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红茶,奶不奶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主简介: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潮》作者。
  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作者。
  著作《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茶道讲师。
  中国福建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于《中外烟酒茶》杂志《问道·中国茶》专刊1月刊至6月刊,作者曾发表有关英国茶道的茶会形式、茶法形成、茶席设置、泡茶者应持有的态度、茶道精神及其种种,那是作者对不同地域不同茶人的“英式红茶”茶会举办和行茶法的叙述与报告,文章登出后,有茶友提出一些问题,现将疑问一一整理,此篇特针对英式红茶“奶”、“不奶”的问题作研讨与分析。
  英式红茶一定就是奶茶?
  当英国人在一些生活场所亲手做茶吃的时候问:“你想来一杯茶吗?”通常他们会这样说:“Do you fancy a cuppa?” cuppa即是指一杯加了奶的茶,日常使用词汇里显示:奶茶才算是一杯“正常茶”,那是不必再费一番唇舌解释的。不要加奶的茶才必须特别吩咐,这句口头禅大概代表了绝大多数英国人喝英式红茶的习惯,“喝茶”的意思就是喝“加了奶的茶”。
  说“英式红茶”,需要说明,英国人在说“喝茶”时,不会特别强调茶的种类说喝“红茶”,或“英式红茶”,如果有人不明白,要问得很清楚“喝什么茶”,他们通常会回答“ordinary tea(平常的茶)”。我们似乎可以从此理解到茶在英国人心目中是这样:茶 = 奶茶 = 英式红茶 = 红茶 = 日常生活不可缺的茶。 在这里书写“红茶”或“英式红茶”特别针对中文茶友而言。
  说“大多数英国人的习惯”,需要说明,其实不只这个统计,还包括大多数曾经和现在为英国殖民地的地方,远的不说,单就香港大街小巷茶室,以及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霹雳州等地华人新村巴刹和茶室,喝“奶茶”这种习惯也许已经流传了接近百年,一般称呼它为“西茶”,以别于本来既有的“唐茶”。(西茶即代表奶茶之意,西是指西洋人。唐茶即代表来自中国的茶,热饮茶,不添加奶。)英国人在管理其殖民地时用上很多厨子用人,修筑铁路、道路时也使用大批水泥工人,当时这些人都纷纷模仿英国人下午小休喝茶生活方式及方法,至今“喝西茶”习惯仍保留在两地庶民生活中。三点三(粤语:下午三时十五分)小休喝杯奶茶的举动,严格来说变相成为公务员、蓝领工人们的一种人权,要是丢失了就等于是剥削行为了。
  所谓英式红茶,向来就是指一杯“加入奶的茶”,也相等于英国人喝的“茶”,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情况的改变与推进,比如当今美式连锁咖啡店提供速食化饮茶法之影响,比如大众为身体保健找理由而减少饮用“甜茶”的取向等等,应该都会直接冲击到英式红茶的传统做法,以致部分人不再把“奶”加入“茶”了,他们更有可能选择“清饮”,这是时代流变之现象。
  不过,英国红茶工业的发展:从1826年英国Sir Bruce往印度开发茶园发现阿萨姆茶种(此种先天可得较浓茶汤)、到生产上的拼配、分级等技术,无不是为了能够得出一杯浓浓茶汤而做,这种浓度的一杯浓茶,实际上就是特别为了加奶而产的,故此喝英式红茶而不加奶的“清茶”,味道是“走调”的。
  先加奶还是后加奶?
  既然英式红茶理所当然被视为一杯奶茶,那么做奶茶时应该往茶杯先放奶或后放奶?过去,熟悉英国人喝茶习惯的,在为英国人做茶前都会有个不明文规定的规矩,先问客人“奶和糖?”他们应该就会回答“奶和一,谢谢”,这表示他的茶要加奶和一茶匙的糖。预先知道客人的口感爱好是“做好一杯茶”极其关键的因素,因为冲泡程序一开始,主泡者马上就必须决定是否要往杯中加奶,不能耽误,如此,这句口头禅也即意味着:做英式红茶要先加奶入杯。
  一般认同,比较传统的英式红茶是这样做:选茶,茶叶最好是散茶叶而非茶包,最好产自印度、锡兰,用鲜嫩芽叶制成。煮水,水一定得煮至沸滚即停,然后马上倒入茶壶浸泡茶叶。这个时候,将奶先倒入茶杯。时间到了,把茶倒进茶杯,与奶混合。倒茶时使用之前已经备好的滤茶器隔掉茶渣,使用时一手提滤茶器一手提茶壶,滤茶器提在杯口上而不搁在杯口上,估计是要争取时间倒下一杯。
  万一使用茶杯用茶包泡茶的话,将茶包与奶先放入茶杯,再倒进烧开的热水浸泡,时间到了,取出茶包才奉茶给客人,取茶包时需将茶包压在杯子内沿,使茶汁挤出才会够味。
  更早之前,部分英国人也曾从印度人身上学会煮茶,方法如下:把碎红茶投入煮水器与水一起煮,始滚,加入奶和糖,微滚,把茶倒入奉茶器备用。以上皆是英国人自己动手做茶比较注重的几个有关“加奶”要点。今我们在连锁咖啡店或茶室喝茶,商家为了方便操作,都把奶和糖直接摆在桌面,任由客人自由选择要怎么调饮,这是不同年代、地域生活方式使茶法产生或轻或重的变化,虽然部分人们觉得经济又实惠,但从另一角度看,却是或多或少的文化消失之象征。
  为什么加奶及先加奶?
  曾经有人说,过去由于茶叶比牛奶贵,故此贫困的人喝茶需要加进很多牛奶,但并没有说为何上流社会也加。在伦敦出版过十三本茶书的作者Jane Pettigrew在2004年出版的“The Tea Companion”一书提到“冲茶时先在茶杯中倒进牛奶,后才加入已泡好的茶,该是十七八世纪已经开始实施的事情,当时,上好瓷器从中国、日本进口,瓷身非常薄,人们先加牛奶入茶杯,然后才加热茶,是为免热茶太烫使茶杯有裂痕”。
  美国“Tea Time”茶杂志也曾报道,“17世纪,一位法国沙龙女主人Mme de La Sabliére,相信是欧洲第一位先加牛奶入杯才加入茶的人,因为这样能够保护瓷杯不那么容易破裂”。茶叶在1636年抵达法国,比英国早22年,但英国将法国风的茶法继承、研发、发扬光大。
  之后欧洲等地研发出一种以牛、羊骨灰混合陶土的制陶技术,制成“骨瓷”(Bone China)茶壶、茶杯,也是超薄材质,相信人们仍需继续维持先加奶习惯。至近代,英国等地已生产出许多厚身、坚固、耐用、不易裂的陶瓷器,属于大多数家庭日常饮茶喜欢用的茶具,故此,可能就引发“先加奶后加奶”问题,因为,如果先加奶是为了预防瓷器破裂,现在已经不必再担心了。
  有人曾提出先加奶的那杯茶会比后加奶的那杯热,也有说先加奶会使味道更美,但人们似乎并不热衷这类看法。
  加哪种奶?
  鲜牛奶,室温(英国气候)。
其他文献
政和县长期种植的茶树品种:平原茶区以政和大白茶为主;高山茶区以有性群体的素茶品种为主。60年代后期,国营稻香茶场首先引进少量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等。80年代初,为改变茶区品种单一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大量引进福云六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梅占等特早芽和早、中芽优良茶树品种。到1988年,全县共引进8000多万株,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使全县茶园早、中、迟品种搭配合理,形成政和县茶叶的独特风格。  福云
期刊
如果有一家企业经常在做这些事:  对内:  1.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2.成立工会,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  3.组织多种培训学习班,帮助员工成长。  4.普通员工工资在当地处于中上等水平。  5.除各种基本保险外,还为员工上住房公积金。  对外:  1.长期义务支教。  2.资助贫困学生。  3.资助残障福利院。  4.长期帮助五保户。  这一定是一家极具感恩之心的企业,也一定是一支乐观、积
期刊
有很多人把“工夫茶”与“功夫茶”混淆。  “工夫茶”是红茶的一种品类名,又叫做“工夫红茶”,除了工夫红茶外,还有小种红茶、红碎茶等其他类红茶。而“功夫茶”则是一种冲泡茶叶的方法,盛行于福建、广东一带,其对冲泡的茶品、器具、水等都有很高的讲究,操作起来很费功夫。它与“工夫茶”的意思完全不同。  据考,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九云:“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清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
期刊
政和县地处闽北武夷山脉中,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丰富的毛竹资源。顺理成章地,竹制品加工产业便成了政和县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首。  本次政和茶业采访小组刚踏脚政和县,便被大大小小的竹产品广告牌所吸引。沿途经过了很多大型竹具加工厂,据陪同采访的负责当地茶产业的朋友介绍说,全国70%的竹茶盘均来自政和县。这个数字昭示着,一方小小的竹茶盘俨然成了政和县地方经济的主动脉。它也意味着政和县的竹制品加工早
期刊
出差归来,收到博友猎人寄来的老山茶。认识猎人是在博客上,-个有特点有个性和有意思的人。  他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  我是猎人。  少年军体校的履历,成就了我的一手好枪法,年轻时酷爱狩猎,是一名不错的猎手。而后,因上海十年的经商而无暇再去狩猎,前些年,弃商回家侍奉父母。正当此之际,家乡野猪肆虐,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安全,农民纷纷上访,经政府特批,猎人再次扛起猎枪,重操旧业。数年来,猎杀野猪成百上千,而猎
期刊
问道政和之前,早听说政和工夫的发源地在政和县的遂应场,那是一个山沟沟里的小村落。说起这个小村落,它可是颇有历史的,其实,它最早的兴起并不是因为茶,而是银矿。后来,随着银矿的衰落,那些被客商带出的茶叶渐渐成了本地经济的主导。明朝时,政和人开始做起了红茶生意,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政和工夫红茶远销海外,使政和名扬天下。  在政和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位新的朋友—叶功园。这条山沟沟里的历史古迹、
期刊
隆合茶业有限公司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座闽北茶文化博物馆。一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便是门楼上那个大大的匾额—状元及第。据说这座门楼是真正的古建筑,是特地从异地迁过来的。这里的人文氛围甚为浓厚,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也彰显了隆合茶业有限公司在闽北茶业界特立独行的文化气质。  隆合茶业总经理杨丰早就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此次见面,自是少了些客套。我们直奔主题,聊起了很多茶业界敏感的问题。  杨丰说:解决了农残问题,
期刊
正当广州和上海的茶叶市场开发方兴未艾时,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心脏—北京,早已响起了茶叶市场开发的呼声。  1996年的南中国,是一派火热景象。这里,是新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诞生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而在广州最具岭南特色的荔湾区芳村地带,有这样一家市场—临街是一排简易的商铺和茶叶仓库,租给茶商经营;商铺一般盖两层,楼下卖茶,楼上居住或办公。白天的时候,这里云集了众多前来买茶的顾客,他们中,既
期刊
在内敛温和的李迅眼里,镜头是他的语言,也是他的生活方式。而在他的世界里,最简单的乐趣便是喝一泡茶,感受生命的多彩与从容。  一个人的镜头行走  2006年时,学工业设计的李迅,放弃了朝九晚五的IT白领身份,转而投入了镜头的世界。这之前在上大学时,他就对摄影产生了兴趣:这小小镜头里的世界,为何如此神奇,能映出包罗万象的生活呢?只是大学时代,李迅的兴趣被日常生活所掩盖,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选择和别人一样
期刊
博主简介: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在军校任教、从事教学与科研管理。  曾任信阳五云茶叶集团(现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副总经理,领导了五云茶叶集团的品牌化和产品的商品化升级。现任信阳国际茶城运营公司总经理、中国知名茶产业专家。具有品牌、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操经历。主要著作有《中国茶业的困与变》、《中国茶,路在何方》、《中国茶产业的破局之道》、《商品化:中国茶业绕不开的一道坎》、《拿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