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所追求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阐述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为例,详细论述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建、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共建、共培、共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够显著提高办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共制、共培、共推”机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10-0009-04
校企合作育人应该是校企双方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人才、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共同推荐学生就业三个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根据用人需求提出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探讨制定出贴近行业、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企业全程参与,企业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荐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节,企业要提供相应的岗位供学生就业,学校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使培养的人才各尽所能。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机制是校企合作深化的表现,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机制的关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所追求的目标[1-3],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都要流向企业,由于企业对于人才规格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高职院校需要和企业紧密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然而,在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一些困境。
(一)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随着中央和教育部大力提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各高职院校也意识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纷纷走向企业洽谈校企合作,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6]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都停留在表层,有些可能搞个隆重的签约仪式,媒体大肆宣扬,企业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只停留在一纸协议的层面;有些学校可能花了比较大的精力来推进校企合作,但是企业却并不热心,对于校企合作没有太大的热情,导致校企合作只能是一种形式。
(二)工学结合力度不够
工学结合即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合作成功与否与工学结合紧密度有很大关系。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深化的体现。目前,虽然大多数院校都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太多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仍然是由学校负责实施,没有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可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实力不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重技能性,但目前,高职院校整体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在工程实践方面更是薄弱环节。[7-9]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不强,没有太多企业工作经验,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顺利开展。部分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企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真正参加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并不多,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有些教师下企业锻炼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通力配合,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只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没有制定一些相应的细则。合作协议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无法具体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顶岗实习制度、工学结合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等等,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校企合作就不可能真正实施。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一系列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了让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有力地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一)健全校企合作体制
校企合作要深入开展,必须有完善的体制。2014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江苏财经职教集团,将行业内优秀企业和相关政府部分纳入到职教集团内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2014年,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江苏财经职教集团的成立不仅对财经商贸类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产学融合、改革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推动作用,更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深入探索。江苏财经职教集团成立后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各成员单位精诚合作,互利共赢,为企业深入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3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3种形式:项目导向型、紧密合作性、校企一体型。[10-12]项目导向型通过对外承接工程开展校企合作,网络工程施工安装项目一般需要数个月时间实施,甚至更长的时间,校方承接项目后一般会带上5名同学参与工程施工与安装,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技能,企业也会力尽所能地提供一些服务。紧密合作型是校企双方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网络专业已经与3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性校企合作关系,双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实施、人才推荐就业全程参与,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校企一体型主要是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办独立的机构,校企双方共同派人员组成新机构的成员,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培养人才。 (二)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1.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校企双方全方位合作培养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制定出行业和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阐述。专业能力是根据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运用和管理、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系统工程的施工及施工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获取新技能的方法,这也是人才成才的重要因素;社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对于网络专业这三方面能力应该达到的要求需要合作的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有了明晰的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资源库,相应合作企业都需要承担几门课程的资源建设任务,将企业的项目案例经过分解后变成课堂教学实例,这样一来,项目案例生动,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比较大。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2.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机制。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其技能性比较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有些合作的项目。比如,网络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持与管理、网站开发等工作,校企双方合作为企业解决些技术难题,能够为企业带来实惠,同时也能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共赢。近几年来,网络专业教师校企合作项目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每年都要向合作企业开展项目服务十余项,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的结合力。
3.校企合作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合作最后能否取得实效,不能仅仅关注过程,还必须注重结果的考核。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学院要对工程师的授课水平、授课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要进行过程考核,防止学生在企业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学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也要进行考核,促使学校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考核机制有力地保证了校企合作取得实效。
(三)拓宽校企合作路径
1.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放在大学最后一学期,让学生自已去找实习单位,有些学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甚至待在家里休息,顶岗实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教学阶段,理应由校企双方来共同管理、共同实施。但是,由于很高职院校都找不到大量合适的单位让学生去实习,有些专业单个企业需求量很少,如网络专业,需要找大量的企业才能满足顶岗实习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网络专业将学生顶岗实习分散在各学期,比如,阶段式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可以带学生到相应企业去顶岗实习,避免与其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高峰期造成岗位不足的问题;有些课程学习甚至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开展,在合作企业里面完成课程学习、技能训练。
2.企业行家进校园。网络专业每学期都会有1至3门课由企业专家、工程师到校讲课,专家的业界视野以及授课方式都让学生大开眼界,专家讲述企业项目案例娓娓道来,项目案例分析透彻,这是企业专家授课的优势,而学校教师因为工程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将案例剖析清楚。
3.企业文化进校园。文化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文化对于育人也十分重要。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文化育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氛围,学校邀请企业专家为学院实验室和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布置,让学生进入校园仿佛置身于职场中,除了硬件环境方面的布置,校企双方特别注重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邀请企业专家讲述企业精神,了解从事专业技能应该具有的素养,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意志和品质,为将来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合作研发。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科研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有能力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近几年来,网络专业已经和合作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数十项,为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由于存在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也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较好的服务,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合作研发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关系,为长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近几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教师实践技能培养,要提高实践动手技能,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网络专业根据师资培养安排,每年安排一名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在企业一线工作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完成2~3个项目实践,顶岗锻炼结束时,要求企业对教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网络专业大部分教师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和项目开发,比如,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已经为网络专业培养了多名网络工程师乃至网络专家。
4.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明确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规范等方面内容,促进了实习实训基地健康的发展。《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规定了教师下企业的任务、以及下企业锻炼后应该取得的效果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避免教师在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锻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制度》规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遵守的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处于放羊状态了,规范了学生在企业的行为,使顶岗实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技能。《项目合作研发管理制度》规定了校企双方合作开发项目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障了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双方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陆续又出台一系列新的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各方面都有章可循。
三、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效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采用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成效逐渐彰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 (一)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生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34人次以上,如表1所示,作为学生数规模不大的专业来讲,网络专业每年只招一个班约40人,能在省级以上大赛中取得如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2013年,学院派出教研室主任走访毕业生所在单位,与企业领导交流,纷纷赞许网络专业学生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部分同学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
(二)教学团队明显优化
网络专业原有师资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有些教师可能根本没有接触网络,整体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经过近几年的校企合作,践行“共制、共培、共推”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水平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新增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名、淮安市“533”工程第三层培养对象2名,同时,合作企业也为学院造就了一批网络工程师,使教学团队实力明显增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三)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由于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教师科研实力得到有效提升,所承担的项目级别和数量也显著提升。学院与淮安淮微软件培训中心合作申报了省级“江苏省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鉴定。学院与其它合作企业申报了淮安市技术服务平台3个,在同类院校中排在前列。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横向课题近10项,为企业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 杨欢.“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76-77.
[2] 马建斌,等.“3+1”校企合作式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8):5-7.
[3] 毕丛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职业时空,2014(6):100-101.
[4] 傅伟,蒋道霞,庄小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4(10):24-25.
[5] 欧光川,张敏.地方本科院校化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5-16.
[6] 王昌民.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文信息,2015(6):244-245.
[7] 李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6):200-201.
[8] 王莹,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 (17):18-19.
[9] 仲旦彥,陈玉荣.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4 (11):61-63.
[10] 傅伟,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职教通讯,2012(6):19-20.
[11] 席东梅.校企合作机制下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32):55-58.
[12] 张新梅.高职“认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4(4): 68-70.
[责任编辑 曹 稳]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共制、共培、共推”机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10-0009-04
校企合作育人应该是校企双方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人才、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共同推荐学生就业三个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根据用人需求提出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探讨制定出贴近行业、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企业全程参与,企业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荐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节,企业要提供相应的岗位供学生就业,学校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使培养的人才各尽所能。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机制是校企合作深化的表现,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机制的关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所追求的目标[1-3],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都要流向企业,由于企业对于人才规格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高职院校需要和企业紧密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然而,在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一些困境。
(一)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随着中央和教育部大力提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各高职院校也意识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纷纷走向企业洽谈校企合作,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努力,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6]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都停留在表层,有些可能搞个隆重的签约仪式,媒体大肆宣扬,企业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只停留在一纸协议的层面;有些学校可能花了比较大的精力来推进校企合作,但是企业却并不热心,对于校企合作没有太大的热情,导致校企合作只能是一种形式。
(二)工学结合力度不够
工学结合即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合作成功与否与工学结合紧密度有很大关系。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深化的体现。目前,虽然大多数院校都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太多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仍然是由学校负责实施,没有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可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实力不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重技能性,但目前,高职院校整体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在工程实践方面更是薄弱环节。[7-9]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不强,没有太多企业工作经验,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顺利开展。部分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企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真正参加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并不多,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有些教师下企业锻炼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通力配合,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只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没有制定一些相应的细则。合作协议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无法具体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顶岗实习制度、工学结合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等等,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校企合作就不可能真正实施。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一系列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了让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有力地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一)健全校企合作体制
校企合作要深入开展,必须有完善的体制。2014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江苏财经职教集团,将行业内优秀企业和相关政府部分纳入到职教集团内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2014年,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江苏财经职教集团的成立不仅对财经商贸类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产学融合、改革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推动作用,更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深入探索。江苏财经职教集团成立后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各成员单位精诚合作,互利共赢,为企业深入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3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3种形式:项目导向型、紧密合作性、校企一体型。[10-12]项目导向型通过对外承接工程开展校企合作,网络工程施工安装项目一般需要数个月时间实施,甚至更长的时间,校方承接项目后一般会带上5名同学参与工程施工与安装,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技能,企业也会力尽所能地提供一些服务。紧密合作型是校企双方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网络专业已经与3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性校企合作关系,双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实施、人才推荐就业全程参与,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校企一体型主要是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办独立的机构,校企双方共同派人员组成新机构的成员,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培养人才。 (二)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1.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校企双方全方位合作培养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制定出行业和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阐述。专业能力是根据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运用和管理、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系统工程的施工及施工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获取新技能的方法,这也是人才成才的重要因素;社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对于网络专业这三方面能力应该达到的要求需要合作的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有了明晰的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资源库,相应合作企业都需要承担几门课程的资源建设任务,将企业的项目案例经过分解后变成课堂教学实例,这样一来,项目案例生动,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比较大。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2.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机制。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其技能性比较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有些合作的项目。比如,网络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持与管理、网站开发等工作,校企双方合作为企业解决些技术难题,能够为企业带来实惠,同时也能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共赢。近几年来,网络专业教师校企合作项目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每年都要向合作企业开展项目服务十余项,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的结合力。
3.校企合作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合作最后能否取得实效,不能仅仅关注过程,还必须注重结果的考核。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学院要对工程师的授课水平、授课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要进行过程考核,防止学生在企业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学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也要进行考核,促使学校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考核机制有力地保证了校企合作取得实效。
(三)拓宽校企合作路径
1.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放在大学最后一学期,让学生自已去找实习单位,有些学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甚至待在家里休息,顶岗实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教学阶段,理应由校企双方来共同管理、共同实施。但是,由于很高职院校都找不到大量合适的单位让学生去实习,有些专业单个企业需求量很少,如网络专业,需要找大量的企业才能满足顶岗实习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网络专业将学生顶岗实习分散在各学期,比如,阶段式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可以带学生到相应企业去顶岗实习,避免与其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高峰期造成岗位不足的问题;有些课程学习甚至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开展,在合作企业里面完成课程学习、技能训练。
2.企业行家进校园。网络专业每学期都会有1至3门课由企业专家、工程师到校讲课,专家的业界视野以及授课方式都让学生大开眼界,专家讲述企业项目案例娓娓道来,项目案例分析透彻,这是企业专家授课的优势,而学校教师因为工程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将案例剖析清楚。
3.企业文化进校园。文化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文化对于育人也十分重要。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文化育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氛围,学校邀请企业专家为学院实验室和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布置,让学生进入校园仿佛置身于职场中,除了硬件环境方面的布置,校企双方特别注重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邀请企业专家讲述企业精神,了解从事专业技能应该具有的素养,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意志和品质,为将来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合作研发。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科研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有能力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近几年来,网络专业已经和合作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数十项,为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由于存在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也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较好的服务,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合作研发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关系,为长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近几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教师实践技能培养,要提高实践动手技能,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网络专业根据师资培养安排,每年安排一名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在企业一线工作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完成2~3个项目实践,顶岗锻炼结束时,要求企业对教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网络专业大部分教师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和项目开发,比如,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已经为网络专业培养了多名网络工程师乃至网络专家。
4.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为了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明确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规范等方面内容,促进了实习实训基地健康的发展。《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规定了教师下企业的任务、以及下企业锻炼后应该取得的效果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避免教师在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锻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制度》规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遵守的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处于放羊状态了,规范了学生在企业的行为,使顶岗实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技能。《项目合作研发管理制度》规定了校企双方合作开发项目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障了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双方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陆续又出台一系列新的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各方面都有章可循。
三、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效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专业采用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制、共培、共推”人才培养模式成效逐渐彰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 (一)人才培养质量高
学生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34人次以上,如表1所示,作为学生数规模不大的专业来讲,网络专业每年只招一个班约40人,能在省级以上大赛中取得如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2013年,学院派出教研室主任走访毕业生所在单位,与企业领导交流,纷纷赞许网络专业学生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部分同学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
(二)教学团队明显优化
网络专业原有师资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有些教师可能根本没有接触网络,整体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经过近几年的校企合作,践行“共制、共培、共推”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水平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新增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名、淮安市“533”工程第三层培养对象2名,同时,合作企业也为学院造就了一批网络工程师,使教学团队实力明显增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三)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由于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教师科研实力得到有效提升,所承担的项目级别和数量也显著提升。学院与淮安淮微软件培训中心合作申报了省级“江苏省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鉴定。学院与其它合作企业申报了淮安市技术服务平台3个,在同类院校中排在前列。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横向课题近10项,为企业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 杨欢.“三依托、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76-77.
[2] 马建斌,等.“3+1”校企合作式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8):5-7.
[3] 毕丛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职业时空,2014(6):100-101.
[4] 傅伟,蒋道霞,庄小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4(10):24-25.
[5] 欧光川,张敏.地方本科院校化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5-16.
[6] 王昌民.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文信息,2015(6):244-245.
[7] 李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6):200-201.
[8] 王莹,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 (17):18-19.
[9] 仲旦彥,陈玉荣.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4 (11):61-63.
[10] 傅伟,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职教通讯,2012(6):19-20.
[11] 席东梅.校企合作机制下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32):55-58.
[12] 张新梅.高职“认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4(4): 68-70.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