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理解的体验观是认知语言学中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根植于知觉和运动,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的建构心理模拟。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体验观的角度来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并提出几种有利于激活学生知觉运动表征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求达到高效阅读。
【关键词】:体验哲学 体验认知 背景知识 知觉运动 激活
1引言
2007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在编写上主要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展开三篇阅读文章(包括Workbook)。 文章的内容极具广泛性,思想性和时代性,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热点话题都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各地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另外也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及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高效的阅读文章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呢?
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界一直共同关注和研究着英语阅读理解的问题,以期待能够揭开“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谜底, 国内外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阅读模式和阅读技巧的学术性研究,其中大量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些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这些研究都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忽视了读者与文本之间动态的互动。实际上, 理解一篇文章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技能,这一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要理解一篇文章,甚至一篇非常简单的文章,读者必须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特征识别、词汇存取、记忆存储与检索、整合、更新等。另外还有更为显著的一点,文本中的词语仅仅只是为我们理解这篇文章搭建了一座桥梁,而文本的真正的意义是在于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出它的意义。
读者在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时,经常不能达到与文本意义完全连贯和一致。因为读者的背景知识在没有被激活的情况下,几乎每个文本都难以理解;另外文本的意义不仅仅是由词汇和句子组成,更多的是由读者与文本之间互动过程的发展而来。因此读者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激活读者的背景知识,让读者与文本更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效果。
2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理论基础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植根于知觉和运动, 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语言理解实质上是对语言所指代的情境的心理上的经验重演。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或称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体验哲学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理是基于身体经验而形成的,是身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1,2] 。 此观点将认知科学划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一代认知科学,即传统的认知科学把心理视为抽象的信息的加工器,认为其余外部世界的联系是随意的。知觉运动系统与诸如范畴、概念、推理等 高级认知加工没有关系。相反, 第二代认知科学,即体验认知的理论前提是认知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与身体的其他系统共同进化,源于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方式,有机体所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知、思维和语言根植于感觉运动系统(perceptual and motor systems)中[3]。
Lakoff & Johnson指出,“推理是体验性的,我们推断形成来自于感觉运动以及其他基于身体运动的推断形式”,“意义通过身体和大脑产生,不是符号与现实世界通过非体验性的联系而产生”,“概念和意义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的结果。”体验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支撑我们人类思考的根基[4,5]。在体验认知理论的推动下,语言理解的研究形成了一种注重语言理解的感觉运动基础,强调体验作用的理论观点,它们将心理语言学的技术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视角相结合,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证的成果。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认同情境模型理论关于理解一篇文章应该被认为是建构所谓的情境模型或心理模型的观点,但强调它是对实践所描述状态的心理表征。其中“体验性(embodiment)”起着核心作用。体验理论认为,语言理解中意义主要涉及知觉的、运动的、社会的和情感的知识,这些知识规定了语言的内容。意义取决于个体在实际环境中其身体有这些经验,面对语言输入,个体重新演练这些经验,并运用它们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读者要理解文章,就是要建立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状态的心理模拟。
3体验的语篇理解与背景知识的激活
“背景知识”常常是指读者某一阅读材料之前的知识,可以是一种普遍的常识,也是读者长期的知识或经验的积累。本文中所指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与作者所描述的事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二是读者之前的类似经验。读者的这些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中的信息互动产生出推断,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建立或保持阅读理解的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例如:“We got some beer out of the trunk. The beer was warm.”从这句话读者可以推断出“It was a sunny day.”这个推断来自于文本中提供的信息,更是来自于文本未提及到的读者的常识或是读者在前的经验:当把卡车暴露在阳光下,啤酒会变热。因此读者的有关背景知识被激活,产生推断,从而使得读者能够建立起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的心理模拟,随后理解文本。
例如当读者在阅读一篇关于主人翁失去了工作的文章时,读者会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一个人失去工作后会怎么样。他们会在脑海里建构一个相关的情境模拟,对主人翁的情感有个自动地、清晰地反应模拟,也会具体到像“悲伤,失落”的情感。 另外,像上文中提到的一样,理解一篇文章涉及到读者与文本的动态互动,被激活的背景知识的种类也取决于读者本身的个体差异。例如同一个情境,“the top of the refrigerator”, 对于一个身高较高的人来说,可能包括冰箱上面表面的灰层或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境,对于矮个子的人来说,可能就不包括冰箱上面的表面的情境。
4体验观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本文以2007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必修1)教科书中的一篇阅读文章“Anne’s Best Friend”为例,展开说明体验观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这片文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Anne的背景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在二战期间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抓捕而躲藏起来,在此期间把日记当做她最好的朋友;第二部是Anne 写于1994年6月15日的一篇日记。其内容主要描写主人翁在躲藏之前与躲藏之后对大自然的感受的变化,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一种渴望之情。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
这段文字对于高中生来讲,很难得体会到Anne的感受,也许这些“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在 Anne 的眼中都是那么令她神往和着迷。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几乎对大自然的这些事物都以司空见惯了,毫无感觉。对这样一篇文学体裁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补充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激活在前经验,来让学生与文本更好的互动起来,并构建起自己的理解。
在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被德国纳粹党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人的图片,让学生体验纳粹党的残忍以及当时Anne 所面对的残酷的现实环境,播放一段关于介绍Anne曾经躲藏的阁楼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知觉上全面感受体验Anne 的躲藏生活。通过这样一些背景信息和在前经验的补充,学生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他们会重新演练这些经验,并运用它们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并建立起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状态的心理模拟,达到充分理解文章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会在心里模拟出一个被关在黑暗的小阁楼里两年多,渴望大自然,渴望外面的世界,而趴在窗前通过肮脏的窗帘看外面的一个小女孩的情境,当他们读到“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时,也会觉得对大自然的这些事物感受到愉悦和迷恋,达到了读者与文本的动态互动,从而构建起他们自己的理解意义。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这两段文字,由于学生没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的理解一般都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一些信息上,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在这里可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假设你因某种原因不得不躲藏三个月,你会怎样度过这段时间?2. 当门外放着一个你向往已久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开门的话,可能会被坏人抓走,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这两个讨论任务,可以相互补充和丰富背景知识,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都不一样,其内在的信息也不一样。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想象来感受Anne的躲藏生活,他们可以对Anne经历的描述建立起心理情境模拟,从而可以去理解Anne故意保持清醒到夜里11点半,就是为亲自看看月亮,也能理解她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漆黑夜晚,没有丝毫的害怕与恐惧,而去亲自观看夜空,亲身体会大自然的力量。通过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理解到Anne在那么渴望亲自看月光的心境下,等到11点半,终于可以亲自看看月光了,但由于月光太强,而不敢开窗,这种矛盾的心情,以及她对大自然的渴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两个讨论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知觉的,运动的,情感的体验,在阅读文章时,建立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状态的心理模拟,从而充分理解文章,达到阅读的理想境界。
5激活知觉运动表征的策略
根据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理论框架,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知觉运动表征(perceptual-motor representations)会被激活,阅读文章时,文章中关于所描述的人文、事件、场景的外观、场景的声音和情感上的感受也都会被激活,在读者的心理建立情境模拟。前提是在阅读者的脑海里要有些类似的经历和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一些策略去补充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对文章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 5.1多媒体教学法(Multimedia Teaching Approach)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通过声音,图像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知,让学生的背景知识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另外,多媒体可以提供更大容量的信息,可以及时补充学生背景知识,对随后对文本的阅读和情境模拟的建立做好准备。
5.2图表展示法(Graphic Representation Approach)
图表展示法,是把文章中描述的动作事件通过图表陈列出一种视觉的效果[6]。例如:“Spider Map”就是描述一个中心思想,周围用事件、人物、过程、概念、位置等来支撑这个中心思想。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图表,比如“Series of Event Chain”, “Network Tree”等,这些通过视觉的图表来展示篇章组织结构,帮助让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动作事件建立起心理情境模拟。
(1)Spider Map (2)Series of Events Chain
Initiating event
5.3语言体验法(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
语言体验法允许班上所有成员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个活动成为了语言输入和阅读内容的基础,也是一个激活学生在前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好方法,比如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词汇和一些特殊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在具体的课堂中可用讨论、辩论、提问、预测等方式实施。
5.4直接实践活动法(Direct Practice Activities Approach)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直接参与到与主题相关的实践中,通过亲身实践构建和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必修(3)中有一篇阅读文章“Come And Eat Here(1)”讲述了“Wang Peng”经营餐馆的事情。因此作为课堂的导人,教师可以设计场景让学生分组直接表演老板、服务员、顾客,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个老板怎样吸引顾客,作为一名服务员怎样让顾客满意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获得从未有过的亲身体验,曾经的相关的经验被成功激活,因而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
6结论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可以更加有效的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就是激活知觉运动表征,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与文本互动,让学生的经验重演过程尽可能的完整和生动,使阅读过程畅通无阻。有点需要说明的是,阅读中被激活情境模拟没有实际中的感知运动经验那么完整,只是部分的感知运动经验的再次激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使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最大化的激活根植于学生身体经验中的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的情境模拟更为生动和完整,达到高效阅读。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来激活和补充原有背景和经验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也能够超控和管理自己背景知识的激活,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达到高效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寅Lakoff & Johnson 笔下的认知语言学 外国语[J].2001,(4):15-21
[2]王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科学 外国语教学与研究[J].2002,34(2):82-89
[3]Glenberg and Kaschak Grounding Language in Ac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J]2002,9:58-65
[4]Lakoff, G. & Mark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5]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Anderson,J.A.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关键词】:体验哲学 体验认知 背景知识 知觉运动 激活
1引言
2007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在编写上主要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展开三篇阅读文章(包括Workbook)。 文章的内容极具广泛性,思想性和时代性,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热点话题都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各地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另外也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及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高效的阅读文章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课堂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呢?
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界一直共同关注和研究着英语阅读理解的问题,以期待能够揭开“如何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谜底, 国内外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阅读模式和阅读技巧的学术性研究,其中大量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些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这些研究都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忽视了读者与文本之间动态的互动。实际上, 理解一篇文章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技能,这一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要理解一篇文章,甚至一篇非常简单的文章,读者必须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特征识别、词汇存取、记忆存储与检索、整合、更新等。另外还有更为显著的一点,文本中的词语仅仅只是为我们理解这篇文章搭建了一座桥梁,而文本的真正的意义是在于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出它的意义。
读者在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时,经常不能达到与文本意义完全连贯和一致。因为读者的背景知识在没有被激活的情况下,几乎每个文本都难以理解;另外文本的意义不仅仅是由词汇和句子组成,更多的是由读者与文本之间互动过程的发展而来。因此读者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激活读者的背景知识,让读者与文本更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效果。
2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理论基础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植根于知觉和运动, 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语言理解实质上是对语言所指代的情境的心理上的经验重演。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或称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体验哲学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理是基于身体经验而形成的,是身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1,2] 。 此观点将认知科学划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一代认知科学,即传统的认知科学把心理视为抽象的信息的加工器,认为其余外部世界的联系是随意的。知觉运动系统与诸如范畴、概念、推理等 高级认知加工没有关系。相反, 第二代认知科学,即体验认知的理论前提是认知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与身体的其他系统共同进化,源于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方式,有机体所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知、思维和语言根植于感觉运动系统(perceptual and motor systems)中[3]。
Lakoff & Johnson指出,“推理是体验性的,我们推断形成来自于感觉运动以及其他基于身体运动的推断形式”,“意义通过身体和大脑产生,不是符号与现实世界通过非体验性的联系而产生”,“概念和意义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的结果。”体验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支撑我们人类思考的根基[4,5]。在体验认知理论的推动下,语言理解的研究形成了一种注重语言理解的感觉运动基础,强调体验作用的理论观点,它们将心理语言学的技术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视角相结合,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证的成果。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认同情境模型理论关于理解一篇文章应该被认为是建构所谓的情境模型或心理模型的观点,但强调它是对实践所描述状态的心理表征。其中“体验性(embodiment)”起着核心作用。体验理论认为,语言理解中意义主要涉及知觉的、运动的、社会的和情感的知识,这些知识规定了语言的内容。意义取决于个体在实际环境中其身体有这些经验,面对语言输入,个体重新演练这些经验,并运用它们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读者要理解文章,就是要建立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状态的心理模拟。
3体验的语篇理解与背景知识的激活
“背景知识”常常是指读者某一阅读材料之前的知识,可以是一种普遍的常识,也是读者长期的知识或经验的积累。本文中所指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与作者所描述的事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二是读者之前的类似经验。读者的这些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中的信息互动产生出推断,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建立或保持阅读理解的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例如:“We got some beer out of the trunk. The beer was warm.”从这句话读者可以推断出“It was a sunny day.”这个推断来自于文本中提供的信息,更是来自于文本未提及到的读者的常识或是读者在前的经验:当把卡车暴露在阳光下,啤酒会变热。因此读者的有关背景知识被激活,产生推断,从而使得读者能够建立起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的心理模拟,随后理解文本。
例如当读者在阅读一篇关于主人翁失去了工作的文章时,读者会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一个人失去工作后会怎么样。他们会在脑海里建构一个相关的情境模拟,对主人翁的情感有个自动地、清晰地反应模拟,也会具体到像“悲伤,失落”的情感。 另外,像上文中提到的一样,理解一篇文章涉及到读者与文本的动态互动,被激活的背景知识的种类也取决于读者本身的个体差异。例如同一个情境,“the top of the refrigerator”, 对于一个身高较高的人来说,可能包括冰箱上面表面的灰层或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境,对于矮个子的人来说,可能就不包括冰箱上面的表面的情境。
4体验观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本文以2007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必修1)教科书中的一篇阅读文章“Anne’s Best Friend”为例,展开说明体验观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这片文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Anne的背景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在二战期间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抓捕而躲藏起来,在此期间把日记当做她最好的朋友;第二部是Anne 写于1994年6月15日的一篇日记。其内容主要描写主人翁在躲藏之前与躲藏之后对大自然的感受的变化,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一种渴望之情。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
这段文字对于高中生来讲,很难得体会到Anne的感受,也许这些“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在 Anne 的眼中都是那么令她神往和着迷。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几乎对大自然的这些事物都以司空见惯了,毫无感觉。对这样一篇文学体裁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补充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激活在前经验,来让学生与文本更好的互动起来,并构建起自己的理解。
在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被德国纳粹党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人的图片,让学生体验纳粹党的残忍以及当时Anne 所面对的残酷的现实环境,播放一段关于介绍Anne曾经躲藏的阁楼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知觉上全面感受体验Anne 的躲藏生活。通过这样一些背景信息和在前经验的补充,学生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他们会重新演练这些经验,并运用它们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并建立起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状态的心理模拟,达到充分理解文章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会在心里模拟出一个被关在黑暗的小阁楼里两年多,渴望大自然,渴望外面的世界,而趴在窗前通过肮脏的窗帘看外面的一个小女孩的情境,当他们读到“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时,也会觉得对大自然的这些事物感受到愉悦和迷恋,达到了读者与文本的动态互动,从而构建起他们自己的理解意义。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这两段文字,由于学生没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的理解一般都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一些信息上,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在这里可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假设你因某种原因不得不躲藏三个月,你会怎样度过这段时间?2. 当门外放着一个你向往已久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开门的话,可能会被坏人抓走,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这两个讨论任务,可以相互补充和丰富背景知识,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都不一样,其内在的信息也不一样。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想象来感受Anne的躲藏生活,他们可以对Anne经历的描述建立起心理情境模拟,从而可以去理解Anne故意保持清醒到夜里11点半,就是为亲自看看月亮,也能理解她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漆黑夜晚,没有丝毫的害怕与恐惧,而去亲自观看夜空,亲身体会大自然的力量。通过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理解到Anne在那么渴望亲自看月光的心境下,等到11点半,终于可以亲自看看月光了,但由于月光太强,而不敢开窗,这种矛盾的心情,以及她对大自然的渴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两个讨论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知觉的,运动的,情感的体验,在阅读文章时,建立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状态的心理模拟,从而充分理解文章,达到阅读的理想境界。
5激活知觉运动表征的策略
根据语言理解的体验观理论框架,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知觉运动表征(perceptual-motor representations)会被激活,阅读文章时,文章中关于所描述的人文、事件、场景的外观、场景的声音和情感上的感受也都会被激活,在读者的心理建立情境模拟。前提是在阅读者的脑海里要有些类似的经历和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一些策略去补充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对文章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 5.1多媒体教学法(Multimedia Teaching Approach)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通过声音,图像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知,让学生的背景知识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另外,多媒体可以提供更大容量的信息,可以及时补充学生背景知识,对随后对文本的阅读和情境模拟的建立做好准备。
5.2图表展示法(Graphic Representation Approach)
图表展示法,是把文章中描述的动作事件通过图表陈列出一种视觉的效果[6]。例如:“Spider Map”就是描述一个中心思想,周围用事件、人物、过程、概念、位置等来支撑这个中心思想。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图表,比如“Series of Event Chain”, “Network Tree”等,这些通过视觉的图表来展示篇章组织结构,帮助让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动作事件建立起心理情境模拟。
(1)Spider Map (2)Series of Events Chain
Initiating event
5.3语言体验法(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
语言体验法允许班上所有成员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个活动成为了语言输入和阅读内容的基础,也是一个激活学生在前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好方法,比如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词汇和一些特殊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在具体的课堂中可用讨论、辩论、提问、预测等方式实施。
5.4直接实践活动法(Direct Practice Activities Approach)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直接参与到与主题相关的实践中,通过亲身实践构建和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必修(3)中有一篇阅读文章“Come And Eat Here(1)”讲述了“Wang Peng”经营餐馆的事情。因此作为课堂的导人,教师可以设计场景让学生分组直接表演老板、服务员、顾客,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个老板怎样吸引顾客,作为一名服务员怎样让顾客满意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获得从未有过的亲身体验,曾经的相关的经验被成功激活,因而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
6结论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可以更加有效的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就是激活知觉运动表征,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与文本互动,让学生的经验重演过程尽可能的完整和生动,使阅读过程畅通无阻。有点需要说明的是,阅读中被激活情境模拟没有实际中的感知运动经验那么完整,只是部分的感知运动经验的再次激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使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最大化的激活根植于学生身体经验中的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的情境模拟更为生动和完整,达到高效阅读。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来激活和补充原有背景和经验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也能够超控和管理自己背景知识的激活,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达到高效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寅Lakoff & Johnson 笔下的认知语言学 外国语[J].2001,(4):15-21
[2]王寅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科学 外国语教学与研究[J].2002,34(2):82-89
[3]Glenberg and Kaschak Grounding Language in Ac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J]2002,9:58-65
[4]Lakoff, G. & Mark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5]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Anderson,J.A.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