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教学在我们学校已经运用好几年了。谈起我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我校重要的教育资源。计算机网络正逐渐改变我校的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工程已被广大教师重视,我校相继以组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或校园网络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实验与改革,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但是,教育信息化工程毕竟是一件新兴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不加注意,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端的倾向,把原本美好的、优越的网络教学引入误区。
  
  误区一:流于形式,盲目使用
  
  许多教师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最现代的网络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极端,总觉得非网络不成气候。我在听公开课的时候发现有的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堂课没写一个字,让学生上机做练习时,电脑只作简单的“对”“错”之回答,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不能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众所周知,只要是媒体,不管是多现代、多先进,它都只是个手段、是工具,而不是教学目的。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媒体,要有周密的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反映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本来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在这方面出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的出现,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往往由于运用不当却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特别是数学课。数学课中纯粹地使用网络,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时间,没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
  
  误区二:选用错位,功效甚微
  
  在使用网络时存在着使用不当的现象,即网络教学未能体现网络真正的功效和优势,以至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把“网络技术”作为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把“网络技术”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取信息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只屏幕广播演示几个静态的三角形(制作软件是PowerPoint),然后请学生在所谓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几个判断题的小练习。而在学生理解任意三角形这个概念出现困难时却没有给出相应的帮助,未能发挥媒体真正的作用。如果此时教师的平台内有一个专门的栏目,放置一些任意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操作后能改变它的形状(例如可用几何画板或flash制作),那么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任意三角形了,这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也是用其它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而恰恰此时教师却没有发挥网络的作用。
  可见网络的选用应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有所侧重,扬长避短,有机组合,形成优化,发挥其最大功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深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误区三:生搬硬套,滥用媒体
  
  在网络教学中,有时有些老师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会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制作一个栏目,帮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当然这种刻苦钻研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也有不少问题用网络来解决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不切实际,那么如此折腾又为哪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为了解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教师制作了很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看,或许学生看来还蛮清楚,但为什么不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一下呢?把一个三角形剪一下然后再拼一下,不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吗?这例中,教师还能解决问题,再举一例,有位教师在教学完圆的认识以后,出示一思考题,让学生自选工具帮学校画几个半径为一米的圆形花坛,作了一个论坛,请学生在里面讨论。场面好像很热闹的样子,但其实有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选工具亲身到操场上去实践一下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活动最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并在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在网络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也应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切不能为场面的热闹而牵强附会滥用媒体。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先进的现代的网络误认为教学手段的绝招。硬性的模仿、照搬,只能使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退化为僵死的教条,无益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在运用时,应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取其精华,去其不足。
  收稿日期:2008-07-24
其他文献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小学数学课标精神,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努力创造一个民主的环境,欢乐的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智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激发学习兴
期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加强语文教育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是学习语文十分重要的前提。  【关键词】兴趣 好奇 激励 榜样 竞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发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力武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创新素质;个性;能力;过程    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提倡自主学习的个性   
期刊
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最常见、最为广大班主任普遍运用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那么,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  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有准备地谈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
期刊
【摘要】探究课程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中学教师首要的任务,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精讲多练是提高成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精讲;多练    Jingjiang more training   Hua Jin-ping  【Abstract】explor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
期刊
【摘要】一个良好的民族班,应该是师生和谐相处,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班风严谨,学风浓厚的班级。  【关键词】民族班;班主任;工作方法    作为民族班的班主任,涉及与不同民族教师交往,必须要有多元文化的人文理念,忠诚于党的民族教育事业。教师作为民族群体的知识精英,一定要有牢固的政治立场,坚定不移、科学精确地执行党的双语教育方针、政策。    1.班主任要从小事做起    从平凡之处树立自己的威信
期刊
多媒体电脑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农村中学。当然,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看着装修一新的多媒体室,欣喜之余,又多了几分疑惑:使用多媒体教学到底会有怎样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学习、观摩与自身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这一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让课堂生机盎然。一句话,快乐课堂,爽!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克服学生怕学语文的
期刊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五年级一班班主任的我,很少抽时间去阅读他们的作文。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篇作文深深地吸引住了。作文的标题是:“告诉我,我还有什么?”。这是我们班一个11岁的男孩写的,文中这样写道:  “我很羡慕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他们成绩优秀,老师喜欢他们,同学们都拥护他们,爸爸、妈妈爱他们。可是我呢,我有什么?爸爸妈妈从来就不喜欢我,他们喜欢妹妹。不管是不是我的错,只要妹妹哭了,他们就不
期刊
【摘要】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创新人格    教育改革的主题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素质”的内涵在不断的改变,外延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这就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拓出了一条没有止境的路。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创新知识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果把知识经济比喻为大树,那么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1.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1.1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景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