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血糖达标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强化式健康教育,即给予短期强化健康教育和后期强化随访的健康教育方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强化健康教育;传统健康教育;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但是通过多种综合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糖尿病[1]。其中健康教育是一重要的临床干预手段,而临床中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很多的进展,包括发放资料、讲座咨询、录像形式等,本文就这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8.7±7.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10年版中华糖尿病学会(CDS)关于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餐后2h血糖(2hBG)≥11.1mmol/L,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近半年内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患者。所有患者就诊时的FBG平均为(8.97±3.93)mmol/L,2hBG平均为(14.0±17.29),糖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为(7.16±2.24)%。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FBG、2hBG、HbAlc指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
  1.2.1实验组给予强化式健康教育,即采用短期强化健康教育和后期强化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30例患者给予连续5天的短期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培训1.5~2h,由专业护士给予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并在患者出院后加强随访,包括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短信提醒等,同时患者在出院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回院复查,研究者严格记录患者的FBG、2hBG、HbAlc等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以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即在每周周末最后一天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同样由专业护士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讲解,共给予5周的分次健康教育,若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完成课程,则在出院后继续完成。且同样于出院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回院复查,并严格记录患者的FBG、2hBG、HbAlc等指标。
  1.2.3健康教育具体内容 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均一致,主要包括①糖尿病有关理论知识,如发病原因、机制、一般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及其危害等;②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法,不同降糖药物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并重点向患者讲解胰岛素的应用意义,教会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③合理的血糖指标以及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④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方法,并重点向患者强调饮食、运动疗法以及合理的控制体重在糖尿患者中的重要意义,如向患者介绍,有研究显示,在某些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病程早期,中等程度的体重减轻即可临床获益(改善血糖、血压、血脂)[2],以增加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依从性。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饮食习惯、标准体重、活动强度等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同时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是选择合适的食物组合以达到符合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素的要求,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来讲,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仍是血糖控制的关键,建议患者先从蔬菜、水果、全谷食物以及豆制品中摄入碳水化合物,同时介绍有研究显示,用低糖符合食物替代高糖符合食物对重度改善血糖控制具有一定效果,且糖尿病患者的纤维和全谷食物的摄入量不应少于一半人群;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或避免含糖饮料的摄入以减少体重或减少心脏疾病的风险;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必须严格注意的事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2300mg/d,且若对于高血压,应进一步减少钠盐的摄入;运动方面除了制定有章可循的运动计划外,运动方式嘱患者最好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将各种饮食和运动疗法尽可能细致宣教,以达到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的;⑤加强心理干预,有研究显示,糖尿病与焦虑抑郁症状并存,并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3]。因此向患者说明保持乐观、开朗心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效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 通过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血糖指标等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其中: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采用陈霭玲等[4]翻译的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量表进行测定,问卷量表得分以>20分为好,20~15分为中,<15分为差;②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评价采用由潘杰等[5]翻译Debom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测定,量表得分以>28分为好,21~28分为中,<21分为差;③血糖达标标准:FBG达标标准为4.4~6.1mmol/L、2hBG达标标准为4.4~8.0mmol/L,HbAlc以小于6.5%为治疗达标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验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比较[n(%)]
  
  
  
  
  
  2.3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FBG、2hBG、HbAlc达标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比较[n(%)]
  
  
  
  
  
  3讨论
  所谓健康教育即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化或减轻应用健康的危险疾病,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即是通过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传播以及行为干预,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以使患者自愿采纳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行为,从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健康。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可防,但是是不可治愈的慢性、终生性疾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不是单纯用药就可以解决,而是更多的依赖于糖尿病患者的“五架马车”,即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监测以及心理调适五个方面的综合处理,而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时间均在家治疗和护理,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医疗水平及药物应用,而是更多的依赖于患者主观能动的密切配合度[6]。而所谓糖尿病患者的密切配合度即在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用药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配合度,而要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有效的健康教育必不可少[7]。本文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的强化式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李忠量等[8]提出的强化教育的基础上的,李忠量等提出的强化教育是指由糖尿病专科医生以及教育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每周上课一次,并对每位患者进行单个指导。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的强化式健康教育时给予患者短期强化健康教育培训+后期强化随访的教育模式,结果显示,给予强化式健康教育的患者在提高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的患者(P<0.05),且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各项指标达标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短期强化健康教育培训+后期强化随访的强化式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水平,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婉芳,吴超勇,谢李杰荣,等.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15):32.
  [2]李正春,熊黎,孟蓓.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6,27(6):748-749.
  [3]王霞.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4):124.
  [4]陈霭玲,张振露,廖志红,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434-436.
  [5]潘杰,尚少梅,付利,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疾病控制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7):7-9.、
  [6]鞠昌萍.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7]秦永红,付守芝,陈萍.强化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干预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2):121-123.
  [8]李忠亮,李艳.强化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8):967-96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临床诊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83.3%,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针灸、中药结合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确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微创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63例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63例患者在经过70-150分钟的手术后,胆总管内的结石全部取净,术后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在患者康复后进行治疗效果的回访,只有3例患者复发少量的泥沙样的结石。结论: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微创术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手术的创口小,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中医护理干预可行性。方法 抽取41例已确诊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医护理干预组21例,主要给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辅助以合理膳食、指导情志、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0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医护理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后疼痛感明显得到控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护理干
期刊
静脉畸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约占血管畸形的2/3),通常出生时即存在,并随身体发育成比例生长,不能自行消退[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仅表现为无症状胎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上个世纪,外科医生作了较多的工作[3]。但是因对静脉畸形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效果并不满意,术后常常复发或因手术创伤过大引起难以接受的功能和外观损害[2]。虽经数十年努力,静脉畸形的诊治目前仍是临床难点,部分原因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保健干预对老年人生存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以86例2011.1.1.~2012.1.1.之间在我院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对资料采用回个性的分析方法,根据患者采用中医保健干预与否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分别为46例和40例,对两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随后对观察组老年人实施中医保健干预,而对照组老年人不做任何处理,干预的时间持续
期刊
摘要:目的:B超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腹直肌组和全静脉组,每组各25例。全部病人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行全凭静脉自控镇痛。腹直肌组病人术后在PACU中B超引导下行腹横机平面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30ml,并用针刺法确定麻醉阻滞平面。采用VAS镇痛评分标准,分别记录两组病人术后6、12、24小时VAS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曲美他嗪与三磷酸腺苷联合用药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4例冠心病合并心脏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57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和三磷酸腺苷联合用药治疗方案,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对症治疗措施,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不全得到有效治疗,96.49%治疗总有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产后宫缩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23-45岁,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M组:手术进行至关闭腹腔时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注射液1ml),KM组:手术进行至关闭腹腔时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1ml),两组均缝皮时硬膜外注射吗啡2mg。采用VAS评分法,分别记录术后4h、6 h、8h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局麻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局麻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研究组33例患者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CT成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门诊收入的40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行超声检测,后行CT扫描。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测胰腺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为62.5%,CT扫描准确临床为97.5%,超声检测与CT扫描在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