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品牌建设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情操,促进民族融和,让儿童得到最优发展,为师生的幸福奠基。
一、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主要从音乐课堂、社团活动和校外体验三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
1. 落实艺术课程,打造特色课堂
学校注重音乐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全数配备专业教师和专用教室。目前我校12名专职音乐教师,涉及声乐、舞蹈、器乐、地方戏曲等各个门类,专业技能扎实,在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厚实的课程能力。音乐课程突出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艺术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生命品质的提升。
民族民间艺术进课堂,低起点,高成效。比如,小器乐进课堂,是我校音乐课堂的亮点,自一年级新生入学,便教会学生吹奏竖笛,每逢大课间,全校学生便能整齐划一演奏一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发展能力。以竹马为素材编创的少儿群舞《竹马笃笃笃》是传统游戏新展示,基本动作突显侗族舞蹈元素,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民间特色,充满童真童趣,是我校保留舞蹈节目,该节目2017年荣获了湖南省第十六届“三湘蒲公英”决赛金奖。
2.开展社团活动,培养艺术特长
学校社团活动是在音乐课堂教学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开设了合唱、舞蹈、音乐剧、葫芦丝、笛子等等十几个校级音乐兴趣小组,学生打破班级界限,以年级为单位,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项目。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音乐爱好和天赋,社团活动以“四固定”训练模式(时间、地点、教师、内容)保证学习效果。为有音乐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发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发展的空间。
3.利用校外资源,体验民间艺术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优势,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怀化市艺术馆、怀化铁路文体中心等联合办学,以民间艺术活动为主,活跃身心的基础上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才能,享受音乐生活,为学生打造校外学习锻炼的舞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外活动基地,体验特色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以课程为抓手,促进持续发展
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在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传承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份责任。如何教育得法,行之有效,我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抓课程引领,使目标落地
(1)抓主题活动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需要更多的锤炼和展示的舞台。在校内,每年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孩子们用俏皮的舞姿,跳出特有的天真;用灵动的歌声,唱出心中的梦想;用悠扬的琴声,奏响童年的乐章。在校外,有艺术展演、主题大赛、春晚等社会大舞台,每一次展示,每一次表演,都为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创新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途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讨小组,按照传统与现代并举,课内与课外衔接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对焦率。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礼仪,抓好规范教育;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美学,抓好审美教育;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表现,抓好毅力教育;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作,抓好团队意识教育。组织编写适合教学的民歌竖笛演奏教材,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生的力量,让民族民间艺术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因地制宜,定期组织学生通过友好中队联谊活动等方式走进苗乡侗寨,了解大湘西侗族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将侗族舞蹈、侗族大歌和侗笛纳入日常音乐课教学,成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
(3)抓课程实施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方面,忽略了艺术课
程这个重要抓手、重要载体,难免显得有点凌乱和松散。
我校的民间民族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试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指导,研究民族民间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索我校民族民间舞蹈、器乐、歌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侗族舞蹈从创作、传承、展演都融入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性格,是智慧和美的提炼,把侗族舞蹈、乐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侗族风土人情,陶冶情操。从主题活动到课题研讨,再到课程实施,是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上升和发展。
2.抓资源整合,促持续发展
(1)成立校外活动基地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优势,先后和怀化市艺术馆、怀化铁路文体中心、怀化市华阳素质教育基地等联合办学,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校外活动中,体验民间艺术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聘请专业客座教师
学校除了面向社会聘任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还通过家长志愿者申报活动,为有职业专长和艺术特长的家长建档,集结家长教育资源。每年的校园艺术节,都会有精彩的民族民間艺术节目呈现。
(3)缔结网联校
学校与新晃县米贝苗乡中心小学和怀化中方桐木小学结成网联校,线上交流,直播课堂,让教育插上云翅膀。线下通过友好中队,学生结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参与社区群艺活动
群艺活动,多以民间艺术活动为主,也是民族艺术的集散地,既能活跃身心,又能享受音乐生活,为学生打造校外学习和锻炼的舞台。
(5)发挥现代媒体作用
信息时代,开门办学,学校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参与,扩大影响,推广价值。
总之,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在我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以最适合学校的发展方式为目标取向,早已融入了学校的整体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主要从音乐课堂、社团活动和校外体验三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开展民族民间艺术教育。
1. 落实艺术课程,打造特色课堂
学校注重音乐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全数配备专业教师和专用教室。目前我校12名专职音乐教师,涉及声乐、舞蹈、器乐、地方戏曲等各个门类,专业技能扎实,在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厚实的课程能力。音乐课程突出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艺术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生命品质的提升。
民族民间艺术进课堂,低起点,高成效。比如,小器乐进课堂,是我校音乐课堂的亮点,自一年级新生入学,便教会学生吹奏竖笛,每逢大课间,全校学生便能整齐划一演奏一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发展能力。以竹马为素材编创的少儿群舞《竹马笃笃笃》是传统游戏新展示,基本动作突显侗族舞蹈元素,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民间特色,充满童真童趣,是我校保留舞蹈节目,该节目2017年荣获了湖南省第十六届“三湘蒲公英”决赛金奖。
2.开展社团活动,培养艺术特长
学校社团活动是在音乐课堂教学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我校开设了合唱、舞蹈、音乐剧、葫芦丝、笛子等等十几个校级音乐兴趣小组,学生打破班级界限,以年级为单位,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项目。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音乐爱好和天赋,社团活动以“四固定”训练模式(时间、地点、教师、内容)保证学习效果。为有音乐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发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发展的空间。
3.利用校外资源,体验民间艺术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优势,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怀化市艺术馆、怀化铁路文体中心等联合办学,以民间艺术活动为主,活跃身心的基础上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才能,享受音乐生活,为学生打造校外学习锻炼的舞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外活动基地,体验特色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以课程为抓手,促进持续发展
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在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传承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份责任。如何教育得法,行之有效,我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抓课程引领,使目标落地
(1)抓主题活动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需要更多的锤炼和展示的舞台。在校内,每年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孩子们用俏皮的舞姿,跳出特有的天真;用灵动的歌声,唱出心中的梦想;用悠扬的琴声,奏响童年的乐章。在校外,有艺术展演、主题大赛、春晚等社会大舞台,每一次展示,每一次表演,都为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创新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和途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讨小组,按照传统与现代并举,课内与课外衔接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对焦率。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礼仪,抓好规范教育;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美学,抓好审美教育;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表现,抓好毅力教育;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创作,抓好团队意识教育。组织编写适合教学的民歌竖笛演奏教材,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生的力量,让民族民间艺术在保护中得以传承。因地制宜,定期组织学生通过友好中队联谊活动等方式走进苗乡侗寨,了解大湘西侗族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将侗族舞蹈、侗族大歌和侗笛纳入日常音乐课教学,成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
(3)抓课程实施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方面,忽略了艺术课
程这个重要抓手、重要载体,难免显得有点凌乱和松散。
我校的民间民族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试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指导,研究民族民间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索我校民族民间舞蹈、器乐、歌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侗族舞蹈从创作、传承、展演都融入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性格,是智慧和美的提炼,把侗族舞蹈、乐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侗族风土人情,陶冶情操。从主题活动到课题研讨,再到课程实施,是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上升和发展。
2.抓资源整合,促持续发展
(1)成立校外活动基地
学校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优势,先后和怀化市艺术馆、怀化铁路文体中心、怀化市华阳素质教育基地等联合办学,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校外活动中,体验民间艺术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聘请专业客座教师
学校除了面向社会聘任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还通过家长志愿者申报活动,为有职业专长和艺术特长的家长建档,集结家长教育资源。每年的校园艺术节,都会有精彩的民族民間艺术节目呈现。
(3)缔结网联校
学校与新晃县米贝苗乡中心小学和怀化中方桐木小学结成网联校,线上交流,直播课堂,让教育插上云翅膀。线下通过友好中队,学生结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参与社区群艺活动
群艺活动,多以民间艺术活动为主,也是民族艺术的集散地,既能活跃身心,又能享受音乐生活,为学生打造校外学习和锻炼的舞台。
(5)发挥现代媒体作用
信息时代,开门办学,学校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参与,扩大影响,推广价值。
总之,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在我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以最适合学校的发展方式为目标取向,早已融入了学校的整体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