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行为,自然需要有丰厚的认知积累。高中语文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文章,具有极高的积累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教材主题、教材写法等展开梳理和挖掘,找到习作素材积累点,为展开写作提供更多支持。
  一、梳理教材内容,积累选材方向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大都属于经典之作。因为题材各异、主题不同,教材以单元形式呈现,为学生展开认知积累创造了条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时,要注意切入的角度选择。如人称的选择、展开的方式、陈述的语气、描述的对象、语言的特点等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想北平》是语言大师老舍的回忆性散文。教师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对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并给学生习作素材积累提出建议:老舍对北平有割舍不掉的情缘,所以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从哪些方面着手,写了哪些内容呢?如果让我们也写一篇“想”什么的作文,我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选材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再次展开阅读梳理。有学生认为:在老舍眼中,北平动中有静、布局匀调、自然和谐,而且属于历史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令人想念。也有学生说:如果让我来写一篇想念的文章,也会像老舍一样,从人文、地理、自然、文化等方面展开思考,写出深邃的思想。
  从学生认知之中可以体会到,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习作内容选择的视角,要贴近现实,更要提升视界,让学生从更高视点展开写作。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历练。
  二、探讨教材主题,积累习作立意视点
  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文本立意的感知程度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立意技巧展开探究学习,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操作方法,提升习作立意操作品质。教材文本大多具有历史背景,其主题带有时代感,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普遍性中寻找个性认知,以建立自己的习作积累素材体系。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散文,教师在文本主题挖掘时,要给学生提供介入机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也充满了灵性,透过这些灵动的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最终达成学习共识:郁达夫在这篇散文中共描绘了五幅图画: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无论对哪一幅图的描写,都充满了笑容、温度、色彩、声响、神韵,其赞美情调溢于言表,给读者带来心靈的触动,思想的洗礼。教师继续引导:如果让我们也来写一篇写景散文,应该从哪些角度展开立意操作呢?学生经过讨论,其个性观点自然呈现出来:“我们虽然没有郁达夫那样深邃的思想,但我们也要写出景物的内质精神,充分抒发主观情感,宣传一种正能量,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感染和启迪。”“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基本要义,如果让我写一篇抒情散文,我一定会在立意上有更多考量,写出积极意义。”
  教师从分析教材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实现认知的自然迁移,通过让学生分析探究教材主题,让学生对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有了全新解读,“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
  三、研究教材写法,积累运用方法
  经典篇目的经典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写法上的技巧更值得我们去探索积累。如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手段、展开事件的顺序,以及多重写作特色的展现都值得我们做更多的积累学习。习作方法众多,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重点筛选。渲染、烘托、伏笔、照应、象征、点题、总起、过渡、铺陈、比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步换景等都属于习作涉及到的方法,教师要通过教材文本实例,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这些方法。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随笔,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体会课文的写法特点。有学生这样说:这篇课文,开首给出狼嚎的特写,给人带来一种压抑感和悬疑感,为什么要写狼嚎?哪里的狼在嚎叫?为什么会嚎叫?这一连串的疑问都促使我们要继续读下去。这个开头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教师给出引导:这是一篇随笔,和我们说的议论文还有一些区别,但都属于议论的文章。如果让我们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自然现象,发表我们的观点和见解,应该如何来借鉴这样的写法呢?学生随即展开深入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设计。
  教师让学生对教材文本写法展开探索,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让学生顺利掌握了议论文体的不同展开技巧。议论文没有固定的开头要求,传统的三段论需要借鉴,但在具体操作上要有所创新,这才是习作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积累是习作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有一定习作基础,但在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展开针对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高中教材文本进行积累性梳理,可以给习作带来丰富的积累资源,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写作品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自筹课题“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写作素材积累策略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b/2016/02/05)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层的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新生鼠42只,分别在第0、3、7、14、21、28、35 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水平位视网膜赤道部外核层细胞的厚度;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 结果病理结果显示,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层数或密度从第14 d开始减少2.
自2000年国家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随即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颁布,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标准化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学科软硬件投入发展迅速、学科专职教师配备逐步到位、学科教育理念转变、学科教学模式发展和对学科培养对象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阅读的有效性更是成为语文教学质量好壞的关键所在。一堂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教学的各个基本元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呈现教学过程的多向互动。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在一节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上,要完成语文课的多维教学目标是不太现实的
普通高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比较滞后,很多问题不是学生不会,而是不知如何作答。课堂教学时面对教师提问,有些学生默不作声,有些学生乱答一气。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一、做好准备  第一,要做好教和学的两手准备。教学前教师要用心备课,将语文教学内容勾画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抓住学习重难点,对语文进行有效学习。再合理地丰富语文教学的知识外延
文章从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计划不完善、各部门并未协调好工作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房地产施工管理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分析了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角膜内皮细胞是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纯度是进一步研究该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关键。本研究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猫角膜内皮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