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绩效预算的兴起以及中国公共预算和公共财政领域改革的推进,政府的资金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选择也在开始变化。在我国,以事后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切入点,财政资金“追踪问效”机制也开始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是财政绩效工作的核心和归宿,更是绩效预算和事后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点。
关键词:财政绩效评价 评价结果 结果应用
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也叫绩效信息,“拥有绩效信息”和“使用绩效信息来制定决策”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绩效信息存在一个从生产到获知再到应用的过程。绩效信息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制定决策的工具而已。无论是从政府绩效评价、绩效预算还是公共支出管理的角度来看,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都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从政府绩效评价的层面来看,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包括评价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评鉴结果的管理阶段等一系列环节。
从绩效预算的层面来看,绩效预算的核心特征是在绩效信息与预算决策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形成一个密闭的、涵盖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绩效预算分配—使用—使用结果评价—下年度绩效预算分配”的绩效预算约束环,使绩效管理贯穿财政支出领域和分配领域。
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身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判断评价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保证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基本前提。财政绩效评价还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是绩效预算的初级阶段。对于绩效预算过程中的绩效信息,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何整合绩效信息和预算分配的问题上,也即在结果和资金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言,结果的应用也是其核心和归宿,但是因其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反而比绩效预算更加灵活。与预算编制挂钩或者实现绩效预算固然是其最终目标,但是在现阶段,视评价结果为项目管理工具,沟通工具或者问责工具似乎更加有效,也更现实。绩效评价结果用于预算决策是非常困难的,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仅算不上绩效预算,甚至连绩效评价结果的管理、沟通、问责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评价结果的质量影响了评价结果应用的公信力
绩效评价结果充分有效的应用是以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全面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的。对评价部门和支出部门而言,只有所生产的评价结果是对绩效的真实反映,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和应用才有价值。在各级财政绩效评价处,人力物力是极其有限的,在评价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参评项目都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因此,对绩效评价处来讲,缺乏准确可靠的绩效数据和会计信息,支出部门的支出情况和自我评价可信度很低。
(二)评价结果应用意识淡薄,运用方式简单、形式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与项目管理、干部任用、奖惩和资源配置相互脱节,评价结果的应用流于形式。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布范围有限,所以对评价部门的约束力和监督力都很有限。各个部门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会不会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改善项目也要看部门自己的意愿。
(三)评价结果应用的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不够
在我们的现在政治体制中,人的因素还是占很大部分,领导重不重视你这个工作很关键,除了来自政治决策层和高层行政领导的支持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对部门的约束力和监督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制度上的保障,总之,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而言,关键的立法或行政领导者所提供的政治支持在维持改革动力和确保部门一线公务员严肃对待改革两方面其重要作用。
(四)评价结果应用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国外较为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沟通复议机制等等统统保证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落实和运用。但我国的财政支出及其结果应用体系缺乏强有力的配套措施。项目实际绩效信息的收集机制,绩效责任落实机制,绩效反馈机制,评价结果的公开机制,沟通申诉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机制严重不足。项目绩效信息收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缺乏,由此往往导致支出部门消极应付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流于形式。
三、有效科学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途径
针对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有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可以建立四项机制,科学应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建立部门预算应用机制
绩效评价机构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结果应用机制,采取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强化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
1、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
项目预期绩效目标是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衡量项目支出绩效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在布置年度部门预算时,应明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对那些不设预期绩效目标的不予立项,不安排预算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逐步建立和健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安排有效性。
2、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执行中的激励与与约束机制。
财政部门要结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完成的程度和存在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是评价结果优秀且绩效突出的。在安排后续资金时给与充分保障。二是评价结果良好和合格的,在项目单位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后,按正常从紧原则,编制预算,安排下一年度财政资金。三是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对于实施过程评价的项目,要即使提出整改意见,未按要求整改的,要向同级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 (二)建立评价结果惩处机制
建立此制度,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部门、单位按法律法规和项目目标的有效落实,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权威性。
1、反馈与整改。评价机构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45日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督促其落实整改,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收到评价意见之日起60日内,将落实整改情况以报告形式反馈给评价组织机构。
2、处理与惩罚。财政部门发现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有以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行为。除追回该资金外,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建立评价信息披露机制
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的监督评判,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控,增强公共财政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1、信息共享。财政部门要将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和评价报告实行内部共享机制,即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是确定评价项目(对象)的主要依据,而评价报告又是安排以后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2、对上报告。财政部门要将年度评价的重点项目绩效、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以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也可向同级人大报告。
3、内部通报。为督促各部门和项目单位如期完成绩效自评工作,对部门和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以及组织开展等情况,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促使其自觉地、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
4、社会公开。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通过新闻媒介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建立精细的管理能力提升机制
把实践中获得的绩效理念引入财政支出管理,在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使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得以完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远不仅仅用于解决温饱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好的建设,建设必须将求效益,因此财政部门需要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资金使用效率。
2、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资金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可以提升资金配置的效率,优化社会资金配置。
3、使公共财政不断得到深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基本要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采用跟踪问效的方法,科学规范评价体系,对资金运行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判。目前,以绩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预算监督机制正日益形成,共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绩效。
参考文献:
[1]金光远,冯军.论高校教师评价功能的实现[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2]段丽,姚利民.论“以人为本”的教师绩效评价[J].大学教育科学,2003(04)
关键词:财政绩效评价 评价结果 结果应用
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也叫绩效信息,“拥有绩效信息”和“使用绩效信息来制定决策”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绩效信息存在一个从生产到获知再到应用的过程。绩效信息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制定决策的工具而已。无论是从政府绩效评价、绩效预算还是公共支出管理的角度来看,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都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从政府绩效评价的层面来看,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包括评价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评鉴结果的管理阶段等一系列环节。
从绩效预算的层面来看,绩效预算的核心特征是在绩效信息与预算决策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形成一个密闭的、涵盖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绩效预算分配—使用—使用结果评价—下年度绩效预算分配”的绩效预算约束环,使绩效管理贯穿财政支出领域和分配领域。
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身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判断评价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保证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基本前提。财政绩效评价还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前提和基础,是绩效预算的初级阶段。对于绩效预算过程中的绩效信息,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何整合绩效信息和预算分配的问题上,也即在结果和资金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言,结果的应用也是其核心和归宿,但是因其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反而比绩效预算更加灵活。与预算编制挂钩或者实现绩效预算固然是其最终目标,但是在现阶段,视评价结果为项目管理工具,沟通工具或者问责工具似乎更加有效,也更现实。绩效评价结果用于预算决策是非常困难的,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仅算不上绩效预算,甚至连绩效评价结果的管理、沟通、问责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评价结果的质量影响了评价结果应用的公信力
绩效评价结果充分有效的应用是以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全面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的。对评价部门和支出部门而言,只有所生产的评价结果是对绩效的真实反映,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和应用才有价值。在各级财政绩效评价处,人力物力是极其有限的,在评价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参评项目都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因此,对绩效评价处来讲,缺乏准确可靠的绩效数据和会计信息,支出部门的支出情况和自我评价可信度很低。
(二)评价结果应用意识淡薄,运用方式简单、形式化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与项目管理、干部任用、奖惩和资源配置相互脱节,评价结果的应用流于形式。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布范围有限,所以对评价部门的约束力和监督力都很有限。各个部门对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会不会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改善项目也要看部门自己的意愿。
(三)评价结果应用的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不够
在我们的现在政治体制中,人的因素还是占很大部分,领导重不重视你这个工作很关键,除了来自政治决策层和高层行政领导的支持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对部门的约束力和监督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制度上的保障,总之,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而言,关键的立法或行政领导者所提供的政治支持在维持改革动力和确保部门一线公务员严肃对待改革两方面其重要作用。
(四)评价结果应用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国外较为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沟通复议机制等等统统保证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落实和运用。但我国的财政支出及其结果应用体系缺乏强有力的配套措施。项目实际绩效信息的收集机制,绩效责任落实机制,绩效反馈机制,评价结果的公开机制,沟通申诉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机制严重不足。项目绩效信息收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缺乏,由此往往导致支出部门消极应付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流于形式。
三、有效科学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途径
针对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有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可以建立四项机制,科学应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建立部门预算应用机制
绩效评价机构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结果应用机制,采取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强化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
1、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
项目预期绩效目标是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衡量项目支出绩效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部门在布置年度部门预算时,应明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对那些不设预期绩效目标的不予立项,不安排预算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逐步建立和健全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安排有效性。
2、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执行中的激励与与约束机制。
财政部门要结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完成的程度和存在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是评价结果优秀且绩效突出的。在安排后续资金时给与充分保障。二是评价结果良好和合格的,在项目单位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后,按正常从紧原则,编制预算,安排下一年度财政资金。三是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对于实施过程评价的项目,要即使提出整改意见,未按要求整改的,要向同级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 (二)建立评价结果惩处机制
建立此制度,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部门、单位按法律法规和项目目标的有效落实,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权威性。
1、反馈与整改。评价机构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45日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督促其落实整改,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收到评价意见之日起60日内,将落实整改情况以报告形式反馈给评价组织机构。
2、处理与惩罚。财政部门发现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有以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行为。除追回该资金外,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三)建立评价信息披露机制
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的监督评判,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控,增强公共财政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1、信息共享。财政部门要将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和评价报告实行内部共享机制,即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是确定评价项目(对象)的主要依据,而评价报告又是安排以后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2、对上报告。财政部门要将年度评价的重点项目绩效、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以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也可向同级人大报告。
3、内部通报。为督促各部门和项目单位如期完成绩效自评工作,对部门和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以及组织开展等情况,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促使其自觉地、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
4、社会公开。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通过新闻媒介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建立精细的管理能力提升机制
把实践中获得的绩效理念引入财政支出管理,在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使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得以完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1、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远不仅仅用于解决温饱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好的建设,建设必须将求效益,因此财政部门需要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资金使用效率。
2、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资金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可以提升资金配置的效率,优化社会资金配置。
3、使公共财政不断得到深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基本要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采用跟踪问效的方法,科学规范评价体系,对资金运行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判。目前,以绩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预算监督机制正日益形成,共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绩效。
参考文献:
[1]金光远,冯军.论高校教师评价功能的实现[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2]段丽,姚利民.论“以人为本”的教师绩效评价[J].大学教育科学,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