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之神圣性建构与崇拜研究的新拓展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蒋家华新著《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主要是以“瑞像崇拜”为研究对象,以此入手有针对性地深刻揭示了瑞像的神圣性即对瑞像进行了系统的宗教性解读。该书分为六个章节,探讨了瑞像的内涵、生成、兴起、流布、灵验,社会影响。作者在对大量既有文献进行搜集、研读、辨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这六个部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拓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瑞像崇拜;系统解读;学术特色;新拓展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182-03
  New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Worship of the Divinity of Buddhist Statues
  —Reading Notes on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s of Ancient Statue Art
  in the Study of the Worship of the Statue of Sakyamuni in Chinese
  Buddhism
  WANG D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The book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Statue Art in the Study of the Worship of the Statue of Sakyamuni in Chinese Buddhism written by Jiang Jiahua mainly discusses the worship of Ruixiang (famous images of Sakyamuni), examining the sanctity of these images and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religious interpret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e book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that respectively discuss the connotation, formation, emergence, dissemination, efficaciousness,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Ruixiang. By collecting, study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numerous documents,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ut and expanded research of significant academic value for each of the six aspects that make Ruixiang of academic interest.
  Keywords:Worship of Ruixiang;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new expansion
  蒋家华博士的著作《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1],(以下简称《瑞像崇拜研究》)是当下佛教偶像崇拜史研究的新成果,也是该领域研究的新拓展。特别是作者对早期(五代以前)中国古代佛像的神圣性建构与崇拜进行了系统而有建设性的诠释。瑞像作为佛教偶像中的一个特殊品类,是早期印度和中土最具神圣性的佛教造像,然而瑞像的崇拜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学者对瑞像崇拜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学者的研究多为立足在瑞像个案的历史性、考古性等方面的探讨上。在这样的研究现状下,《瑞像崇拜研究》恰好是一部通识性、系统而较全面地论述瑞像内在宗教性(信仰崇拜)、政治性、艺术性的一部学术专著,可以说是弥补了当前通识性瑞像崇拜研究缺乏的遗憾。《瑞像崇拜研究》的主要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瑞像内涵的界定
  目前,瑞像的内涵还未得到一个相对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对瑞像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蒋家华博士从西域词源学、中土词源学的角度对瑞像的内涵进行了地理学、文献学的考察。同时,对有关瑞像定义的古、今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作者不仅研讨了《高僧传》、《大唐西域记》、《佛光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中有关瑞像的定义,而且辨析了张广达、荣新江、张弓、肥田路美、段玉明、小野胜年、巫鸿等学者对瑞像的认识,进而对这些文献的记载和学者的理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在这基础上,作者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判断,最终获得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瑞像概念:“瑞像是对像主真容的如实摹写,瑞相圆满,具有固定的型制,拥有拟人化、肉身化、神异化的特性,能替代像主传播佛法、护持佛法等独尊可移动的立体佛像,他们往往被敷演以各种非凡的传说,且具备持续神显的能力。瑞像已经脱离了‘偶’的范畴,成为信众心目中的超能神祇。”作者通过对瑞像概念的界定,为全书的研究奠定了讨论的基础。
  二、对瑞像生成研究的开拓
  对瑞像生成机制的研究即是对早期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建构问题进行探讨,是这本书研究的一个难点。目前的瑞像研究中,没有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它相关研究成果的地方,更是瑞像崇拜研究的开拓性部分。在目前相关的论文研究成果中,仅有蒋家华博士的一篇学术论文《古代印度佛教瑞像的生成研究》[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对藏内文献中述及优填王(包括波斯匿王)造像的佛经翻译中的相关时间进行考察比较,认为瑞像所形成时间的下限与该佛经汉译的时间相统一,或至少不晚于这个时间。另一方面,作者从考古遗存资料的角度进行考察,主要是以佛传图中独立出来的优填王造旃檀瑞像形成的时间为瑞像生成的年代。作者整合了两个方面(文献和考古遗存)的资料,确定了瑞像生成的基本年代大约为5世纪初左右。以上两个方面是从印度本土文化的角度考察瑞像的生成。此外,作者还从中国本土文化的背景考察了中国瑞像的生成。同时,作者另辟蹊径,从中国祥瑞、神仙思想中抽取出瑞像生成的因素,并结合中土佛教个别史传文献资料中的造像传说记载进行探析。综合印度和中国本土瑞像的生成研究,作者歸纳出瑞像生成的基本机制。最后,作者的观点是,从《増一阿含经》卷28中的旃檀功德造像传说始,到5世纪初汉译的佛教经典《佛说观三昧海经》卷6中的神异旃檀造像,佛像完成了从一般的功德造像向肉身、神异、超然的瑞像身份的转变。而在中土方面,民众将东汉末期传入的佛像看作会飞行虚空的“仙佛”瑞像,它们是中国本土一般瑞像生成的肇始。   三、对瑞像崇拜兴起的研究
  作者对瑞像崇拜兴起的研究则是在一个宏观的时空视域下进行的。首先是对印度和中国本土瑞像崇拜兴起的社会背景进行交代,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如印度佛教教团问题、大乘佛教兴起问题、观像三昧等对瑞像崇拜的影响,以及中土宗教文化背景因素对瑞像崇拜的影响等等。作者将瑞像崇拜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3—6世纪(汉魏两晋南北朝)瑞像崇拜的肇兴;第二阶段为6—9世纪(隋、唐)瑞像崇拜的全面兴起,第三个阶段为10世纪之后(五代以后)瑞像崇拜的泛化。这些时间节点的划定源于作者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厘定与考察。作者对于瑞像崇拜兴起的研究并非只局限在宗教性、历史性向度的宏观把握,还对每一时期的文献所提到的瑞像崇拜、某一瑞像在不同文献中的记载进行了多角度的微观分析和整合,其探讨细致入微。
  四、瑞像流布的拓展研究
  瑞像的流布研究涉及到考古学、地理学、美术史学等。作者提出瑞像的流布与帝国政权政治是互动关系,以及与社会现实和信众的基本诉求是相关联的。对瑞像流布的研究,可以确定的是瑞像崇拜的信徒往往与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时代相对应。由此,宏观地把握瑞像的流布问题,就是对瑞像神祇的崇拜情况与宗教现实状况的时代反映。在具體研究方法上,作者大量运用了图表与形象直观的地图进行结合分析,更清晰地呈现瑞像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流布视图。在分析视角上,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印度和中土的瑞像流布情况。具体的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是以瑞像的身份特征为分类标准,逐一展开论述。最后以旃檀瑞像的流布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总之,在瑞像流布的研究部分,作者较全面地、系统性地向我们展现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类瑞像流布的大致状况,让我们了解到瑞像流布研究的诸多内在意义。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帝国政治,以及民众的现实生活,瑞像都已经全面介入其中。
  五、对于瑞像灵验的拓展研究
  蒋家华博士认为灵验性与神显性是瑞像的最本质特征。在瑞像的灵验性研究中,作者运用到中土感应、五行观念等理论范畴进行考察。对于瑞像灵验性的生成机制而言,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其本身所具有的先天灵验性和瑞像泛化时期(五代之后)人为祝圣使其具有灵验性的方式。作者对瑞像灵验的叙事文本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认为这些文本对于瑞像灵验的传播有很大的贡献。最后,著者以元魏孙敬德造观音瑞像显灵为个案,重点介绍观音瑞像的圣显及其灵验,并研究了观音瑞像、经文以及信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六、对于瑞像的社会影响的考察
  作者对于瑞像的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社会政治、造像艺术以及宗教的影响三个方面。在瑞像的政治影响方面,作者探讨了瑞像对帝王政治的影响。诸如北周建德年间番禾瑞像发生的多次佛首跌落事件与北周政权的覆亡和北周武帝发动的灭法运动相关联,是对瑞像影响帝国政治的一种解读,瑞像的崇拜一旦与帝王政治结合起来,瑞像的宗教指向性就发生了变化。瑞像对造像艺术的影响方面,主要是对信众的造像热情,以及敦煌等石窟的瑞像造像题材进行清理。最后作者以菩提瑞像与武周的关系为个案,论述菩提瑞像在武周朝与宗教朝圣、造型艺术以及国家政治三者之间的相互交织与互动影响。
  总之,新著《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首次将瑞像研究从佛像研究中辟出,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选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这一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集成创新和学理创新上,前文已有评述。同时,本书结构完整,逻辑严明,论证充分,研究周全而有重点,论述的过程中资料收集相当丰富,并且在研究上有一定的难度,可见作者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认真。总体而言,佛像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但瑞像研究相当稀少,且多处拔韧阶段,更体现出这本著作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中印佛教交流史研究,甚至在宗教社会学、宗教美学研究中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家华.中国佛教瑞像崇拜研究—古代造像艺术的宗教性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16:1-24.
  [2]蒋家华.古代印度佛教瑞像的生成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3(6):138.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宕泉河流域自汉代开发以来就有人类活动;西晋时建仙岩寺。作为敦煌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和中亚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为历史上敦煌菩萨竺法护从事大乘佛教经典翻译的场所,它称得上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发祥地;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习禅场所,它也是敦煌高僧昙猷在竺法护译出禅经的前提下“依教修心,终成胜业”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汉烽燧;晋仙岩寺;竺法护;昙猷;大乘佛教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在题为《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吹响冲锋号向腐败开战》的文章中写道:有意显现清廉干练形象的胡锦涛已经准备清洗中共最隐蔽的脏床单,而且是在中国人的注视之下。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的三天闭门会议由,中国第一号人物做出了对腐败不留情的讲话。尽管反腐败不是新鲜事,但中共也许正在改变反腐败的方式,清洗将在党和国家机构的指挥下并处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进行。    中国多方寻求石油进口
期刊
内容摘要:舍身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林凤镇大月村十组,8世纪中期开凿,现存15龛,题材主要有释迦佛、弥勒说法、佛道合龛等。依龛窟形制及造像题材、风格来看,舍身岩摩崖造像主要受川北巴中、广元等地的影响。  关键词:舍身岩;摩崖造像;唐代;佛道合龛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4-0014-13  A Survey of Shesheny
期刊
现代化办公趋势势不可挡,它已使出版社的办公在速度、时间和空间上穿越种种屏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也向业界人士提出了不断更新知识、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必要性。  1、数据输入,电脑校对技术  键盘编码汉字输入方法,在我国已经比较成熟。非键盘输入技术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中文连续语音识别技术的实用产品已经问世,印刷体汉字OCB技术已相当成熟,手写汉字的OCR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文字信息输入市场已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文书中留存有诸多反映古代敦煌地区家庭中兄弟姊妹关系的契约文书、经济文书以及愿文和题记等,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兄弟间在处理家庭和社会关系时所秉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足证中古敦煌地区的兄弟关系深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伦理思想的双重作用,反映出平等互助、兄友弟恭的伦常关系和道德精髓,体现了对道德原则的“身体力行”和“躬行实践”。  关键词:敦煌文献;家庭伦理;兄弟关系;平等互助  中图分
期刊
内容摘要: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关键词:段文杰;敦煌研究院;考察;北石窟寺;张鲁章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43-0
期刊
内容摘要:我心目中的段文杰先生大致分两个时段:初识段先生是在1984年,我第一次去敦煌朝圣,路费花完,无法回新疆,便去找段文杰先生借钱,此前我不认识他,但居然借到路费,受他的影响,回到克孜尔以后,做研究就以他为楷模;第二个时段是近几年我研究西域美术时,有两个基本概念都必须借鉴段先生的成果,一是西域佛教美术中的典型技法——屈铁盘丝,二是晕染(凹凸)法。于后生而言,在学习前辈的科研成果时,不仅要感悟并
期刊
内容提要:为探明造成室外文物及遗址發生病害变化的原因,给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本文提出基于图像分析的适合室外赋存环境下的文物本体病害演变监测方法。通过对颐和园赅春园清可轩和流云阁室外文物两年连续的监测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室外文物本体病害演变监测中的相机位姿和光照的差异校正问题,达到了精确量化度量室外文物本体病害演变的目的。  关键词:图像分析;预防性保护;相机
期刊
内容摘要:段文杰先生一生致力于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临摹研究工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壁画临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文就先生的临摹理论、临摹作品、传承人才培养作了汇集阐述。  关键词:段文杰;敦煌壁画艺术;临摹研究;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6-0038-05  The Heart of a Craftsman Passed Down  
期刊
内容摘要:佛传故事图像是佛教美术史上最普及化的题材,而随着佛教的流布,两千年来亚洲南北各地,均留有不同选题与风格的佛传。其中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为宋代的作品,却与传统汉式的佛传风格大异其趣。本文首先叙述佛传在印度、中土的起源流传和印度与中土八相成道图像遗例在选题与风格的差距。其次讨论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的选题与风格,从而追溯此图像所蕴含的印度笈多、波罗风格以及吐蕃、中土的成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