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同样的教育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我国和芬兰的教育体制存在之极大的差异。笔者结合留学芬兰期间切身感受,深入研究了所在国“自主性”教育体制的特点,并一一对照我国的教育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刚性教育体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教育体制 自主性教育 刚性教育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芬兰拥有全球最好的教育。芬兰学生的数学和阅读名列第一,在科学方面则与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和韩国并列第一。笔者在芬兰留学期间,切身感觉了当地的教育氛围,并对所在国的教育特点进而了深入研究。
1.芬兰的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兴趣。在芬兰的课堂上,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老师在每节课上讲课的时间绝不超过10分钟,老师要准备大量的具有一定水平的有创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知识。有位教师说,自己在一天之内可以问学生500个问题以上,而每个问题在学生思考30秒后即可回答。
2.芬兰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讨论不断交替进行,老师藉由参与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聆听学生想法,学习气氛很轻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阅读材料、设计演讲、讨论、写各种方案在有些学校里,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东西不能满足其求知欲,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便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或其他地方寻找辅导材料自学。不仅如此,学校还鼓励老师把学生带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芬兰的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定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考评及审核。教师们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到充分施展,享受着独立开展教学工作的乐趣。芬兰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芬兰不存在统考和排名压力。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而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因此芬兰是发达国家中统考最少的国家,学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前,都不会有统考之忧。另外芬兰教育遵循“平等普及”和不过分强调竞争的原则,认为竞争性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没有排名次的压力,因此学生没有排名压力。芬兰这种“绝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全面照顾式教育”正是教改成功的重要原因。学生不会因成绩不佳而遭到冷落,学校和教师反而将大半资源用来照顾佔26%的落后学生,并提供补救教育,因此芬兰的辍学生比例小于0.3%,是其他许多先进国家望尘莫及的。
美国亚洲学会(Asia Society)报告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该体系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课堂教学材料、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都制定了刚性很强的国家标准。该勾勒出中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刚性的核心课程、严格的教师培训、激励学生和学校的考试制度。这份报告很好的概括了我国“刚性教育”体制的特点:
1.中国刚性的核心课程。当前教师必须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要求一套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试卷,导致教师授课没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特色的发挥。理想的状态是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授课,但又不受教学大纲的局限,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把自己最优秀的学识和思维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2.中国严格的教师培训。我国教育教师有严格的学历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专科学历,中学教师需要本科学历,大学教师需要硕士及以下学历。部分达不到相应学历要求的教师正在通过成人教育等方式向标准靠拢。
3.中国严密的考试制度。当前我国考试普遍采用期末一次考试并且采用统一的一套试卷。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
4.中国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的教师普遍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
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语言与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没有一个统一或大体统一的课程体系及主干学科的课程标准,就无法进行宏观的教育质量管理,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系统的“刚性”教育制度来规范统一我国的教学。正如美国亚洲学会报告所指出的:这个整齐划一的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不可否认,我国的刚性教育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教师不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优秀思想精髓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正如亚洲学会的报告所指出的:“中国教师在转变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与死记硬背方式,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还需要获得更多帮助,而美国在这些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许多学生迫于考试压力,过分看重分数,习惯于死记硬背循规蹈矩。必须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改进思维方法。
通过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特点的比较表明:中芬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这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叶忠:教育如何促进就业.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07
[2]丁兴富: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宏观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J].教育科学研究,2001(2)
[3]林廷春: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台湾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1)
[关键词] 教育体制 自主性教育 刚性教育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芬兰拥有全球最好的教育。芬兰学生的数学和阅读名列第一,在科学方面则与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和韩国并列第一。笔者在芬兰留学期间,切身感觉了当地的教育氛围,并对所在国的教育特点进而了深入研究。
1.芬兰的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兴趣。在芬兰的课堂上,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老师在每节课上讲课的时间绝不超过10分钟,老师要准备大量的具有一定水平的有创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知识。有位教师说,自己在一天之内可以问学生500个问题以上,而每个问题在学生思考30秒后即可回答。
2.芬兰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讨论不断交替进行,老师藉由参与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聆听学生想法,学习气氛很轻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阅读材料、设计演讲、讨论、写各种方案在有些学校里,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东西不能满足其求知欲,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便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或其他地方寻找辅导材料自学。不仅如此,学校还鼓励老师把学生带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芬兰的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定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考评及审核。教师们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到充分施展,享受着独立开展教学工作的乐趣。芬兰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芬兰不存在统考和排名压力。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而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因此芬兰是发达国家中统考最少的国家,学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前,都不会有统考之忧。另外芬兰教育遵循“平等普及”和不过分强调竞争的原则,认为竞争性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没有排名次的压力,因此学生没有排名压力。芬兰这种“绝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全面照顾式教育”正是教改成功的重要原因。学生不会因成绩不佳而遭到冷落,学校和教师反而将大半资源用来照顾佔26%的落后学生,并提供补救教育,因此芬兰的辍学生比例小于0.3%,是其他许多先进国家望尘莫及的。
美国亚洲学会(Asia Society)报告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该体系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课堂教学材料、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都制定了刚性很强的国家标准。该勾勒出中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刚性的核心课程、严格的教师培训、激励学生和学校的考试制度。这份报告很好的概括了我国“刚性教育”体制的特点:
1.中国刚性的核心课程。当前教师必须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要求一套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试卷,导致教师授课没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特色的发挥。理想的状态是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授课,但又不受教学大纲的局限,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把自己最优秀的学识和思维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2.中国严格的教师培训。我国教育教师有严格的学历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专科学历,中学教师需要本科学历,大学教师需要硕士及以下学历。部分达不到相应学历要求的教师正在通过成人教育等方式向标准靠拢。
3.中国严密的考试制度。当前我国考试普遍采用期末一次考试并且采用统一的一套试卷。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
4.中国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的教师普遍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
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语言与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没有一个统一或大体统一的课程体系及主干学科的课程标准,就无法进行宏观的教育质量管理,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我们确实需要一套系统的“刚性”教育制度来规范统一我国的教学。正如美国亚洲学会报告所指出的:这个整齐划一的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不可否认,我国的刚性教育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教师不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优秀思想精髓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正如亚洲学会的报告所指出的:“中国教师在转变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与死记硬背方式,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还需要获得更多帮助,而美国在这些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许多学生迫于考试压力,过分看重分数,习惯于死记硬背循规蹈矩。必须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改进思维方法。
通过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特点的比较表明:中芬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这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叶忠:教育如何促进就业.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07
[2]丁兴富: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宏观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J].教育科学研究,2001(2)
[3]林廷春: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台湾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