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仪之邦”美称的大国,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社会,老师占有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代先人列举出的应该受到特别尊崇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就占有一席。儒家经典《白虎通义》也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老师被列入与君猪、父亲一同受到特殊尊敬的行列。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更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自己的老师也要顶礼膜拜。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古至今,教师即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莘莘学子,谁能无师自通?皆须教师悉心教导循循善诱,方能知书识礼。教师所传授的不仅是学业技能,更灌输我们民族文化、中华道统之精义。近年来,网络以及其他的文字媒体多有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校之间,发生冲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让人不禁哀叹“尊师重教”之风每况日下,特别是师生双方间情感关系麻木冷漠,导致的隐性或显性的心理上、行為上的某种强度的冲突。学生和社会对教师失去了理想中的崇拜和敬仰,从而出现“师道没落”的现象。时下很多学生的表现,令人无不为之心寒、痛心。以往“程门立雪”的心意到哪儿去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下一代的向导,若缺失了学生的尊重和敬仰,如何能在精神平和的状态在,培养下一代的精神追求,全面开发他们的潜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肩负着国计民生的重任,于情于理教师都应受到世人的尊敬。“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发展受到文化、经济、教师待遇等因素影响,教育活动中时有发生师生冲突和家长对教师的控告。物质化的现实社会,人们和教师自身都趋向了功利世俗化,逐渐失落了传统“尊师重教”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重拾“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对人类终极理想追求,对教育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具重要意义。
  仿若海洋中的灯塔,老师指引我们航行的方向。他们更希望我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种不辞辛劳,不求报偿的伟大精神,我们能不涌泉以报吗?谚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大孝尊亲,尊师更应如事亲般,古时至圣先师孔子死,诸弟子庐墓三年以及汉明帝赴太学听道,必先行师生之礼。古时尊师如此,至死仍不变更。尊师应出于内心之诚,在态度上力求恭敬。孟子曾说:君子虽诲人不倦,又恶夫意之不诚者。若人人皆衷心尊师,想必教师们定乐此不疲!
  “尊师重教”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重视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素质、关怀人的终极追求精神,是几千年来儒家人文精神滋养人类心灵的宝贵资源,也是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尊重,和对真善美社会追求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支撑。重建“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有利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和倡导理想两方面,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理想导向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针对社会上不尊重甚至伤害教师的现象,遏止这种风气,解决教师地位不高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提倡“尊师重教”又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希望通过倡导“尊师重教”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工作成为社会上受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立足现实解决问题并倡导理想,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促使教师在教育这个特殊职业上重燃对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重拾“尊师重教”的优良文化传统,重建“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势在必行,但不是说进行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的复古,而是建立在现实社会上,重新认识和发掘“尊师重教”的优秀人文传统。重拾“人文精神”的人文精神是一种观念的倡导,面临着能否转化为实质性行为的困境,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问题。同观念是重要的因素,一旦它成为行动,观念则更加的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社会中教师的定位。国家提高教师工资,完善教师相关法律,免费培养师范生,是国家的实质性行动,与象征性的观念倡导相辅相成,促进教师个人价值受到尊重,教师地位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师生问和社会与教师间达到和谐的人文精神,提升教育的质量,“尊师重教”的理想精神和现实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其他文献
绵绵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思绪随着雨丝纷飞……  日里轻轻漫步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享受风吹湖面扇出的阴凉,一阵嬉笑声打破了这尘世中难得的静谧,难道,本来静美的自然一旦混入人的踪迹,就失去了本质吗?上善若水,我们能否对自然多一份善呢?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何为“善德”?何为“美德”?我不是一位诗人,无法用如水般流淌的诗行去描绘它;我不是一位哲人
期刊
每个中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社会的一员,肩上便有了继承和發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责任。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美德;为人父母有教养子女之美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爱国、守法、诚信等是其应有之美德。作为教师更应培育出对祖国有用的美德人才,因此德育工作重于泰山。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同样,在学校管理中,“管”也是为了达到“不管”。如果学校中人人有了爱心,也就达到了这个目的。然而我们学校的学生来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自己的工作作风,处世态度、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心、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巧能力,既要举止文明、注意大方、朴实无华,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勤”字最重要。  一、勤动腿。  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认识到
期刊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堪称国粹。李岚清同志曾说过:“凡是现在需要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学生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传统美德教育重要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
期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今的学校育人都是教育学生先成人、再成才的原则。“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更是我们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学校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这就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校的工作是围绕教育局工作精神开展的。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小学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建立家长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汇,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份熠熠闪光的文化财富。  孝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最重要的道德。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特别注
期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传统道德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期刊
1、利用各种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生年龄小,一些思想意识不能自发的产生,因而“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也是如此,我们要通过故事会、报告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传统美德教育的主体
期刊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美德在物质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社会群体日益漠视了传统美德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这些道德沦丧的事件委实让人痛心,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校园自杀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无不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道德教育缺失有关,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同时更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