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意识地体现创新内容,又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机会。精心选题,科学训练,引伸创新,讲解到位,深入挖掘教材,引伸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创新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必然会出现学生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错误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而忽略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有意识地体现创新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教学过程的新颖别致,能够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来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写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要留出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时,笔者先让学生做一组题:(-3) (-2)=;( 3) ( 2)=;( 5) (-2)=;(-5) ( 2)=;再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精心选题,科学训练,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门思维学科,离不开解题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选编一些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型进行解题训练。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教师在解题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回顾与反思,总结概括出基本思想、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有益的“思维块”。同时还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引伸创新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课件,对课本上的一些例题、习题要旧题新解,如变换例题或习题中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等,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注意引伸得当,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目的作用,以及对题目的推广、变式、变形和引伸创新。教师的讲解要到位,讲解中要突出4点:1)解法的发展,即解法是怎样找到的?思路是怎样打开的?是什么促使学生这样想、这样做的?2)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3)指出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分析其知识上、逻辑上和策略上的原因。4)介绍、表扬学生中新颖、独特的解法。
综上所述,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结构;精心选题,科学训练,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中学)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创新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必然会出现学生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错误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而忽略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有意识地体现创新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教学过程的新颖别致,能够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来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写得出来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要留出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时,笔者先让学生做一组题:(-3) (-2)=;( 3) ( 2)=;( 5) (-2)=;(-5) ( 2)=;再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精心选题,科学训练,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门思维学科,离不开解题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选编一些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型进行解题训练。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教师在解题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回顾与反思,总结概括出基本思想、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有益的“思维块”。同时还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引伸创新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课件,对课本上的一些例题、习题要旧题新解,如变换例题或习题中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等,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注意引伸得当,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目的作用,以及对题目的推广、变式、变形和引伸创新。教师的讲解要到位,讲解中要突出4点:1)解法的发展,即解法是怎样找到的?思路是怎样打开的?是什么促使学生这样想、这样做的?2)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3)指出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分析其知识上、逻辑上和策略上的原因。4)介绍、表扬学生中新颖、独特的解法。
综上所述,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结构;精心选题,科学训练,引伸创新,讲解到位。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