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要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必须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师为本,赏识激励;创新形式,拓展平台;持之以恒,以量促质。
【关键词】校本教研 积极性 提高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现实中各校在教研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如何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活动,是落实校本教研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是根本
领导要认识到位,充分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现在的学校事务繁忙,有些领导整天忙于处理学校事务,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只是列上计划,口头交代一下,对待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可能还不如有的老师,甚至有的以工作为借口不参加校本教研活动,这些都给老师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殊不知,其身正不令则行。所以,学校领导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校本教研非常重要,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标杆,领导应该和教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并始终走在教师的前面,教师才能信服、佩服,才能听领导的,才能在领导的指引下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是保障
校本教研活动要长期坚持下去,这就要求学校要制定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奖勤罚懒,通过制度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发挥教师内在潜力。但是学校奖罚的一般原则是多奖少罚,以激励为主。处罚的作用在于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多奖少罚;奖罚要公平,奖罚只能与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相联系,而绝不能出于感情、关系等因素。奖罚规则尽量明确,指的是要求尽可能地把奖励规则事先清楚设定,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了。
三、以师为本,赏识激励是基础
切实关心教师,激发教师积极性。领导者要体现出对教师的关爱,应尽可能从各方面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如少让老师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反思,让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教法与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学法),还可以多些时间来读书,净化心灵。其次,学校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环境,强调琢磨事而不琢磨人,淡化人际关系,解除教师的心理压力,安顿教师的心灵,努力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理解、人人想讲话,敢讲真话的教研环境。
对教师在生活、家庭和事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要及时地伸出手予以帮助,即使是帮不了忙,哪怕一句问候也使能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领导的重视,也会激发教师用更为努力的工作回报学校的关爱。
我们经常用赏识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其实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也适用这种方法来激励。每一位教师都想得到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只要得到鼓励,都会给他带来一种成就感,相信自己还会做得更好。所以,倘若领导多赏识他们的成绩,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精神动力。教师有了成绩需要赏识,教师失败时同样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遭遇挫折或失败,或许是教学上的难题,或许是某个学生难以教育、或许是班级管理出现难题等等。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失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努力向上的机会,教师会加倍努力工作。
四、创新形式,拓展平台是手段
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规性工作是开展公开课和听评课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拓展校本教研的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三个途径,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学校课题研究、教师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五、持之以恒,以量促质是关键
严格地说校本研究就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一些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切实利益的问题,避免假、大、空现象。从教育教学科学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本校教研的人文性出发,研究和探讨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研中要突出教师的作用,教研的结果要体现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收效。这样校本教研不仅具有“为了教学”“基于教学”“在教学中”的基本特征,而且为教师开辟了学习、合作、对话、成长的现实途径,让他们在讨论交流、观摩评析、互帮互学中,充分感受到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参与校本教研的快乐,最终实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根本在校长的认识和关注,立足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键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都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从学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转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上面来,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激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校本教研 积极性 提高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现实中各校在教研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如何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活动,是落实校本教研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是根本
领导要认识到位,充分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现在的学校事务繁忙,有些领导整天忙于处理学校事务,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只是列上计划,口头交代一下,对待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可能还不如有的老师,甚至有的以工作为借口不参加校本教研活动,这些都给老师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殊不知,其身正不令则行。所以,学校领导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校本教研非常重要,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标杆,领导应该和教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并始终走在教师的前面,教师才能信服、佩服,才能听领导的,才能在领导的指引下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是保障
校本教研活动要长期坚持下去,这就要求学校要制定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奖勤罚懒,通过制度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发挥教师内在潜力。但是学校奖罚的一般原则是多奖少罚,以激励为主。处罚的作用在于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多奖少罚;奖罚要公平,奖罚只能与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相联系,而绝不能出于感情、关系等因素。奖罚规则尽量明确,指的是要求尽可能地把奖励规则事先清楚设定,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了。
三、以师为本,赏识激励是基础
切实关心教师,激发教师积极性。领导者要体现出对教师的关爱,应尽可能从各方面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如少让老师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反思,让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教法与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学法),还可以多些时间来读书,净化心灵。其次,学校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环境,强调琢磨事而不琢磨人,淡化人际关系,解除教师的心理压力,安顿教师的心灵,努力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理解、人人想讲话,敢讲真话的教研环境。
对教师在生活、家庭和事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要及时地伸出手予以帮助,即使是帮不了忙,哪怕一句问候也使能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领导的重视,也会激发教师用更为努力的工作回报学校的关爱。
我们经常用赏识的办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其实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也适用这种方法来激励。每一位教师都想得到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哪怕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只要得到鼓励,都会给他带来一种成就感,相信自己还会做得更好。所以,倘若领导多赏识他们的成绩,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精神动力。教师有了成绩需要赏识,教师失败时同样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遭遇挫折或失败,或许是教学上的难题,或许是某个学生难以教育、或许是班级管理出现难题等等。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失败,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努力向上的机会,教师会加倍努力工作。
四、创新形式,拓展平台是手段
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规性工作是开展公开课和听评课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拓展校本教研的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三个途径,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学校课题研究、教师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五、持之以恒,以量促质是关键
严格地说校本研究就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一些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切实利益的问题,避免假、大、空现象。从教育教学科学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本校教研的人文性出发,研究和探讨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研中要突出教师的作用,教研的结果要体现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收效。这样校本教研不仅具有“为了教学”“基于教学”“在教学中”的基本特征,而且为教师开辟了学习、合作、对话、成长的现实途径,让他们在讨论交流、观摩评析、互帮互学中,充分感受到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参与校本教研的快乐,最终实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根本在校长的认识和关注,立足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键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都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从学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转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上面来,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激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