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心推进理情相得的道德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hiz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情相得,是道德与情感的相成相济、融合无间,它所体现的是“中和”的思想,其核心的概念就是“爱人”,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实是爱的教育”。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与宽容,如果说学优生是娇艳欲滴的鲜花,那么学困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欣赏盛开的鲜花,更要用心让含苞的花朵慢慢绽放。
  一、用激励和赏识唤醒学困生的心灵
  激励和赏识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火。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赏,所以说没有不求上进的学生。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广开赏识之门,找可赏识、可激励之处,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赏识和激励,力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保证他们在爱的呵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
  二、用宽容和忍耐感化学困生的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死了,所以对待有缺点的学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班主任的宽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宽容不但是一种仁慈和关爱,更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作为教师就必须多些宽容和耐心,少些厌烦和急躁,用仁爱包容学生的一切,让他们在收获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到老师的爱与尊重。
  刚接手的新班中生乙除是一个作业困难户外,上课纪律还不好,常常不能按时交作业,即使是勉强“讨”来的作业,也是“惨不忍睹”,字迹潦草不算,还丢三落四的,怎么办呢?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彼此交流一下,让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也不行!据前任教师的介绍,家长早已知道他习惯不好,但没有什么好办法教育他。况且,家长一听到老师讲孩子的种种不足,一般心情都很糟,带着情绪教育孩子,不仅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还是等孩子有了一点进步之后,再找家长交流比较好。
  反复考虑后,我决定暂时不对他采取“大动作”,先来个“冷处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生乙一直静静地等着我来“收拾”他,但我却偏偏不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厌烦,相反,在平时的接触中,我总是用微笑和眼神去亲和他。虽然他每天的作业仍是“原地踏步”,但我却格外认真地批改,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在作业上作出书面讲解。每次改好后,让数学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单独交给他,并告诉他需要补充的内容。他呢,基本上每天都能按要求把作业补好交上来,而且有越来越好的趋势。一直就这么“冷”着,看的出来,他从一开始的侥幸,到后来的纳闷,再后来便出现了向老师靠拢的迹象,再后来,他改完错后,我还让他帮我批作业和试卷,并且跟别的教师介绍他时,我总是这样说:“这孩子很热心,学习也不错,总想帮助老师。”虽然我说这话时,他有些脸红,但还是很激动。就这样在我的宽容和忍耐下,他也一天天在改变,作业按时交了,平时的坏毛病少了,尤其是在数学课上,再不像以前那样心不在焉的半躺在凳子上,而是正经端坐,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每次看到孩子眼中渴求知识的目光,总是让我感动不已。
  三、用关注和沟通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非常的听话、学习也算认真但成绩始终中等偏下、内向腼腆、不太和老师同学交流,他们不会像那些调皮的学生那样经常被批评,也不会像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那样经常被表扬,他们是被老师“忽略”的一个群体。如果说调皮的学困生的问题更多的表现在行为层面,那么他们的问题则更多的表现在情绪层面,他们一般自卑、孤独、抑郁、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受不到来自外界的温暖。作为班主任,我们应通过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沟通来温暖他们的心灵。
  刚接手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丙,她还算是让老师们省心,学习还算认真、也比较听话从来不违反纪律,但是成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家长会上与她的父母沟通才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她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因为要照顾这个家,要更多的照顾她年幼的弟弟,所以虽然跟她生活在一起,却很好跟她进行感情上的交流,父母都反映不太了解她的具体情况,只是偶尔的会听她说在学校感觉不高兴。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在教育教学思路上进行了改进,不在把她当成“省心”的学生予以“忽视”,而是更多的关注她,自习时多去看看她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讲课时给予她更多的目光交流、在课下多跟她谈心、鼓励她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慢慢的,我发现她也在变化,笑容多了,能主动的向老师请教问题了、成绩也在一点点的进步。看到她的变化,我也更深刻的体会到践行“因材施教”的意义。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爱。“爱”的艺术会让学生充满自信,看到希望,并且从老师身上学会如何去“爱”。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以一片真诚的爱心感动我们的学生,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浇灌出一朵朵奇葩!
其他文献
随堂听课这只是个常规做法,如何把这个工作做经典呢?自2008年以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通过“随堂听课——当堂检测——检测分析——教者反思——培训交流”这五个步骤,将随堂听课落到实处,提高语文课堂管理效度。     一、有主题地听课——发现问题     我们要求教导处分管语文的行政围绕主题每周听两节课,深入一线了解课堂动态发现问题。例如:有时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发现
立足省情,从简单概括浙江海洋高等教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出发,剖析了浙江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从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推动浙
一、分析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原因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精神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合作精神的人才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大力支持,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找到做好工作的最佳途径,懂得合作,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就像歌德所说的,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自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之后,中国家庭就开始从儿孙满堂的大家
处理好流域流经各地政府间的利益均衡问题,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中的重点。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中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间的行为和利益问题,建立
197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不久,中国境内机构开始对外举债。为准确、及时、全面地集中全国的外债信息,有效地控制外债规模,中国政府外1985年开始着手建立中国的外债
“学案导学法”是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得到较为广泛运用的新型课程模式。所谓“学案导学法”,就是通过以学案为中介,通过学生对学案的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实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延展,进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案导学法”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与利用。通过学案这一媒介,教师将课程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合作讨论结合到了一起;课
一、巧用游戏,趣味识记单词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通过游戏活动,复习某些单词,课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引导学生玩的有意义。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1、动物类单词。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 B 部分涉及到8个动物类单词:bird,cat,do
教师为了很好地实施和奉献教育爱,一定要加强师德修养,调节自己的情感,调适自己的情绪,以情律己,爱一切学生,用自己的一切爱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用师爱情深架起通往学生心扉的桥梁。  一、通过师爱之桥走进学生  爱学生要从了解学生开始,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应把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走进学生的心灵,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还要利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