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baishi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又面临着一个较大的变革: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行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那就是“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评价新”。
  
  一、理念新
  初中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课标》中的这些提法,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变革,确定了我们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方法新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已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总的出发点及旧宿。因此,出现了“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法及学法。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新”这一趋势。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它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上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方法上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功能上,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背离。“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不在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涉及人文、自然、社会、人生、道德等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研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外结合,而且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功能上,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且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三、手段新
  手段新,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大量运用,有些学校受经济困扰,电教手段滞后,但新的教学手段大量运用的趋势不可阻挡,正确、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四点重大意义一定要清楚: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2、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3、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4、有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评价新
  语文教学的评价、考核方式及内容正面临着一场较大的变革。过去那种以一张考卷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现象,将从根本上转变,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标准将会有许多有志之士去探索、总结、改革、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认清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评价新这“四新”趋势,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才能更好地推行新课标,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背诵是很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朗读背诵优秀诗文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升华思想、发展创新思维,可以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水平。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必须重视朗读背诵。  【关键词】朗读背诵 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是达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朗读背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期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言行、道德行为不仅仅反映出自己的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高尚是兴校之本,师德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而在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可以说班主任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因此,中小学阶段,应加强班主任师德的建设。中小学生由于年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逐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每次作文,很多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也往往空洞苍白、干瘪无味。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开端。只有经常观察、善于观察,才能对事物有个清楚而全面的了解。对于刚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引导其学会观察就显得更加
期刊
坚持以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推动今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需要我们立足我国义务教育的新起点,适应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回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应对世界变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调整和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机制和方式,着力破解制约义
期刊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如何利用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的表现,是教师灵活运用教育原则临场应变的技巧,这种能力教育学称之为“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天赋,而是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和在经验的总结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下面我想通过几个教育案件的解析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这样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确实,上作文课时,总有部分学生见到题目后,不是去分析题目、组织材料、设计表达方法,而是去翻阅各种各样的“文选”,查找各种各样有关的资料,东拼西凑、改头换面,稍加改动,便成了自己的作文。这些文章乍一看来,不觉怎样,可要是细细品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
期刊
芸芸众“生”,佳作难求,这是我从教二十几年来对作文教学感触最深的一点。学生作文能力差,过多的责怨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有人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此语细细想来,不无道理。近年来,我针对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日记起步,进写作大门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头痛的棘手问题
期刊
《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以饱酣的笔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赞颂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点,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满腔深情。    一、用对比手法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者通过视觉和感觉告诉读者:桂林的漓江水胜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连“水平如镜的西湖”也稍有逊色;桂林的山超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连“红叶胜似火的香山”也无可比拟。作者用全国的名山大川来和桂林山水作对比,写出了桂林水的特色、山的风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