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更见艰难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透支,不可避免会下滑,企业盈利进入困境
  
  即使美国政府决定托管“两房”,市场的反弹也是昙花一现。在对全球经济同步放缓的担忧之下,金融市场在经过一天的空仓平仓之后,立刻在第二天把前一天的反弹全部放弃。而中国股票不仅未能独善其身,反而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在过去一周,H股下跌将近10%。
  在三周之前,市场还曾经憧憬中国政府会出台“救市政策”,但我们认为这种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认为政策趋势不能改变。中国面对的挑战是过去20年来最严峻的。回顾过去几年的好日子,现在想想中国其实是透支了未来的增长。在外部环境日渐恶劣的影响下,现在内部结构性问题开始充分暴露。
  首先,我们的货币政策因为不肯放弃盯住美元,从很大程度上一直缺乏自己的独立性。而这个问题在2007年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阻碍。
  当时,美国经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开始迅速下滑,而中国经济在进入2007年后,步入如火如荼的过热阶段。可谓冰火两重天。美国由于本国经济的需要,进入快速减息、美元直线下滑的时期。中国由于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把过热的经济和刚抬头的通胀,抑制在萌芽阶段。
  在2007年底到2008年初,当政府看到通胀出现失控的风险时,开始对银根大幅度抽紧。但当时国际大环境已经开始急转直下,紧缩政策虽然必要,但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已经出现疲态的经济,又多添了一层压力。
  再者,我们认为经济增长过分透支的罪魁祸首仍然是一直没有理顺的生产要素价格。水、电、煤、气、油、运价格长期在政府干涉范围之下,长期处于低位,刺激投资和消费过快增长,最终刺激经济过快增长。
  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价格使得投资不能得到合理回报,从而抑制了这些行业的投资。经济增长和总量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板块开始到处出现瓶颈。而能源、运输的瓶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靠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体来讲,就是最大的致命伤。没有油,没有电,没有运输能力,即使政府想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也会是事倍功半。
  靠长期扭曲的低成本过分刺激经济的模式,现在终于支撑不住,经济增长速度该放缓了。但现在是非常不好的时机。美国、欧洲和中国同时经济放慢,而日本经济低迷,长期“卧床不起”,这样的局面是过去几十年未见的。
  现在,即使政府出台扩张政策,也已经是回天乏力。更何况,我们认为,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幅度无论多大,也无法从根本上替代正在日益走弱的房地產市场。
  过去三年到四年,房地产投资是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以2007年来看,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近30%。而随着市场转弱,销售量完全今非昔比,而库存量却直线上升。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也日益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盘开发速度大大降低。
  鉴于房地产投资规模之大,要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比如灾后重建、铁路扩展去替代,实在是非常困难。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其他很多行业的发展,比如家具、家用电器等的销售,这种效果是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很难比拟的。
  消费在中国一直是滞后的增长领域。通常是出口上去了,投资上去了,盈利上去了,税收上去了,然后才轮到收入上升,最后才是消费上升。而现在出口和投资都在减速,收入水平上升幅度不可能再重复过去几年的水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消费增速出现回软。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已经步入放缓期,并且是从出口到投资到消费,都将放缓,而放缓的速度有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快。而对企业盈利来讲,下一步的风险已不再仅仅是成本上升,更大的风险将来自于收入增幅的放慢,甚至倒退。
  而对政府来讲,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将会很快面对通胀和通缩并存的难题。基本生产要素的价格仍然在上升轨道之中,即使经济增长放缓,也很难阻止。
  另一方面,随着外需、内需双重放慢,产能过剩转眼就会成为新的挑战。随着产能过剩的发生,通缩的压力自然随之而来。这也将是20年来,政府第一次面对通胀和经济放缓并存的局面,从而使政策进退维谷。
  在经济增长徒增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盈利面对的不仅是增长放慢,甚至可能是倒退的局面。股票市场面对的仍然是困境。■
  作者为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
其他文献
倘将此次美国在非常时期的救助举措误释为常规之举,动摇自由市场信念,则可能拖累中国朝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    几经波折之后,美国财政部提出的7000亿美元拯救计划,终于10月3日在美国国会通过。此后一周,美国财政部忙于筹备启动该方案,美联储则扮起救援行动的主角,从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临时性流动性融资工具金额,到史无前例地直接购买企业商业票据,再到主导全球六大央行同时降息,美国政府为挽救市场信心可谓
期刊
从2005年4月到2007年5月,中国出现了近百年罕见的长达两年多无6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期,但此后,地震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    10人死亡    10月6日16时30分,一场6.6级地震袭击了西藏首府拉萨的左近地区——拉萨市当雄县。截至10月7日10时,这次地震造成10人死亡,34人受伤,多间民房倒塌和破损。所幸包括重伤员在内,伤者均没有生命危险。  震中所在的当雄县羊八井镇格达乡羊易村,是一个海
期刊
“迷你债”如何运作?  《财经》记者找到一份由PIFL发行、由雷曼亚洲担当“安排人”的“巨鲸迷你债券系列三十六”的发行章程。以此为样本,试解“迷你债”的运作过程。  首先,PIFL作为“迷你债”的发行人,自称其产品与大公司的信贷表现挂钩。比如“巨鲸迷你债券系列三十六”的发行章程中指出,该“迷你债”与七家大型公司的相关信贷表现相挂钩,这七家公司包括汇丰银行、和记黄埔、香港铁路、中华电力等。  众多散
期刊
本书要探讨当今世界像马拉维和埃塞俄比亚一样,正处于全球经济体系最底层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就像马拉维,始终处于最底层;而另一些,包括塞拉利昂,曾经只比印度或中国贫困一些。现在处于最底层的国家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们是最贫困的,更在于它们在发展上的失败。它们跟不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步调,它们犹如浮萍般在风雨中飘摇。  最近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内战。我想弄清楚为何收入微薄的非洲战乱不断,战争
期刊
美国政府接管房贷两巨头为不得已之下策;中国不存在房地产金融风险向其他金融组织大规模蔓延的迹象    9月7日,美国财政部终于出手,房贷两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Fannie Mae及Freddie Mac,下称“两房”)被接管已成定局。  这项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政府救助行动,耗资很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极为引人瞩目(参见本期相关报道“急救‘两房’”)。于中国而言,其政策含义是多
期刊
美国电影演员,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08年9月26日逝世,终年83岁    好莱坞的“男一号”们各有特色:有的放荡不羁,有的精于修饰,有的让女性痴迷,有的留下一串骂名。无论哪型哪款,男星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如灯塔一般,在银幕上熠熠生辉,撩人心绪。  83岁在康涅狄格州因癌症逝世的保罗·纽曼(Paul Newman),正因为这个特点大获成功。  这就是眼睛。纽曼的蓝眼睛温柔、深邃、坚毅,梦幻一
期刊
人民币保持对美元升值的趋势意味着,多年以来,人民币兑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首次升值。这将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新兴市场,最近投资者经常问我们这样的问题:“美元走强对新兴市场意味着什么?”美元升值,是不是有助于新兴市场抗击通胀?是不是可以让大宗商品真实价格降下来,從而让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从中受益?是不是会引发新兴市场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或是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出口商品竞争力是会减弱还
期刊
评之评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有开放的思维。  首先要解决大中型企业融资方式的问题。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中介,同时具备风险定价和重组借款企业的功能,但金融中介的机会成本较高,因此,资产质量较差的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会依靠金融中介融资,而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通常是大中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目前,中国银行贷款对象趋同——大企业和大项目,根本问题
期刊
只要美中两国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就能在很多方面实现双方的目标    未来数年内,美中两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和改变过去八年美国的政策路线。美中两国如何才能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找到共同点,这些对两国以及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只要美中两国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就能在很多方面实现双方的目标。在过去几年内,美中两国在六方会谈中就朝鲜核问题
期刊
下一届美国总统必须要以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结成更牢固的美中关系    亚洲的复兴是当今划时代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着这一辽阔地区的面貌,而且给太平洋两岸的数十亿美洲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新契机,以建立更安全、更繁荣和更自由的世界。  然而,要抓住这些机遇,需要强有力的美国领导层,也需要美国对于命运与我们日益休戚相关的亚洲作出明确的承诺。这要求国际合作主义而不是孤立主义,需要全球贸易而不是国家保护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