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捆捆麦秸、玉米秆被一台大机器吞入“口”中,经5道工序,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这金黄色液体,就是纤维乙醇,经加工后就是车用燃料乙醇!”前不久,河南天冠集团董事长张晓阳在生物发酵公司生产车间向大家介绍。
秸秆变乙醇潜力无限
张晓阳说:“天冠集团在1997年与高校合作启动了纤维乙醇项目研究,探索用秸秆取代粮食生产乙醇。经过10年攻关,终于掌握了用秸秆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2007年12月,年产5000吨的纤维乙醇项目建成,顺利生产出首批产品。它是我国第一条纤维乙醇规模化生产线,其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张晓阳打开一张用秸秆转化为乙醇的工艺流程图说:“秸秆变乙醇并不神秘。植物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部分构成。纤维的基本成分是葡萄糖分子。把纤维的上百个分子链打碎,变成单个分子,葡萄糖就释放出来了。产生的葡萄糖经过酵母作用,能生成乙醇。乙醇再经过提纯,燃料乙醇就诞生了。麦秸、玉米秆、稻草等,经过生产加工,都可以变成替代石油的燃料乙醇。”
他说,用秸秆生产的纤维乙醇与用粮食生产的乙醇使用效果一样,但纤维乙醇的成本略高于粮食乙醇。如果算小账,目前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但他们依然坚持生产,原因有四:
第一,5000万吨纤维乙醇项目,是用生物替代石油、用秸秆替代粮食的重大科技发明。它标志着我国用秸秆替代粮食生产乙醇的产业化梦想已走向现实。
第二,他们目前还在继续攻关,可望通过科技攻关进一步降低成本。事实上10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乙醇的成本在不断降低。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飙升,纤维乙醇的成本价将有可能与市场价拉平,直至低于市场价。
第四,开发纤维乙醇附加产品,提高附加值。纤维乙醇生产中,可产出大量木质素,这是企业的另一笔收入。木质素热值略低于普通中等粗木质素,可加工成“煤球”;纯度稍高的可做成活性炭,吨售价4000元左右;精制的高纯度木质素,则可作为生产聚氨酯产品的原料,吨售价6000元以上。
替代石油不再是梦想
天冠生物发酵公司的另一个生产车间也在隆隆作响,但它们吃的不是秸秆,而是木屑。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介绍:“这是年产3万吨生物柴油项目的生产车间。”用生物化工打造石油替代品循环产业链,是天冠集团的又一个科技攻关方向。
天冠集团的生物柴油项目总投资3395万元,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建成投产,是与郑州大学联合研发的。杜风光介绍说,生物柴油是一种可以替代石油柴油的新型能源,主要以油林果、文冠果、麻风树、黄连木等为原料,经提炼加工制成。和传统柴油相比,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要低得多,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天冠集团产品展览室里,摆放着一些用生物化工做成绝对环保的一次性饭盒。1998年,天冠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始全降解塑料生产的课题研究。今年2月建成了年产5000吨全降解塑料产业化生产线。这一项目,每年可“吃”掉近3000吨二氧化碳。
目前,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大多以石油为原料制成,成本高,用后不易降解,污染严重。天冠集团生产环保饭盒等产品的技术叫“二氧化碳聚合成全降解塑料技术”。其原理是,将乙醇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聚合成全降解塑料——“聚碳酸亚丙酯树脂”,然后再制作成各类产品。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石油资源;另一方面,聚合成的环保塑料可完全生物降解,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全降解塑料制品在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压性能等方面都可与塑料制品媲美,不仅可用于低温保鲜膜市场,还可开发一次性饭盒、发泡包装材料、儿童玩具等。
此外,他们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了可替代“乙二醇”的又一替代石油化工产品——“1,3-丙二醇”,简称PDO。他们生产PDO的方法叫“发酵法”,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可再生、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副产物少、环境污染低等优点。
秸秆变乙醇潜力无限
张晓阳说:“天冠集团在1997年与高校合作启动了纤维乙醇项目研究,探索用秸秆取代粮食生产乙醇。经过10年攻关,终于掌握了用秸秆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2007年12月,年产5000吨的纤维乙醇项目建成,顺利生产出首批产品。它是我国第一条纤维乙醇规模化生产线,其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张晓阳打开一张用秸秆转化为乙醇的工艺流程图说:“秸秆变乙醇并不神秘。植物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部分构成。纤维的基本成分是葡萄糖分子。把纤维的上百个分子链打碎,变成单个分子,葡萄糖就释放出来了。产生的葡萄糖经过酵母作用,能生成乙醇。乙醇再经过提纯,燃料乙醇就诞生了。麦秸、玉米秆、稻草等,经过生产加工,都可以变成替代石油的燃料乙醇。”
他说,用秸秆生产的纤维乙醇与用粮食生产的乙醇使用效果一样,但纤维乙醇的成本略高于粮食乙醇。如果算小账,目前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但他们依然坚持生产,原因有四:
第一,5000万吨纤维乙醇项目,是用生物替代石油、用秸秆替代粮食的重大科技发明。它标志着我国用秸秆替代粮食生产乙醇的产业化梦想已走向现实。
第二,他们目前还在继续攻关,可望通过科技攻关进一步降低成本。事实上10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乙醇的成本在不断降低。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飙升,纤维乙醇的成本价将有可能与市场价拉平,直至低于市场价。
第四,开发纤维乙醇附加产品,提高附加值。纤维乙醇生产中,可产出大量木质素,这是企业的另一笔收入。木质素热值略低于普通中等粗木质素,可加工成“煤球”;纯度稍高的可做成活性炭,吨售价4000元左右;精制的高纯度木质素,则可作为生产聚氨酯产品的原料,吨售价6000元以上。
替代石油不再是梦想
天冠生物发酵公司的另一个生产车间也在隆隆作响,但它们吃的不是秸秆,而是木屑。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介绍:“这是年产3万吨生物柴油项目的生产车间。”用生物化工打造石油替代品循环产业链,是天冠集团的又一个科技攻关方向。
天冠集团的生物柴油项目总投资3395万元,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建成投产,是与郑州大学联合研发的。杜风光介绍说,生物柴油是一种可以替代石油柴油的新型能源,主要以油林果、文冠果、麻风树、黄连木等为原料,经提炼加工制成。和传统柴油相比,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要低得多,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天冠集团产品展览室里,摆放着一些用生物化工做成绝对环保的一次性饭盒。1998年,天冠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始全降解塑料生产的课题研究。今年2月建成了年产5000吨全降解塑料产业化生产线。这一项目,每年可“吃”掉近3000吨二氧化碳。
目前,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大多以石油为原料制成,成本高,用后不易降解,污染严重。天冠集团生产环保饭盒等产品的技术叫“二氧化碳聚合成全降解塑料技术”。其原理是,将乙醇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聚合成全降解塑料——“聚碳酸亚丙酯树脂”,然后再制作成各类产品。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石油资源;另一方面,聚合成的环保塑料可完全生物降解,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全降解塑料制品在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压性能等方面都可与塑料制品媲美,不仅可用于低温保鲜膜市场,还可开发一次性饭盒、发泡包装材料、儿童玩具等。
此外,他们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了可替代“乙二醇”的又一替代石油化工产品——“1,3-丙二醇”,简称PDO。他们生产PDO的方法叫“发酵法”,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可再生、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副产物少、环境污染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