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纲展示】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考纲解读】
1.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分布。
2.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5.简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6.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7.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8.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9.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0.掌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即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频率及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因此,以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灾害集中;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从而形成了上述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4.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如下图所示: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①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②农业灾情区域差异: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畜牧业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10.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所示: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预报性。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页所示:
【习题训练】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是( )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白居易诗《观刈麦》(节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此诗为其任周至县尉(今西安市西)时所写。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对材料中白居易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诗中的小麦是春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是因为冈之南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
B.诗中的小麦是冬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 是因为冈之南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C.诗中的小麦是春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 是因为冈之南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D.诗中的小麦是冬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 是因为冈之南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
3.影响材料所在地小麦产量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
①春旱 ②水土流失 ③雪灾 ④干热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5.读图1,回答问题。
指出重庆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6.图2为我国新疆一次特大暴雪积雪深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任选该地一种自然灾害,提出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受强降水影响,北京市城区出现大面积内涝,市郊山区出现多处山洪和泥石流。截至7月25日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称,北京全市受灾人口160.2万人,紧急转移 9.7万人,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
材料二 2012年7月21—22日京津冀地区24小时降水量分布图(图3)
(1)北京受暴雨影响损失巨大,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 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据图3描述暴雨的分布特点。
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研究表明自然灾害损失不是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而是比GDP增长得更快。
(1)分析城市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能力越来越脆弱、自然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2)指出防灾减灾的主要途径。
9.图4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七月某时的海平面气压及天气系统图。
(1)据图指出我国遭受暴雨影响的地区。
(2)列举上述地区因暴雨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
10.读某区域示意图(图5),分析甲国气象灾害少的原因。
11.图6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2)A地及附近地区洪灾常常危及B地,说明其影响过程。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进入3月以来,新疆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气象部门及早为各地布防融雪型洪水提供可靠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尽量降低灾害损失。
材料二 中国融雪洪水多发区分布图(图7)
(1)请你为新疆受融雪洪水影响严重地区提出灾后恢复的合理化建议。
(2)据图说出我国融雪洪水多发区的分布特征。
13.图8为苏门答腊岛位置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沼泽成为很大障碍,分析该地沼泽形成的原因。
(2)说出东南亚多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成因(至少三种)。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部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雷暴灾害主要由雷击和闪电带来。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雷暴空间分布图9(甲)及该区域地形、水系图(乙)。
(1)描述图示区域雷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列举雷暴灾害的防御措施。
15.下图是塔里木盆地洪灾多发区的分布图(图10),下表为塔里木盆地部分灾害频次统计资料表。
(1)说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塔里木盆地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
16.图11示意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为减轻水稻冻害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1.B 2.D 3.D
4.(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工程。
5.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原因:盆地(河谷)地形,大气稳定;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城市凝结核多。
6.(1)特点:主要分布在山区。原因: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气象灾害:暴雪。措施:及时进行气象预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御寒衣物,疏通交通。
7.(1)降水强度大,历时长;城市排水能力差(大面积内涝);诱发山洪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分布集中,面积广;主要集中在京津及其附近地区(河北中部和北部、北京和天津全境)。
8.(1)城市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社会财富集中到城市;灾害使城市金融、信息、物流中心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损失;城市水、电、气、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灾后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预防、监测和预警、应急和救援。
9.(1)主要为黄土高原至长江三峡地区
(2)重点防御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10.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候变化较小,降水均匀,不易形成旱涝灾害。地处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纬度低,不会受到来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
11.(1)夏季(梅雨季节),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处谷地,两侧坡度陡,汇水快,水量大。
(2)B地临湖且地势较低,A地及附近地区洪水携带泥沙淤积抬高水位,使B地发生洪涝。
12.(1)及时修复重建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及时恢复农业、工业、商业等活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高标准建设居民住房,高质量修建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未来灾害的能力;政府和民间机构可给予灾区大力救援,及时发放救灾财物等。
(2)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高山地区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13.(1)地势地平,排水不畅;暴雨洪涝造成河流下游溢水、积水;海啸(风暴潮)使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2)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多地震;岩层破裂,岩浆喷发,多火山;纬度低,温度高,多发台风,可引发风暴潮;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广,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涝。
14.(1)分布: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原因:与北部相比,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空气对流作用强;受夏季风影响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山区地势高,空气受地形抬升作用强,空气对流较平原地区剧烈;山区为众多河流源头,植被多,水汽丰沛。
(2)加强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安装防雷电的技术装备如装避雷针等;雷雨天气减少外出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15.(1)春夏多,秋冬少。多分布在北部、西部的河谷及山麓地带。
(2)春夏季节,山地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春夏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盆地周围的坡度大,回流迅速;山麓地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16.(1)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原因:北部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且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高。
(2)关注天气预报;培育耐寒品种;可用地膜、稻草覆盖。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考纲解读】
1.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分布。
2.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5.简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6.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7.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8.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9.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0.掌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即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频率及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因此,以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灾害集中;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从而形成了上述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4.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如下图所示: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①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②农业灾情区域差异: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畜牧业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10.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所示: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预报性。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页所示:
【习题训练】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是( )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白居易诗《观刈麦》(节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此诗为其任周至县尉(今西安市西)时所写。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对材料中白居易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诗中的小麦是春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是因为冈之南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
B.诗中的小麦是冬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 是因为冈之南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C.诗中的小麦是春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 是因为冈之南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D.诗中的小麦是冬小麦,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 是因为冈之南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
3.影响材料所在地小麦产量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
①春旱 ②水土流失 ③雪灾 ④干热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5.读图1,回答问题。
指出重庆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6.图2为我国新疆一次特大暴雪积雪深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任选该地一种自然灾害,提出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受强降水影响,北京市城区出现大面积内涝,市郊山区出现多处山洪和泥石流。截至7月25日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称,北京全市受灾人口160.2万人,紧急转移 9.7万人,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
材料二 2012年7月21—22日京津冀地区24小时降水量分布图(图3)
(1)北京受暴雨影响损失巨大,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 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据图3描述暴雨的分布特点。
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研究表明自然灾害损失不是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而是比GDP增长得更快。
(1)分析城市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能力越来越脆弱、自然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2)指出防灾减灾的主要途径。
9.图4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七月某时的海平面气压及天气系统图。
(1)据图指出我国遭受暴雨影响的地区。
(2)列举上述地区因暴雨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
10.读某区域示意图(图5),分析甲国气象灾害少的原因。
11.图6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2)A地及附近地区洪灾常常危及B地,说明其影响过程。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进入3月以来,新疆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气象部门及早为各地布防融雪型洪水提供可靠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尽量降低灾害损失。
材料二 中国融雪洪水多发区分布图(图7)
(1)请你为新疆受融雪洪水影响严重地区提出灾后恢复的合理化建议。
(2)据图说出我国融雪洪水多发区的分布特征。
13.图8为苏门答腊岛位置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沼泽成为很大障碍,分析该地沼泽形成的原因。
(2)说出东南亚多发的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成因(至少三种)。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部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雷暴灾害主要由雷击和闪电带来。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雷暴空间分布图9(甲)及该区域地形、水系图(乙)。
(1)描述图示区域雷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列举雷暴灾害的防御措施。
15.下图是塔里木盆地洪灾多发区的分布图(图10),下表为塔里木盆地部分灾害频次统计资料表。
(1)说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塔里木盆地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
16.图11示意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为减轻水稻冻害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1.B 2.D 3.D
4.(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工程。
5.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原因:盆地(河谷)地形,大气稳定;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城市凝结核多。
6.(1)特点:主要分布在山区。原因: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气象灾害:暴雪。措施:及时进行气象预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御寒衣物,疏通交通。
7.(1)降水强度大,历时长;城市排水能力差(大面积内涝);诱发山洪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分布集中,面积广;主要集中在京津及其附近地区(河北中部和北部、北京和天津全境)。
8.(1)城市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社会财富集中到城市;灾害使城市金融、信息、物流中心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损失;城市水、电、气、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灾后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预防、监测和预警、应急和救援。
9.(1)主要为黄土高原至长江三峡地区
(2)重点防御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10.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候变化较小,降水均匀,不易形成旱涝灾害。地处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纬度低,不会受到来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
11.(1)夏季(梅雨季节),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处谷地,两侧坡度陡,汇水快,水量大。
(2)B地临湖且地势较低,A地及附近地区洪水携带泥沙淤积抬高水位,使B地发生洪涝。
12.(1)及时修复重建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及时恢复农业、工业、商业等活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高标准建设居民住房,高质量修建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未来灾害的能力;政府和民间机构可给予灾区大力救援,及时发放救灾财物等。
(2)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高山地区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13.(1)地势地平,排水不畅;暴雨洪涝造成河流下游溢水、积水;海啸(风暴潮)使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2)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多地震;岩层破裂,岩浆喷发,多火山;纬度低,温度高,多发台风,可引发风暴潮;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广,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涝。
14.(1)分布: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原因:与北部相比,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空气对流作用强;受夏季风影响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山区地势高,空气受地形抬升作用强,空气对流较平原地区剧烈;山区为众多河流源头,植被多,水汽丰沛。
(2)加强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安装防雷电的技术装备如装避雷针等;雷雨天气减少外出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15.(1)春夏多,秋冬少。多分布在北部、西部的河谷及山麓地带。
(2)春夏季节,山地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春夏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盆地周围的坡度大,回流迅速;山麓地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16.(1)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原因:北部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且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高。
(2)关注天气预报;培育耐寒品种;可用地膜、稻草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