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引入到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符合组织行为学特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实践能力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旨在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显而易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模式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收效甚微,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参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通过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使实践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的一种教学活动。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和领悟,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
2.以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直接目标
实践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能力只有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式教学恰恰是将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反思和领悟以达到训练和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内容
体验式教学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只有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才能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能训练与培养实践能力。
4.以学习体验的引发为核心
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只有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意义、才能达成训练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需要
(1)理论性较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这些理论较多而且较抽象,如何使抽象的理论便于理解和掌握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能透彻理解知识,更提不上知识的应用。而体验式教学则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促使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领悟并学会应用理论知识。
(2)实践性强。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更好实现组织目标。显而易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体验式教学正是在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来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验性强。每位学生对自已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都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但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学生的这种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有正确的和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其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正是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的意义,达到训练实践能力的目的。
2.学生应用能力现状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需要
在针对毕业生的很多调查中指出,“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多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
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本研究构建了组织行为学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想。这一设想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三个方面。
1.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的设置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我们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创设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践性问题情境引发学习体验,在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在组织中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并进而联动知识意义的建构、个性品质的养成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
2.组织行为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参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训练与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因此,从教学过程来看,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就是围绕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而创设的。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始点。真实的情境是学习体验产生的前提条件。在这里,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发现并提出此情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理论知识、现实生活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在创设情境时,要将书本知识植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只有在真实而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能得以激活,积极的学习期望才能得以形成,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②从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自主地发现并提出此情境中需要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实践性问题的引发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指明方向。
(2)构建并选择解决方案。实践性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构建备选方案。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对实践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的需要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去收集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合;引导学生根据对问题的认识构建不同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论与评价,从中选择出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 (3)实施解决方案并评价。相对较优的方案生成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与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其能够亲身将选择出来的方案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评价方案的优劣。解决方案的实施与评价不仅能够检测解决方案的优劣,而且能够及时捕捉解决方案的缺点与不足,为后续调整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此外,还能让学生体会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成功与失败,在情感上得到提升。
(4)调整解决方案。在前面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方案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决,使解决方案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
(5)全面反思与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对是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但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已,发现自已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已;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生活更大的热情。
3.实现条件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体验,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要能够引发学生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保障。
(1)师生关系的重建。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主动地去体验、学习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则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开放、积极的氛围,只在需要时进行指导与引导。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2)教学方法的创新。体验式教学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溶入情境,引发体验。
①测评法。在个体行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已、认识他人。而每个人对自已、对他人实际上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一定全面或正确。通过测评,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认识与测评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探究原因,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②团队任务法。在群体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团队成员间以及团队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间的差异,亲身体验到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团队完成的任务类型多样。
③辩论法。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并试图解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但在解读他人时,总是有一些固有的观念或直观经验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所以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用具有科学的理论取代那些流行的、固有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设置了“神话还是科学”环节,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提醒学生注意在组织行为学中存在一些非常流行的观念,并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更正固有的观念,提高预测能力。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扮演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角色,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一方面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扮演,可以体会到理论知识并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从而可以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4.组织行为学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发学生体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体验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引发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目的是否达到是评价的重点。
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践性问题。所以,对于教学组织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合适,是否能将理论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以及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氛围是否开放、积极,是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契合;教师指导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是否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指导。
(2)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引发了学习兴趣,是否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实践能力,所以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上接第20页)学习、工作以后,有意识地回顾自己行为的得失,可以检验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方向是否合适,这个过程也正是辅导员最需要给予关注和提供建设性意见的阶段。笔者认为,高校实习就是实施或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好时机,同学们把自己的规划积极付诸于实习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小实践,也不同于正式参加工作,它使得毕业生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各个岗位和单位,拥有最多包容、学习的空间及对就业工作的切身体会。
4.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交流平台多、信息传速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毕业生可从官方的职业出版物、书刊、杂志、互联网、用人单位等获得职业信息,也可以从工作见习、行业展览会、人才交流会等其他途径获得相关职业信息。在毕业之际,辅导员更加可以利用优势,扩大信息量和加快信息传速,调动全体教职工、学生,通过一切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并将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生;推行“一帮一,一带一,党员做模范”的活动,各班级从上到下一盘棋,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关注就业,为就业工作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专业素养、面试技巧和自我展示的能力、简历制作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大力倡导并推行这种“帮扶互助”行为,常用的方式是由一名能力强、资源多、经验足的同学帮助一名待就业同学。在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提供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面试技巧,并给予多方面的指导。
四、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成果及心得
我校把毕业生就业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从系领导到辅导员都早做准备,搜罗信息,组织探讨。我系强化以“就业观”为重点的毕业生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信心,找准方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排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时机来临之后要懂得珍惜,先就业再择业。在全系齐心努力下,人文与管理系今年的就业情况较往年同期相比高出了20个百分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整合系里的资源,帮助学生尽早就业。
就业关乎民生之基,和谐之本。从宏观来看,就业法规制度的完善,高校就业考核体系的建立,政府优惠政策的力度,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优化都是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大问题,国家、政府、高校等各层次所要做的还有很多,笔者在此只是细数一二。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国家各项政策、就业信息和学生就业意向沟通的渠道,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力量,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姚战军,陈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读与写杂志,2011.
[2]王霆,杨玉梅,张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
[3]陈立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
[4]徐平福.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南(21世纪高等院校系列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
体验式教学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实践能力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各类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旨在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显而易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模式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收效甚微,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参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通过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使实践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的一种教学活动。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和领悟,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
2.以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直接目标
实践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能力只有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式教学恰恰是将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反思和领悟以达到训练和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内容
体验式教学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只有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才能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能训练与培养实践能力。
4.以学习体验的引发为核心
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只有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意义、才能达成训练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需要
(1)理论性较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这些理论较多而且较抽象,如何使抽象的理论便于理解和掌握便成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能透彻理解知识,更提不上知识的应用。而体验式教学则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促使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领悟并学会应用理论知识。
(2)实践性强。组织行为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更好实现组织目标。显而易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体验式教学正是在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来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验性强。每位学生对自已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实际上都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但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学生的这种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有正确的和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其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正是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的意义,达到训练实践能力的目的。
2.学生应用能力现状对体验式教学产生需要
在针对毕业生的很多调查中指出,“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多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
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本研究构建了组织行为学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想。这一设想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三个方面。
1.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的设置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我们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创设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践性问题情境引发学习体验,在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在组织中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并进而联动知识意义的建构、个性品质的养成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
2.组织行为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参与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训练与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因此,从教学过程来看,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就是围绕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而创设的。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始点。真实的情境是学习体验产生的前提条件。在这里,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发现并提出此情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理论知识、现实生活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
在创设情境时,要将书本知识植入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只有在真实而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才能得以激活,积极的学习期望才能得以形成,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②从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自主地发现并提出此情境中需要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实践性问题的引发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指明方向。
(2)构建并选择解决方案。实践性问题提出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构建备选方案。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对实践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的需要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去收集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合;引导学生根据对问题的认识构建不同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辩论与评价,从中选择出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 (3)实施解决方案并评价。相对较优的方案生成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与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其能够亲身将选择出来的方案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评价方案的优劣。解决方案的实施与评价不仅能够检测解决方案的优劣,而且能够及时捕捉解决方案的缺点与不足,为后续调整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此外,还能让学生体会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成功与失败,在情感上得到提升。
(4)调整解决方案。在前面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方案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决,使解决方案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
(5)全面反思与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对是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但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已,发现自已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已;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生活更大的热情。
3.实现条件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体验,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要能够引发学生学习体验的运行与生成。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保障。
(1)师生关系的重建。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主动地去体验、学习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则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开放、积极的氛围,只在需要时进行指导与引导。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2)教学方法的创新。体验式教学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溶入情境,引发体验。
①测评法。在个体行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已、认识他人。而每个人对自已、对他人实际上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不一定全面或正确。通过测评,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认识与测评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探究原因,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②团队任务法。在群体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团队成员间以及团队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间的差异,亲身体验到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团队完成的任务类型多样。
③辩论法。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并试图解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但在解读他人时,总是有一些固有的观念或直观经验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所以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用具有科学的理论取代那些流行的、固有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设置了“神话还是科学”环节,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提醒学生注意在组织行为学中存在一些非常流行的观念,并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更正固有的观念,提高预测能力。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扮演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角色,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一方面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扮演,可以体会到理论知识并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从而可以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4.组织行为学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发学生体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体验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引发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目的是否达到是评价的重点。
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实践性问题。所以,对于教学组织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合适,是否能将理论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以及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学氛围是否开放、积极,是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契合;教师指导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是否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指导。
(2)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引发了学习兴趣,是否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实践能力,所以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上接第20页)学习、工作以后,有意识地回顾自己行为的得失,可以检验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方向是否合适,这个过程也正是辅导员最需要给予关注和提供建设性意见的阶段。笔者认为,高校实习就是实施或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好时机,同学们把自己的规划积极付诸于实习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小实践,也不同于正式参加工作,它使得毕业生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各个岗位和单位,拥有最多包容、学习的空间及对就业工作的切身体会。
4.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交流平台多、信息传速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毕业生可从官方的职业出版物、书刊、杂志、互联网、用人单位等获得职业信息,也可以从工作见习、行业展览会、人才交流会等其他途径获得相关职业信息。在毕业之际,辅导员更加可以利用优势,扩大信息量和加快信息传速,调动全体教职工、学生,通过一切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并将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生;推行“一帮一,一带一,党员做模范”的活动,各班级从上到下一盘棋,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关注就业,为就业工作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专业素养、面试技巧和自我展示的能力、简历制作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大力倡导并推行这种“帮扶互助”行为,常用的方式是由一名能力强、资源多、经验足的同学帮助一名待就业同学。在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提供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面试技巧,并给予多方面的指导。
四、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践成果及心得
我校把毕业生就业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从系领导到辅导员都早做准备,搜罗信息,组织探讨。我系强化以“就业观”为重点的毕业生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信心,找准方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排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时机来临之后要懂得珍惜,先就业再择业。在全系齐心努力下,人文与管理系今年的就业情况较往年同期相比高出了20个百分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整合系里的资源,帮助学生尽早就业。
就业关乎民生之基,和谐之本。从宏观来看,就业法规制度的完善,高校就业考核体系的建立,政府优惠政策的力度,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优化都是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大问题,国家、政府、高校等各层次所要做的还有很多,笔者在此只是细数一二。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国家各项政策、就业信息和学生就业意向沟通的渠道,也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力量,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姚战军,陈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读与写杂志,2011.
[2]王霆,杨玉梅,张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
[3]陈立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
[4]徐平福.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南(21世纪高等院校系列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