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带写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对于写作的带动作用入手,简明阐述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并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出路做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 习作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写作的前提。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要求是掌握一些常用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写作方法,从而学会写作。阅读和写作教学都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一、从口头表达入手,先说一说
  适龄儿童刚刚入学,语言组织能力不够,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由说句子到说一段话,再到试着写,引导他们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一步步学会阅读和写作。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口语交际,在每个单元的总复习(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部分内容有这样的要求:先在小组中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出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解答。然后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做出评价。这样要求的好处是:①小组发言把机会给了大多数学生,要求训练的对象是全体同学。②同学提问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发言人的思维判断和语言组织能力。③评一评,既要让发言人知道自己发言的长处和不足,又要培养听者判断说话者语言组织水平的能力,使大家都得到锻炼。这样可以提高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知道最基本的语言结构,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在说的基础上写一写
  从学生的语言发展来看,只有口头语言的表达得到应有的训练,而后才接触书面语言的表达。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用的是书面语言,是写作的范本,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以从中汲取营养作为开始。课本里的课文就是教学生写字,学句子、学语言,一步步,一层层,看着例句,读着范文,逐渐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安排就遵循了学生语言发展由简到繁的规律。低年级的课文安排短而精,有的只有几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先了解基本的句子,再灵活段落,一步步学会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故此,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园地中没有安排学生写完整的作文,而是安排了看图写话,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什么人,干什么”这些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句子完整通顺就行。学生对于句子的结构有了初步的掌握,才能进一步写出复杂的段落,从而连句成段,成篇。
  三、阅读能力的提高,带动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步发展
  阅读能力的提高呈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线上升。从字、词、句、篇这个训练阶段来看,在低年级要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到了中年级,要在低年级字、词、句的训练的基础上重视对段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则重视篇章训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样一步步训练出来的。随着课文内容的逐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就随之提高。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要在读上下工夫,读通、读熟一篇课文,就能理解文章深意,明白作者不同组织文本方式的意图,进而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自然而然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例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时,充分运用读的作用。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是有关童趣的几篇文章,内容浅显,充满童趣。我在教这组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听童趣的故事,也就是我读同学们听,想象自己的童年生活,然后自己读,自我体悟,再个别读,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让学生走进文本,仿佛走进自己的童年世界,我再适当地点拨,总结写作方法,让学生有强烈的想要表达的欲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但真实,而且感人。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读带动写的关键
  在训练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既能够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获得知识,又能够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比如学生眼界的拓宽、知识的增长都是通过文字获得的。如读了《海底世界》,可以知道海底到底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哪些矿藏,有没有光和热;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知道十九世纪的丹麦和旧中国一样,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不管哪种知识,学生都可以凭借教师的讲授获得,但要把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难以传授,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领会,去实践,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要怎样来训练呢?我认为关键仍然是文本,以课文为媒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去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就包含有学自己的实践过程。从自觉地获得知识到转化为能力。因为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学生用获得的知识去实践,从而把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进而增强能力。但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课本知识才是培养能力的途径,教材只是有限的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接触大自然,接触社會,达到丰富知识,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联系、影响和相互作用,才会使自学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有关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这是一个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的过程。
其他文献
猪圆环病毒病(PCVDs)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疫苗是该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为了研制一种更加安
摘 要: 聋校普遍重视聋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语言缺陷的补偿,而忽视了青春期的教育。聋生受所学文化知识的限制,加之听力障碍、语言沟通困难等原因,缺乏青春期知识。语文课堂是聋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聋生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青春期知识教育    青春期的聋生经历着身心的巨变,面对着这样的变化,他们充满着惊奇和困惑。由于受所学文化知识的限制,加之听力障碍、语言沟通困难等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是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的病毒中毒力最强的病毒,严重危害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养殖。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GCRV全基因序列分析,是我国迄今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逐步呈现可喜状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教育基础,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整改和优化课堂教学工作,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应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教学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和组织能力。应在教学活动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效率和最终教学效果,并且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各种途径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是每个老师的追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情境 课堂交流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倡导的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改背景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不仅能引起畜禽发病,也是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广泛流行不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是人类公共卫生的一大隐患。研究发现,肠炎沙门氏菌能够粘附并侵入多种细胞,这种能力被认为是其产生致病性的主要原因,而菌毛作为细菌粘附并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毒力因子,对其致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炎沙门氏菌主要有Ⅰ
摘 要: 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方法有:音像造势导入、温故知新导入、诗词警句导入、作者简评法导入、悬念法导入、图画法导入。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 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
摘 要: 语文阅读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问结合,以问促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训练方法    “以读为本”是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我国从宋代起就用“堂上琅琅,终日不绝”来形容课堂上的读书之声,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可见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