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繁削尽留清瘦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小时候觉得快乐很简单,长大后却知道简单就是快乐。简单的生活的确是快乐生命最重要的因素,所谓的简单就是少有欲望远离利益,放下那些无谓的所有,以单纯的态度从容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艺术的表达是多种多样,而简约的风格是其中重要的手段。艺术作品中的简约是简洁扼要、简单洗练、单纯明快、词少意多,但不是简单地摹写,更不是简陋肤浅,却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富有言外之意。
  郑板桥在自己的一幅墨竹上题写的名句“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他40年画竹之感悟,也是对简约最好的诠释,同时又何尝不是艺术创作和人生的真谛。
  这些简约的黑白作品,是生活在东北的两位摄影家,庄艳平和陆晓路拍摄的,他们从事拍摄二三十年,一位长期浸泡在三江平原湿地,一位踯躅在长白山上下。他们曾经如同很多摄影者一样,辛苦地去寻找常人难得一见的大自然的角落,再耐心地等待他们理想中特别的天象,然后把罕见的自然景象精心地放进照片当中,宏大厚重的气势,浓烈的色彩,同时再附加上环保之类的深远意义,一起沉重地打动着观者。当然,这样的照片无疑是不错的,但当我们见识了太多类似的照片和重复的表达,非但没有了最初的惊叹,就连赏心悦目的兴致也渐渐麻木了。
  几十年的拍摄,必定是不断尝试,不断修正,不断感悟的过程。当他们年过半百,生命和作品都趋于成熟;当他们曾经被自己感动的作品不再有当初的激情;冷静,便成为他们面对摄影的唯一理解;简单,就成为他们对待生活和艺术的不变态度。回头看看,以往在拍摄“系列”、“专题”的间隙随手拍的一些原本不以为然的小品式的东西,今天看来却是与内心如此真实的契合,似乎找到了,所谓蓦然回首的那处灯火阑珊。
  就像很多搞了一辈子油画、版画等西洋画的中国画家,到了中老年时大都转向意境高远的中国画,不论是出于体力精力的原因,还是对传统中国水墨画本能的传袭,这种自觉的转向应该是来自生命的指引。
  庄艳平和陆晓路也在抛弃着油彩和画布、刻刀和木板,拿起宣纸笔墨便有了这组黑白作品,其中大有返朴归真的老道,也有铅华洗尽的成熟。平静的作品中没有惊艳的色彩和情节,不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呐喊,舒缓的语言从寥寥数笔中低吟浅唱出心底的诗句。
  在他们创造的风景中,可以感到这是一个个颇具戏剧化的空间,并且是带有浪漫的意味和理想化的场景。雪是这些作品的最重要的元素,它把世界变得简单,那些没必要或多余或不想看见的细节都被雪覆盖成画面的空白,作者在白纸般的雪上精心着墨,点画之间就描摹出他们想要的那个世界,以及他们面向世界的诉说。陆晓路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围栏,并非仅仅是营造气氛而有意雕琢出的装饰,这雪野中的桎梏意味深长。庄艳平的那些树,或在风中颤抖,或在雪中独立,这雪与树、树与树、地与天的关系微妙而和谐。注目他们这些似不经意随手拈来的景象,会读出煞费苦心地经营,他们努力避免小情小调的把玩,试图把满腹的心思寄托和依靠在这雪原之上。
  其实,在这些作品中并没有出现名胜的山川,也没有多么令人震惊的新奇独特的视点,但是它们以独有的气质和性格,营造出一种氛围,让我们感受到其所具有的哲学特征,在安静、空灵、神秘中观者很容易进入对生命的考量。
  这些照片上的世界让我们呼吸缓慢,时间也跟着静止下来。纯净柔软的线上站立着坚硬的植物或人造物,优雅的神态掩盖不住多愁善感的情绪,在这无声的一隅扩散着生命之外的幻像。
  优秀的摄影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种几乎是天赋的感觉才能把大自然的诗意,深刻而恰当地凝聚在一起。在嘈杂的生活中,领会和发现安宁的景致,必定要有诗人的才情。
  我们常常悲哀于很多人,带着昂贵的器材和平庸的思想,千辛万苦地到著名的景点胜地去采风创作。如果你从中能得到你要的某种快感,当然无可厚非,但却要奢望拿出几件像样的照片,还要把自己和那些照片标榜为艺术,恐怕就是枉然了。
  即使不为了金钱和荣誉,我们有时也习惯了装腔作势地描写、虚情假意地表达、陈词滥调地诉说。跟风流俗的恶习让我们的拍照变得无聊,用伪民俗、假纪实、甜风光来虚掩一颗不真诚的心。如果我们能懂得和理解孤独的登山者的境界与情怀,也许我们的照片就可以拍得有意义,也许我们之于拍照这件事,才做得心安理得。
  庄艳平和陆晓路并非生活在一地,也没有什么创作上的交集,但非常有趣的是,这两组不谋而合的作品,用几乎同样的语言诉说了同样的对世界的感受。这种顺其自然、殊途同归的行为,是一汪成渠的清水,缓流在生命的左右,也滋润着观者的眼睛和心灵。
其他文献
设计特点  适马18-250mm Macro镜头采用了13组16片的光学设计,为了降低像差,同时也是为了缩小镜头体积,这款镜头采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其中一片为双面非球面镜片。另外,适马还在该镜头前端配置了一片较高等级的大型FLD超低色散镜片,可以有效降低长焦端的位置色差现象。  为了降低成本以及缩小体积,适马大变焦镜头长焦端通常采用f/6.3的最大光圈,其通光量比f/5.6少三分之一左右。不过,在
期刊
设计特点  佳能18-135mm STM镜头与之前的佳能18-135mm镜头相比,光学上都是采用了12组16片的设计,但是光学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佳能18-135mm STM内含1片非球面镜片(ASPH)和1片置于前端的大型低色散镜片(UD)。新镜头的最近调焦距离也从老产品的0.45m缩短到0.39m,光圈结构也从6片叶片变成了7片叶片,从而让光圈保持更加规则的圆形。  佳能18-135mm STM
期刊
设计特点  镜头的变焦比越大、光圈越大,各种光学像差就更加难以克服。尤其是这种涵盖超广角和超长焦的镜头,广角端的倍率色差和桶形畸变更容易显现,而长焦端则会受到位置色差和枕形畸变的困扰。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这几种性质不同的像差,尼康18-300mm镜头在其14组19片的光学结构中,加入了3片非球面镜片(ASPH)和3片超低色散镜片(ED)——其中2片大型超低色散镜片位于前镜组。  使用感受  从D200
期刊
阿兰·戴勒姆(Alain Delorme)新创作的《图腾》系列作品直接将我们带入了当代中国的中心,让我们面对这个国家的复杂性。蓝色的天空映衬着五颜六色的上海,货物被捆扎成超乎寻常人想象的巨大包袱,劳动者拖着它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摇摇欲坠的箱子、椅子就像是一个处于完全转型时期社会的新图腾,图腾伫立的国度既是世界工厂,又是市场经济的新乐土。  生于1979年的阿兰,曾在巴黎有名的摄影学校Gob
期刊
出生于1964年的法国人吉勒斯·萨布瑞(Gilles Sabrie),是一位生活在亚洲的独立摄影师,主要以北京为根据地。在成为摄影师之前,他在电视行业打拼多年,最后终于转投自己真正热衷的行业——报道摄影。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摄影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他们或旅行或常住,持续地关注这片土地。当问及这些西方摄影师为什么会对中国有兴趣时,答案几乎大同小异:中国过去30年间的高速发展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
期刊
来自法国收藏家、艺术家苏文(Thomas Sauvin)的这个项目庞大而复杂,使得我们很难准确地定义这组作品,搞不好反而会贻笑大方。为了理解苏文这组蔚为壮观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在中国的首都城市收集这些被丢弃的生活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银矿》是四年多来,对手头从北京废品回收站里挽救的超过50万张底片进行整理、数字化、分类的结果。这些素材来自北京不同城区居民丢弃的垃圾中,覆盖了各式各样
期刊
来自德国北部小城莱姆葛(Lemgo)的贝恩德·哈格曼(Bernd Hagemann),曾在北京、上海生活六年,他利用在中国的时光,经常到街头去拍摄那些在极端条件下打盹的中国人。他把这些打盹者分为“硬睡者”(Hard sleepers)、“软睡者”(Soft sleepers)和“群睡者”(Group sleepers)三种,并在自己的网站 (www.sleepingchinese.com)上,登出
期刊
2012年年底,中国摄影师高仕源的《小强—陈列馆》作品,在第21届“奥赛(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及特别专题展)”中,获“非常先锋派”专题组金奖;《油漆人》系列作品,在本届“奥赛”中获“系列与序列”专题组金奖。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油漆人》系列中的《油漆人—白》被选登为“奥赛”画册封面、颁奖典礼邀请函封面以及光盘目录封面。  其实,《油漆人》系列非常商业,追求的无外乎是美,炫耀的不过是技。  商业
期刊
镜泊湖景区距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区约80公里,是由若干年前火山群历经五次的喷发,熔岩流阻塞牡丹江古河道而形成的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  对于摄影人而言,当浩瀚波涌的百里长湖,气势磅礴的吊水楼瀑布,雄奇神秘的火山口原始森林,晨钟暮鼓的药师古刹……鲜活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时,准会令你流连忘返。  交通  铁路:北京至牡丹江市k265空调列车快速—北京发车时间:13:57时,次日14:19时抵达牡丹江市(火
期刊
Lomography Redscale  XR 50-200胶卷  Lomography Redscale XR 50-200 是Lomography在2010年推出的一款高宽容度胶片,有135和120两种格式,包容50-200感光度。可将感光度调至50、100、200三个不同的挡,且能得到不同的成像色调,感光度越低画面色调越偏冷色调。  对于Lomography Redscale XR 5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