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五月十二号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到目前已经造成六万多同胞死难,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面对空前的灾难,我们悲痛不已。然而,面对灾难,人们日渐意识到政府管理在抗震救灾乃至灾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政府危机管理的一些成功之处,对于灾后政府促进当地经济重建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政府能力 经济重建
一、灾后成功的危机管理
1.正确地估计局势,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心。5月12日,地震灾难突然降临。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随即表示:抗震救灾是目前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中央政府将竭尽全力将人员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点,直到打胜这一仗为止。5月12号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两个多小时,温家宝就乘飞机赶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五天时间里,他几乎走到了所有的重灾区。从16号下午返回北京到今天,6天时间他的公开活动就有7场,全部与研究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有关。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医护人员。
2.采取果断行动,使损失降到最低。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中央政府迅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调遣十万以上现役军人迅速以各种方式进入灾区抢险;集中全国力量安排各地志愿医务人员、消防抗震专业人员赴灾区;迅速调配大量救灾物资投入灾区;统筹四川乃至临近各省市医院相互配合尽最大可能的救助伤病群众。在危机管理中,积极有效的行动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3.诚恳面对公众和媒体,争取理解和支持。相比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更为严重,可是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32年前被视为“国家秘密”的灾情与伤亡数据,如今在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就经由国家通讯社发布,成为海内外媒体滚动更新的“快讯”。而地震发生3天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甚至公布了此次地震“遇难总人数的估计数字”,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在政府面对的危机中如果一味担心问题的曝光会影响苦心经营的政府形象,采取捂着压着的错误做法,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从而造成事态的扩大。不仅不利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加剧危机的强度。所以,面对危机只有采取真诚负责任的态度才是上策。
4.塑造抗震英雄,增强凝聚力。温总理在谈到抗震救灾成果时特别提到:“这次救灾,充分反映出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这次救灾抢险涌现出一批像青川武装部长袁仕聪、中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员工刘建秋等救灾英雄,前所未有的凝聚起民心全力抗灾。
5.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向世界展现实力和责任感。灾情发生后,中央政府一方面通过现有手段加强余震预报,另外一方面充分利用起各类有效资源投入救灾中,比如此次投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第一次进入民用领域,对于抗震救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向世界展现了自身的科研实力,让世界为之瞩目,通过灾情反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6.团结社会组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后政府组织和支持社会各界多渠道的为灾区筹款捐物,18日晚全国举办了名为《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众多乐坛一线明星一一登台,用歌声号召大家为抗震救灾献一份力量。到26日,各界捐款捐物金额已达近300亿元人民币,而且各地的募捐活动还在继续。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与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在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发挥“团结就是力量”的示范效应,往往会有很强的号召力。
二、经济重建中的政府管理
毫无疑问,此次我国抗震救灾是成功的,可是相较于救灾,灾后重建是更大的考验。从地震危害程度来说,由于受灾地区面积很大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政府的各方面的管理能力被推上了“考场”。
首先,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力。地震过后,百业待兴,一张白纸,需要重新画就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合理的对口支援机制,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第二,政府的资金融通调配能力。这次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670多个亿,间接损失更是可能超过1500亿元,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灾后重建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继续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严防腐败问题的发生。这是考验政府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将灾后重建资金完全透明运作,规范和约束灾后重建的权力,防止出现腐败问题,维护政府的威信。
第三,政府对建筑质量的监控能力。灾后重建工程必然面广量大,严把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严防“豆腐渣工程”。通过这次大地震,我们已经看出了建筑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同样是学校同样处在震中,有的学校倒塌如此惨重,师生伤亡严重;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倒塌现象,师生无一人伤亡。灾后重建,必须加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设计,提高抗震级别,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坚决杜绝二次“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第四,政府的综合执政能力。灾后的重建工作,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望尽快恢复灾区社会经济面貌。当然,依靠政府的力量并不是说政府包揽灾后重建工作,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民间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力量。此次汶川地震,社会各界踊跃救灾,所捐款物已达数百亿元,应放开民间慈善资金参与灾区受灾群众自救自助活动,以此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补充。还有灾区楼房的重建,也可交给民间和企业去做。
总之,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应该是政府和市场兼具,但以政府为主。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主要体现在财政税收上,同时辅之以金融信贷政策。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民间和社会的资金捐赠以及尽可能以市场方式运作政府资金上。
参考文献:
薛澜张强钟开斌:《SARS事件与转型期危机管理》,改革,2003年(3)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政府能力 经济重建
一、灾后成功的危机管理
1.正确地估计局势,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心。5月12日,地震灾难突然降临。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随即表示:抗震救灾是目前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中央政府将竭尽全力将人员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点,直到打胜这一仗为止。5月12号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两个多小时,温家宝就乘飞机赶赴四川,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五天时间里,他几乎走到了所有的重灾区。从16号下午返回北京到今天,6天时间他的公开活动就有7场,全部与研究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有关。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医护人员。
2.采取果断行动,使损失降到最低。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中央政府迅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调遣十万以上现役军人迅速以各种方式进入灾区抢险;集中全国力量安排各地志愿医务人员、消防抗震专业人员赴灾区;迅速调配大量救灾物资投入灾区;统筹四川乃至临近各省市医院相互配合尽最大可能的救助伤病群众。在危机管理中,积极有效的行动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3.诚恳面对公众和媒体,争取理解和支持。相比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里氏8.0级大地震更为严重,可是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32年前被视为“国家秘密”的灾情与伤亡数据,如今在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就经由国家通讯社发布,成为海内外媒体滚动更新的“快讯”。而地震发生3天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甚至公布了此次地震“遇难总人数的估计数字”,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在政府面对的危机中如果一味担心问题的曝光会影响苦心经营的政府形象,采取捂着压着的错误做法,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从而造成事态的扩大。不仅不利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加剧危机的强度。所以,面对危机只有采取真诚负责任的态度才是上策。
4.塑造抗震英雄,增强凝聚力。温总理在谈到抗震救灾成果时特别提到:“这次救灾,充分反映出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这次救灾抢险涌现出一批像青川武装部长袁仕聪、中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员工刘建秋等救灾英雄,前所未有的凝聚起民心全力抗灾。
5.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向世界展现实力和责任感。灾情发生后,中央政府一方面通过现有手段加强余震预报,另外一方面充分利用起各类有效资源投入救灾中,比如此次投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第一次进入民用领域,对于抗震救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向世界展现了自身的科研实力,让世界为之瞩目,通过灾情反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6.团结社会组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后政府组织和支持社会各界多渠道的为灾区筹款捐物,18日晚全国举办了名为《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众多乐坛一线明星一一登台,用歌声号召大家为抗震救灾献一份力量。到26日,各界捐款捐物金额已达近300亿元人民币,而且各地的募捐活动还在继续。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与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正确引导社会组织在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发挥“团结就是力量”的示范效应,往往会有很强的号召力。
二、经济重建中的政府管理
毫无疑问,此次我国抗震救灾是成功的,可是相较于救灾,灾后重建是更大的考验。从地震危害程度来说,由于受灾地区面积很大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政府的各方面的管理能力被推上了“考场”。
首先,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力。地震过后,百业待兴,一张白纸,需要重新画就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灾后重建的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合理的对口支援机制,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第二,政府的资金融通调配能力。这次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670多个亿,间接损失更是可能超过1500亿元,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灾后重建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继续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严防腐败问题的发生。这是考验政府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将灾后重建资金完全透明运作,规范和约束灾后重建的权力,防止出现腐败问题,维护政府的威信。
第三,政府对建筑质量的监控能力。灾后重建工程必然面广量大,严把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严防“豆腐渣工程”。通过这次大地震,我们已经看出了建筑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同样是学校同样处在震中,有的学校倒塌如此惨重,师生伤亡严重;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倒塌现象,师生无一人伤亡。灾后重建,必须加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设计,提高抗震级别,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坚决杜绝二次“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第四,政府的综合执政能力。灾后的重建工作,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望尽快恢复灾区社会经济面貌。当然,依靠政府的力量并不是说政府包揽灾后重建工作,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民间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力量。此次汶川地震,社会各界踊跃救灾,所捐款物已达数百亿元,应放开民间慈善资金参与灾区受灾群众自救自助活动,以此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补充。还有灾区楼房的重建,也可交给民间和企业去做。
总之,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应该是政府和市场兼具,但以政府为主。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主要体现在财政税收上,同时辅之以金融信贷政策。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民间和社会的资金捐赠以及尽可能以市场方式运作政府资金上。
参考文献:
薛澜张强钟开斌:《SARS事件与转型期危机管理》,改革,2003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