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的欲望,而创新思维的激发也就成为了依据空话,因此,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下面是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新备课内容
备课是一个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查找教学中需要的实际例子和准备教具,以及制作课件等等)课前准备的主要环节。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通畅,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以往的经验,备课内容依然局限于课内例题和教参习题,参考资料有限,而且比较老套无新意,导致上课的内容就会空洞而乏味,导致同学们的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如果能将电脑运用于教学活动,结合现代电教手段,就可以借助强大的网络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充实课堂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电脑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教学中运用电脑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的开展,让电脑的应用正在逐步步入我们的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我在备课方面充分运用网络。在网上寻找有关资料,学习他们的优秀精品教学课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一方面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的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致,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因为它们信息量丰富,也使自己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更多信息,同时,在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学生的接收能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教学质量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但是网络信息繁多,要在如此诸多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很不容易,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因此,我在课前必须根据教材吃"透"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查看相关的资料,并从中选择出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的内容。虽然这样一来会花费时间,但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二、创新课堂教学
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看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比法。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园地上来,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一部分是与课堂教学分不开的。为了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接收能力,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主动发展。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按着自己的教案一题一题的给学生讲解,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老师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乏味,导致学生上课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容易开小差: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讲解课堂内容,同学们只是单纯的接收信息,却很少进行思考,无法调动同学们的兴趣,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曾经我有做过一次课堂反馈小调查,我惊讶的发现有的题目自己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很多次了,但是还是会有几个同学不会。他们说在课堂听老师讲的时候他们能记住,但是课后就记不起来了。
知道以往课堂教学的弊病之后,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创新。我们都知道,作为小学生的他们以玩为天性,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譬如我在讲三年级(人教版)第四章年月日中24时计时法0时从何开始,我就利用了电脑播放一段春晚片段,影片中午夜时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画面上出现一个钟面时针分针都快指向12只有秒针还差几格,于是主持人与观众一起喊十、九、八……"铛"钟声响了,大家齐声欢呼"新年到了"。这里的"12时"既是第一天的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这节课利用了电视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也很容易掌握。为了更好地为了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我还在自己平常的上课时特意让班上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并愿意当"小老师"的学生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问题,我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同学进行一些提醒和点拨,讲得好的同学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先去试着去了解熟悉课堂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他们思维去思考。并且我们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小老师"进行一定的奖励。由于小孩子好奇心都比较强,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踊跃参加这个活动。
三、激发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笼统的培养创新思维,其应当具体到对学生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果不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到某一类型的思维培养方面,则会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一句口号,流于形式。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创新思维的激发:
1、求异思维的激发 ,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求异指的就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任何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求异思维作为基础,没有求异便没有创新 。史丰收的"快速计算法"的成功;齐国的田单大摆"火牛阵"破燕军于城下;诸葛亮在船上扎草人乘雾佯攻,巧借十万支利箭。这些正是求异思维结出的硕果,千古流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对待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简介,才能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比如在讲解加减法时,举例100-23,当学生给出结算结果时,我发现大多同学都是直接列竖式而得到的计算结果,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人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就有学生回答,我追问他是怎么计算的,这位学生回答,他先用99-23=76,然后再用76+1=77。这时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么计算,他回答说,用99-23不用进行退位减,计算起来更加简单。所有的学生给予热情的掌声。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学生对这种计算方法都会意了。随着学生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教师的鼓励,这种求异思维在学生中也逐渐在大多数的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而这种求异思维的存在,正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 2、直觉思维的培养 ,
语文中,把直觉思维也成为顿悟。直觉思维就是没有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推理,而直接领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阿基米德游泳时因身体感受到水向上的托力,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瓦特受到水开时蒸气掀动壶盖这一现象的启发,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这些创新的科学成果就是直觉思维的体现。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由直觉思维进行判断的例子,比如比较889/888和779/777两组数的大小,显然,如果使用通分和化小数等方法比较起来是十分麻烦的,而我鼓励学生观察和讨论,最后得到这样的讨论结果:这两个数和1 相比,都是相差各自的一个分数单位,进而转化成比较这两个分数单位的大小,使原题变得简单多了。
四、加强动手操作,在"做"中探新知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编排原则,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第二册"拼组图形"的第六题时课前老师准备许多大小各异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照着例题的图形拼图,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拼组。教师要求学生任意选出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具,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他们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如拼出了不倒翁、小松树、小鸡、人物等。就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拼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的认识活动。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方法的灵活性,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以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
一、创新备课内容
备课是一个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查找教学中需要的实际例子和准备教具,以及制作课件等等)课前准备的主要环节。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通畅,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以往的经验,备课内容依然局限于课内例题和教参习题,参考资料有限,而且比较老套无新意,导致上课的内容就会空洞而乏味,导致同学们的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如果能将电脑运用于教学活动,结合现代电教手段,就可以借助强大的网络信息丰富课堂内容,充实课堂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电脑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教学中运用电脑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的开展,让电脑的应用正在逐步步入我们的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我在备课方面充分运用网络。在网上寻找有关资料,学习他们的优秀精品教学课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一方面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的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致,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因为它们信息量丰富,也使自己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更多信息,同时,在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学生的接收能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教学质量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但是网络信息繁多,要在如此诸多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很不容易,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因此,我在课前必须根据教材吃"透"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查看相关的资料,并从中选择出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的内容。虽然这样一来会花费时间,但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二、创新课堂教学
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看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比法。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园地上来,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一部分是与课堂教学分不开的。为了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接收能力,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主动发展。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按着自己的教案一题一题的给学生讲解,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老师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乏味,导致学生上课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容易开小差: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讲解课堂内容,同学们只是单纯的接收信息,却很少进行思考,无法调动同学们的兴趣,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曾经我有做过一次课堂反馈小调查,我惊讶的发现有的题目自己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很多次了,但是还是会有几个同学不会。他们说在课堂听老师讲的时候他们能记住,但是课后就记不起来了。
知道以往课堂教学的弊病之后,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创新。我们都知道,作为小学生的他们以玩为天性,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譬如我在讲三年级(人教版)第四章年月日中24时计时法0时从何开始,我就利用了电脑播放一段春晚片段,影片中午夜时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画面上出现一个钟面时针分针都快指向12只有秒针还差几格,于是主持人与观众一起喊十、九、八……"铛"钟声响了,大家齐声欢呼"新年到了"。这里的"12时"既是第一天的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这节课利用了电视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也很容易掌握。为了更好地为了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我还在自己平常的上课时特意让班上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并愿意当"小老师"的学生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问题,我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同学进行一些提醒和点拨,讲得好的同学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先去试着去了解熟悉课堂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他们思维去思考。并且我们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小老师"进行一定的奖励。由于小孩子好奇心都比较强,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踊跃参加这个活动。
三、激发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笼统的培养创新思维,其应当具体到对学生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如果不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具体到某一类型的思维培养方面,则会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一句口号,流于形式。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创新思维的激发:
1、求异思维的激发 ,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最明显的特征,求异指的就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任何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求异思维作为基础,没有求异便没有创新 。史丰收的"快速计算法"的成功;齐国的田单大摆"火牛阵"破燕军于城下;诸葛亮在船上扎草人乘雾佯攻,巧借十万支利箭。这些正是求异思维结出的硕果,千古流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对待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简介,才能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比如在讲解加减法时,举例100-23,当学生给出结算结果时,我发现大多同学都是直接列竖式而得到的计算结果,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人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就有学生回答,我追问他是怎么计算的,这位学生回答,他先用99-23=76,然后再用76+1=77。这时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么计算,他回答说,用99-23不用进行退位减,计算起来更加简单。所有的学生给予热情的掌声。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学生对这种计算方法都会意了。随着学生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教师的鼓励,这种求异思维在学生中也逐渐在大多数的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而这种求异思维的存在,正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 2、直觉思维的培养 ,
语文中,把直觉思维也成为顿悟。直觉思维就是没有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推理,而直接领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阿基米德游泳时因身体感受到水向上的托力,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瓦特受到水开时蒸气掀动壶盖这一现象的启发,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这些创新的科学成果就是直觉思维的体现。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由直觉思维进行判断的例子,比如比较889/888和779/777两组数的大小,显然,如果使用通分和化小数等方法比较起来是十分麻烦的,而我鼓励学生观察和讨论,最后得到这样的讨论结果:这两个数和1 相比,都是相差各自的一个分数单位,进而转化成比较这两个分数单位的大小,使原题变得简单多了。
四、加强动手操作,在"做"中探新知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编排原则,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第二册"拼组图形"的第六题时课前老师准备许多大小各异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照着例题的图形拼图,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拼组。教师要求学生任意选出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具,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他们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如拼出了不倒翁、小松树、小鸡、人物等。就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拼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的认识活动。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方法的灵活性,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以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