.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J].医疗装备,2014,27(03):32-33.
[6]梁金萍.原发性胆囊炎的B 超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7):59.
【摘要】目的 研究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意见。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超检查。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研究组术后24h、48h以及72h止痛和消炎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炎治疗中应用B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术后状况,减轻患者疼痛,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B超;胆囊炎;临床疗效
胆囊炎是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一种,是因为胆囊受到细菌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后,发生炎症病变[1]。胆囊炎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嗳气等,对患者生活和工作有严重影响。针对胆囊炎临床需采取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疼痛不适。随着影像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逐渐增加,B超检验结果用于临床图像诊断广泛[2]。B超检查可以对气管进行动态且直观的观察。本文研究治疗胆囊炎患者时增加使用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消化科收治胆囊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查体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后,确诊为胆囊炎,且同意接受本次实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17-36岁,平均年龄22±4岁,发病次数1-5次;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24±4岁,发病次数1-5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治疗干预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发现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取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有呕吐、脱水等患者进行静脉补液,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水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按照患者病情酌情应用抗炎、抗感染药物,对于疼痛剧烈患者应用适量镇痛、镇静药物。
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应用B超检查。检查前8h要求患者禁食,晚餐避免食用油腻食物,第二天清晨空腹进行B超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检查探头放置于肋下,探头频率35MHz,进行胆囊全方位扫描,观察患者胆囊形态和边界。
1.3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3]
显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有显著缓解,胆囊炎症消退;有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有好转,胆囊炎症缓解;无效:经治疗,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没有变化,胆囊炎症没有消失或加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疗效,可见,研究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97.06%,包括显效22例、有效11例,对照组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61.76%,包括显效13例、有效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可见,研究组术后24h、48h以及72h止痛和消炎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2.。
3 讨论
胆囊炎是临床消化外科常见病,其发病突然、疼痛感强烈,胆囊炎发病具有潜伏性。胆囊炎可以由胆囊内结石引发,胆囊炎发病会加剧恶化胆囊结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发生胆囊结石癌变,致死率极高。胆囊炎发病还可以导致体内结石病变,结石发生转移,造成患者死亡。
胆囊炎发病或合并并发症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治疗胆囊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胆囊炎炎症的病情发展,是治疗胆囊炎的关键步骤。胆囊炎患者发病后,不仅身体承受痛苦,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尽快、准确的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对症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症状[4]。
本次研究将B超检查联合入胆囊炎常规治疗方案中,研究结果显示,应用B超检查的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治理,止痛和消炎例数显著比对照组多(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5]。B超是影像学发展出的一种先进诊断手段,可以对病变部位、器官和组织进行直观、动态或静态检查,有利于正确判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确诊率,确保患者正确诊断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胆囊炎患者临床表现有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和对油腻食物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身心痛苦,饮食挑剔。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胆囊炎的治疗水平有提升[6]。临床中治疗胆囊炎的原则为,正确诊断,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胆囊炎症,降低病死率。通过应用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了解胆囊炎症病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向。
综上所述,B超检查有效降低临床医生误诊可能性,提高确诊率,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的对症治疗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应用B超检查结果治疗胆囊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时缓解患者症状,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月英.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03):436-437.
[2]陈敏芝.B超结果对于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09):97.
[3]都伟,薛兰.B超诊断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一些杂志,2011,77(01):78-79.
[4]杨帆.B超辅助治疗胆囊炎35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3):600.
[5]喻珍.B超检查在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J].医疗装备,2014,27(03):32-33.
[6]梁金萍.原发性胆囊炎的B 超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