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的同时,也有不少教师,追求虚伪的美丽,在课堂上故弄玄虚、挖空心思最终付出的代价是使语文课变得苍白、肤浅,学生很难学到课标规定的知识。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真实有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在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钻研课本要深入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但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一节课成为一节高效课堂,,必须课前下足功夫。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深入学习教学资源--语文教科书。教师要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突出,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我总要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勾画出难解的字、词、句,并认真做好旁注;参照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把文章的结构分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在教本上作好标注……这样方便课堂上教学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做到了然于胸时,我才敢理直气壮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因此,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预习要充分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教学,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 "书不读熟不开讲"。而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又是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略的环节。
  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比较紧密的接触,通过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交流,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指导要有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是课堂教学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持人,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的倾听者、激发者。
  就拿课堂教学中大家都很看重的朗读指导来说。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朗读环节,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范读、引读等等,不厌其烦,反复指导,又是示范,又是领读,直到这个学生读准读好为止。如果学生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如果这种指导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经过指导,朗读质量上没有什么提高,那么这种指导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朗读指导如此,对话、练笔等的指导亦如此。没有效果的指导往往是盲目、缺乏生命力的。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实施新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文本。
  四、教学媒体要实用
  语文课堂教学不宜过分追求观赏价值,教学媒体的使用切忌重新潮、轻重点。诚然,在诗歌的教学中,配乐诵读,画面映衬,让学生在美好的视听氛围中,浸润情感是有效的,但如果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妨碍了学生对诗作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多媒体课件其实是双刃剑,它就像一个个人为的陷阱,让人跟着它走,而无法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的意识,不受机器的牵制与束缚,解放自己的手脚,滋养学生的心灵。语文老师自身就是最好的媒体,一手好字,一张铁嘴,真实实在地贴近学生实际,脚踏实地给学生有所得。教师深厚的功力应该渗透在灵魂深处,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无论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流露出一种魅力,在课堂上形成磁场,让学生如沐春风。
  五、教学反思要及时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智慧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激情,还需要智慧,那么如何追求课堂教学的智慧呢?途径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实践反思。教学反思对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了,备课、上课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而教师、学生、语文教材则是教师反思的三个基点。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逐步成长学会教学,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自觉地反思,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自主地反思,把它变成教师的"习惯动作"。只有及时的实践反思,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理念,提高我们专业素养,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教育最优化。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也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为了使学生"爱写"、"乐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做出了一些努力与尝试:1、畅谈生活,树立学生习作意识和信心;2、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3、洞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4、品味生活,启迪学生写出真情和实感;5、分享生活,提高学生修改水平和能力。总之,要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名副其实的伴侣。  【关键词】生活信心兴趣技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是教改创新的典范。究其核心,都是通过老师少量的讲授点拨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比老师讲授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老师少讲不是不讲,而是精讲;老师少教,不是不教,而是巧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胜于知识;激
期刊
【摘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三大途径来培养传统人文精神:诵读教学中感受传统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字疏通教学中渗透传统人文精神,阅读教学中深刻领会传统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人文精神实践研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注重字词的落实而远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写作兴趣   "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治愈恐惧的一剂良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克服作文"恐惧症"。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
期刊
有篇文章将中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全部归罪于中学语文教师身上,宣称要向中学语文教师"开炮",发起"讨伐中学语文的第三次浪潮"。吴平安先生奋起反击,写了一篇《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刊登在2005年12月8日《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上,吴先生代表中学语文老师向读者大吐苦水,叫苦叫累,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原谅。两篇文章读完以后,我的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吴老师说他的"观点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中学老师的意见
期刊
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以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更是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也是一门语言工具,是小学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每期都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五百左右的生字,会写、会用四五百
期刊
目前情感智商已经成为许多学者们关注的研究课题,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诸多领域。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成功者的成功因素由两种因素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虽然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并且经过努力,我国人民已全面实现温饱,并正在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