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非正式组织” 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共同存在于社会各层面,它可能对正式组织起正面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影响作用。学生在校除了班集体、学生会、团委等正式群体组织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组织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发展都有深刻而强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非正式组织的现状、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如何应对非正式组织等做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学生非正式组织 成因 利弊 应对策略
  在学校里,学生的“非正式组织”多数存在于班级之内,但也有少数跨班级、年级,甚至跨校活动现象。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克服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能量,为圆满完成教育工作目标服务,是每一位班主任应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学生中非正式组织成因分析
  1.主观原因。人的大部分需要在其群体的相互理解中才能得到满足。人的需要千差万别,正式群体的活动不可能全部满足这些需要,于是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同学经常在一起进行交流、开展文体活动等。他们对客观事物看法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活动会逐步形成规律,甚至达到不谋而合、不请自来的程度。这就使得每个成员的思想、行为会得到内部成员的认可,被理解和接受,从而满足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另外,学校正式组织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特点开展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因此部分学生会脱离正式组织而热衷于非正式群体活动,期望通过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弥补心灵的缺失。
  2.客观因素。校园生活有着不同于社会生活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为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校园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给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一班级内大多数同学有着统一的作息时间,特别是高中和大学,大部分学生都住校,他们每天的活动轨迹基本上是“四点一线”,即教室―食堂―运动场―宿舍;在空间上他们之间或是座位相邻,或是家住得相近,因此他们有机会频繁交往,不断适应,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感情,这样非正式组织也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其次,校园里丰富的课余活动也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几个同学喜欢足球,约定每天下午五点钟都到操场去练球,平时他们也经常在一起;几个同学爱好书法,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某些成绩差、经常违纪的学生,课余时间便去进茶馆、酗酒、赌博,时间一长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小个小群体。第三,在众多的学生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生活背景或个人经历相类似的同学,这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共同话题,容易交流思想、加深感情,进而取得相互信任和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非正式组织。
  二、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分析
  1.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很多班主任老师整日忙于应付班级日常管理,很难分出更多精力去指导学生正式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参加非正式组织,在非正式组织的活动中满足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或拓宽知识面或拓展人际关系等等。
  (2)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正式组织有严格的规则和等级制度,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人际关系淡漠或带有功利性,难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满足和需要。而非正式组织具有聚合的自发性、随意性,多样性等特点,正好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特别是对于那些被老师忽视、自感失落、压抑的学生而言就容易摆脱窘境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一定的心理满足和社会满足。
  (3)增强凝聚力,融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学生中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发生的。而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深厚,联系密切且互相信任,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增加管理难度。非正式组织或组织成员对学校的某些要求、工作产生不满情绪时,或受到批评处分时,容易引起其内部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抵触情绪而作出防碍甚至破坏学校的要求与目标的实现,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影响工作效率。非正式组织成员若活动频繁,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产生冲突时,其行为就会背离正式组织的要求与目标,形成一股销蚀力量来分散管理者的精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易产生矛盾冲突。可能会因利益产生非正式组织间的矛盾,一部分非正式组织可能在利益上操纵选举和分配,影响选举评优结果。这样,另一部分非正式组织中一旦有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就会作出强烈的对抗反应,产生各种不满情绪甚至出现组织间的冲突。
  三、对待非正式组织的处理方式及策略
  1.正视学生非正式組织的存在。学校德育工作者不应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视为学校工作的对立面,不能简单地将非正式组织视为“小团体”“小集团”,更不可将其归入“非法组织”之类,而应将其看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予以妥善对待。同时,不能因其可能发挥的消极作用而试图瓦解它们。因为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德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它。任何一个德育工作者都改变不了学生有相同的业余爱好、上学同路、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等因素,也改变不了学生对学校或老师持有相似看法。这就为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条件和土壤。因此,对非正式组织德育工作者要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允许乃至鼓励它的存在,不能轻率地扣以小圈子或宗派主义的帽子加以否定和打击。要通过引导让其向良性发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非正式组织的具体情况。古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掌握组织具体情况后,才能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具体来说,在调查学生非正式组织过程中主要包括:学生中存在哪些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各类型组织有几个,每个组织中都有哪些人,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成员的思想倾向如何,各组织都开展了哪些活动等等。要将所有了解的情况记录并整理,以便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从而发现各非正式组织对学校或班级将会有怎样的影响,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组织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针对他们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区别对待。非正式组织并非就是非法组织,有些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同正式组织的目标基本一致,甚至完全一致,对这些有益的非正式群体,我们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扶持、鼓励发展并给予保护;对待那些对学校或班级既没有贡献也没有危害的“中间型非正式组织”, 要加以适当引导,扬长避短,使他们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对那些拉帮结派、专起破坏作用的组织要想方设法削弱其力量,直至分化瓦解。
  4.做好“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工作。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内容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人物的态度和思想。他们的行为,对整个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规范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这些核心人物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教育让其转化。核心人物的转变会起到典型作用,如果做好了他们的工作,他们就会带领组织向良性方面发展,就会为班集体做贡献,同时带动其他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变化与思想进步。
  综上所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并正确看待非正式组织这一现象。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的,通过我们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引导,建立正确的对策,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学校和班级中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会成为正式组织的补充力量,逐渐融入学校或班级大家庭来。
  参考文献:
  [1]刘德富.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小学生的人际交往[J].科学教育讲坛.2007(04).
  [2]谢安国.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引导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07).
其他文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优质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推动教学进程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的科学化,合理化。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必须注意并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就课堂提问技巧进行探讨。  一、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太难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点拨、启发和引导,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讨论。 
期刊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和能力的表现,主要是指人类对原有理论知识或行为方式的突破或改变,并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发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运用知识,善于对已知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转换”,从而萌发新的构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进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高课堂的效率的,对此,本文认为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通过这些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 开放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教师来创造的。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体验孩子的生命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
期刊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要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必须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师为本,赏识激励;创新形式,拓展平台;持之以恒,以量促质。  【关键词】校本教研 积极性 提高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现实中各校在教研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如何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活动,
期刊
【摘要】“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学习动力。赏识,其本质是“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的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其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褒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赏识 表扬 鼓励
期刊
【摘要】目前,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变得尤为重要。而英语学习比母语学习要复杂困难得多。好多人都说“兴趣是成功的秘密”,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把这件事做好。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有兴趣,那么他们就可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了。所以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就如何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学习兴趣
期刊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同学们边走边唱着“F4”、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追星族”,而有的同学还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求的语气意味着同学们对通俗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音乐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还得由课本延伸出来,以社会发展为背
期刊
一次好的作业批改将是学生知识获得的第二渠道,因而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做作业与批改作业的目的,而作业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必定也是形势所趋。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一、改进数学作业批改的前提  改进数学作业批改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看是否达到批改作业的目的,凡有利于达到批改作业目的的
期刊
班级文化和大家所知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也是每个班级的灵魂,同时也极力影响着每一个与这个班级有联系的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强化自身使命,努力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定目标。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长期积累、酝酿、完善的过程,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接手一个班级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