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幼儿美术教育要求以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和兴趣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模仿或临摹,所以在幼儿美术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着重探究了幼儿美术教学中艺术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创造力
在幼儿阶段开展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与自我表达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应改变传统单一临摹或模仿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挖掘幼儿审美感悟与提升艺术创新能力之上,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绘画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初步认知形象与色彩,并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成人绘画学习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充分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性指导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作画技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其中,有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定力不足,創作作品时急于求成,作品相对较为零乱且色彩单调。面对这样的幼儿,除了充分肯定他独特的创造力,还应该鼓励他认真选择颜料,让作品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有的幼儿喜欢临摹,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但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类幼儿,便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经验,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画面内容更加饱满。还有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鼓励,促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大胆。
二、充分尊重幼儿的绘画思维,启发创造力
幼儿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与成年人不同,不受经验与理性的约束。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夸张与奇特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幼儿的画作中,想象、比例均与实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色彩的搭配上也常与实际生活逻辑相违背。针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思想表现,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尽量减少批评和纠正的时间,以避免影响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尺度,切忌大包大揽而让孩子丧失独立完成作品的机会。幼儿在7岁之前均处于绘画敏感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若不能良好地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将会使孩子的思维逐渐固化,让孩子手与脑的使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幼儿孩子的发展。例如,组织幼儿在固定的形状中进行填色,要求孩子以既定的模式进行创作,不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老师在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绘画练习,从而逐渐增强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整绘画要求
幼儿的许多想象都不着边际,甚至异想天开,虽然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但是丰富的想象力依然是不可置疑的。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美术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艺术,是在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提炼,而想象力便是这个创作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按需调整绘画要求,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使其能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例如,在画“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如苹果生于树上,树上除了苹果还可能会有鸟巢;苹果也有青、红之分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想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画面,思维也随之变得活跃,最终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创造性。
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美术创造
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例如,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带上画笔,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当幼儿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很容易产生自豪与满足感,从而增加更大的创作动力。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之后,凭借自己的观察记忆画出作品,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指导幼儿画球的过程中,两位幼儿因对球的认知不同,彼此之间发生了争执,一位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球”。另一位则说:“你画得不对!球应该是圆的。”这时,教师便可即时引导:“你看,球漏气后不就扁了吗?而且球也有椭圆的呀!比如橄榄球。”这样不仅能够化解幼儿间的争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只要幼儿尽了力,教师均应给予正面的评价,善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手段,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综上所述,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不懈的探究与总结,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红星.培养和开发幼儿绘画艺术创造力[J].山东教育,2003(Z6).
[2]董建宜.论幼儿美术教学中艺术创造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旬刊),2012(9).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创造力
在幼儿阶段开展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与自我表达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应改变传统单一临摹或模仿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挖掘幼儿审美感悟与提升艺术创新能力之上,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绘画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初步认知形象与色彩,并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成人绘画学习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充分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针对性指导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作画技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其中,有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定力不足,創作作品时急于求成,作品相对较为零乱且色彩单调。面对这样的幼儿,除了充分肯定他独特的创造力,还应该鼓励他认真选择颜料,让作品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有的幼儿喜欢临摹,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但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类幼儿,便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经验,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画面内容更加饱满。还有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鼓励,促使他们充满自信心,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大胆。
二、充分尊重幼儿的绘画思维,启发创造力
幼儿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且与成年人不同,不受经验与理性的约束。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夸张与奇特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幼儿的画作中,想象、比例均与实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色彩的搭配上也常与实际生活逻辑相违背。针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思想表现,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尽量减少批评和纠正的时间,以避免影响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此外,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尺度,切忌大包大揽而让孩子丧失独立完成作品的机会。幼儿在7岁之前均处于绘画敏感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若不能良好地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将会使孩子的思维逐渐固化,让孩子手与脑的使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幼儿孩子的发展。例如,组织幼儿在固定的形状中进行填色,要求孩子以既定的模式进行创作,不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老师在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绘画练习,从而逐渐增强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整绘画要求
幼儿的许多想象都不着边际,甚至异想天开,虽然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但是丰富的想象力依然是不可置疑的。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美术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艺术,是在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提炼,而想象力便是这个创作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按需调整绘画要求,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使其能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例如,在画“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如苹果生于树上,树上除了苹果还可能会有鸟巢;苹果也有青、红之分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想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画面,思维也随之变得活跃,最终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创造性。
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美术创造
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例如,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带上画笔,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当幼儿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很容易产生自豪与满足感,从而增加更大的创作动力。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之后,凭借自己的观察记忆画出作品,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指导幼儿画球的过程中,两位幼儿因对球的认知不同,彼此之间发生了争执,一位幼儿在画纸上画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球”。另一位则说:“你画得不对!球应该是圆的。”这时,教师便可即时引导:“你看,球漏气后不就扁了吗?而且球也有椭圆的呀!比如橄榄球。”这样不仅能够化解幼儿间的争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只要幼儿尽了力,教师均应给予正面的评价,善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手段,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综上所述,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不懈的探究与总结,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红星.培养和开发幼儿绘画艺术创造力[J].山东教育,2003(Z6).
[2]董建宜.论幼儿美术教学中艺术创造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旬刊),2012(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