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体育锻炼(健身)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贯方针。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几十年来,人民群众对体育之认识,我从自身的经历中,归纳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知
  四十年前,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个年代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阶段。在乡下,人民对体育的认识少之又少,基础设施条件差加上大集体生产劳动,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无心思也无能力顾及体育锻炼,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群众文娱体育的活动基本开展不起来,村上偶尔有几个年轻人,利用农忙休息之际,举举石担、玩玩石锁,已是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参加体育锻炼和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壮体的目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
  二、初知
  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的条件还是很落后,记得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到一个小镇的学校工作,对镇中学而言,无非就是两片泥地篮球场。领导交代任务带运动队训练,凭着一股子热情,起早与学生一起进行训练。因为学校无跑道,训练只能在公路上进行,有时乡下早起的人看到我们在公路上跑步,有的婉言相劝,有的停下脚步评头论足,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是与我童年时的差不多。这段时间里,乡下开展的主要体育活动,每年无非就是组织一到两次的篮球比赛,利用秋收结束或春节空余时间,各单位或自然村组织篮球队,相互切磋,进行比赛,但总体上参加的人少,边上观看的人居多,且参加比赛的人还是以青年人为主,少数有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故而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还是很模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的意识到了锻炼的重要性,偶尔有极少数的人早晨跑跑步,做做操,能看到他们锻炼的身影,他们锻炼的目的无非就是缓解创业的艰辛。这段时间只能说是少数人对体育锻炼的作用与价值有所认识,但也只是初知而已。
  三、半知
  二十年前,随着工业化不断涌起,尤其是像我们昆山外资企业逐步增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日趋走向企业化。农村大片土地也逐步建起了高楼,盖起了工厂,几千年劳作的人们一下子失去了土地,空余的时间越发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但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也日趋增多。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健身计划》),这是一项国家宏观领导、社会多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新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宣传学习,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关心健身活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健身计划》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锻炼意识及参与的热诚,群众体育锻炼才初步拉开了序幕。当时可以看到,早晨起来锻炼的人增多,大众的娱乐活动在不断增加和创新,工厂、各镇组织的群众体育比赛的项目、内容也在增多,人们的观念不断改变。就中老年健身而言,各镇有舞龙队、腰鼓队,市级有综合性的运动会,等等,政府从各个层面激发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诚,逐渐使人们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参与中感受愉悦,接受熏陶,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一阶段,社区、街道等出现了自发组织的集体操、集体舞的人群,年龄分布各个层次。虽说参与的人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但通过锻炼,尤其是适当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增强了体质,体育的魅力才真正呈现。这段时期只能说是人们对体育锻炼意识达到半知状态。
  四、全知
  十年之前,国家在为促进人民的体质健康不断想出高招。通过发行体育彩票,利用公益事业所创造的财富改善群众体育的设施,尤其是对农村广大地区投入越发明显。通过近十年时间的投入,各社区、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既能适应老年人活动又可以针对孩子们活动的各项体育设施日渐增多,城区中各个锻炼活动场所常常爆满,踊跃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日益壮大。各镇老年体协普遍组织拳、操、功、舞、剑、门球等教学培训锻炼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一至两项学得好一点,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懂得一些锻炼方法,培养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这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从而使体育和健康伴随人的一生。市老年体协还定期组织比赛,交流切磋技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娱乐文化的需要。这时,人们对体育锻炼活动从思想上有了根本的改变,故而,这时期可以说人们对体育锻炼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呼吸系统健康、增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愉悦身心情绪稳定,是预防中老年“三高”疾病的良药。这就是,世界在变,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在改变。现在一到晚上,各个社区、街道的活动场所都会传来节奏鲜明、欢快愉悦的乐曲,这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舞蹈、健身的活动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其中,不乏少数学龄前儿童也随之起舞。各活动器械场所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伸展胳膊,踏上转盘,兴致极浓地操着各个活动器材在锻炼。
  五、认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就目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我的感悟就是哪种运动适合哪种人,哪种人就在进行哪种运动。如既不参加跳舞又不早晨跑步的,但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小区就近的公园里进行散步锻炼,十分钟、二十分钟乃至半小时以上,他们都能按各自的身体的状况控制自己锻炼的时间和运动量,这一创新和创举才真正达到了体育健身的目的。这就充分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富裕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与四十年前的不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随着社会的进步,双休日工作制的实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自动化的普及,不仅余暇时间将逐年增多,而且余暇生活内容也会起到质的变化。传统的养生型要被富有青春活力的健身型所代替,人们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终身体育锻炼和接受终身体育教育,是人的生活需要,是人一生的体育行为。通过有益的健身活动,获得健美的形体、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达到延年益寿、永葆青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新荣.体育与科学.1977,(4).
  [2]田雨普.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
  [3]曲宗湖.体育科学.1999.[3].
其他文献
我从教二十多年来,接手过各种类型的班级,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也是分三六九等,不是全如教师所愿的(这正是需要教育之所在)。在教学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学生能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却不能,就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不是次次都能让人省心的,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令人头疼、让人气愤的事,这就非常需要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很有效的教育,这种教育里面就带有“惩”的含义了。  时下经常有体罚学生
1.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1]。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广义上讲,是指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师生员工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对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国外有些学者通过仔细的研究认为,当前教师评价的现状是很难令人满意的。  一、传统体育教师评价难以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体育教师观,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评价体育教师,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能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1.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大量刊物,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证做好准备。  对比法:将新、旧体育教学标准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证了本文观点。  2.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体育教学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起已经有六十多年了,而体育教学改革也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另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历经了三十年的发展壮大,因此职业教育里的体育教学也在改革中发展,从前的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始终扮演的只是娱乐与配角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