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平等性、弱社会性、隐蔽性、脆弱性等特点,本文分析它们对初中学生人际关系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人际关系。
关键词:网络交往;初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34-03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历次调查报告数据表明,初中生上网比例在不断增加,在最新一次的CNNIC的调查中,有77.2%上网的初中生会利用各类即时通信工具与网友聊天,网络交往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期,介于童年和青年之间,他们渴望平等、自由,又需要监护、关心。分析网络交往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利弊影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加强对他们网络交往的引导,对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交往的特点分析
所谓网络交往是指人们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人际交往方式。[1] 网络交往既具备现实人际交往的一切特点,又有自己的特点。
1.交往形象的虚拟性
网络交往是以信息为中介而存在,信息的数字化、符号化与主要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的现实人际交往大不相同,国外有研究显示,人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24%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获得,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表情、动作、下意识行为甚至环境来传递。但是在网络交往中,人们基本上是通过符号来描述形象、传情达意、表示心迹,交流大多是经过刻意加工的语言,描述的是精心包装过的心理自我,这种心理自我往往与现实自我相距很远。另一方面,交往双方只知道代表对方的符号、图形、数字,而对方的表情、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只通过想象把不知道的因素在脑海中建构起来,这样一来,网络交往中彼此的形象是虚拟的,只存在于网络世界。
2.交往方式的平等性
在网络自由世界里,人们可以突破身份、地位、道德、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制约,使交往更加自由开放;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摆脱现实中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种族肤色等各种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差异和不平等,从而进行平等的交往。网络交往是以精神交往为主的交往方式,使交往双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言论、表达思想感情、展示个性,减轻责任压力,满足个体自我宣泄的欲望,使人们尽享沟通无限的乐趣。
3.交往范围的超时空性
网络是一个无国界、无边界的虚拟社会,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快捷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往。扩大了交往范围,出现人际交往全球性、超时空性。网络交往把距离和时间几乎缩小到零,真正使“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为现实。
4.交往主体的弱社会性
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通过文字、符号等来表现的,交往双方只知道对方代表的符号、图形、数字,但是事实上这些符号有一定的随意性,正如有人说的:“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因此网络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法受到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有效约束,使得网络交往存在一定欺骗性,在体味“言论自由”的同时,也丧失了必要的社会性,包括社会道德的败坏和精神的沦丧。
5.交往信息的隐蔽性
网络的信息传播本身具有隐蔽性,在网络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通过网络中介来完成,信息的来源难以追踪,信息的真假、好坏难以辨认。
6.交往关系的脆弱性
网络交往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全部都是通过文字符号等来交流的,虽然人们能够通过想象把交往双方建构在脑海中,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谁也不知道自己交往的对象是谁,更不知道网上的朋友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这种虚幻的交往关系带来人际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下降。由于网络交往的变换性、自由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交往对象的范围、频率都大大提高,必然导致一对一交往的持续时间、交往深度和交往关系稳定性相应降低。[2]
二、网络交往对初中生的有利影响
1.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交流空间
初中时期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长,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依赖性。但是有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正是由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受到挫败,初中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显得特别活跃。网络的“虚拟性”弥补一些现实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借助网络初中生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与现实交往不同,在网络创造的虚拟空间,初中生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角色:他们可以装作成熟老练的长者,也可以是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可以是侠胆豪情的男子汉,也可以变成柔情可人的小妹妹,网络圆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他们在网上更易遇到志趣相投之人,不善言谈之人遇到志同道合之人也会侃侃而谈,网络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交流空间。
2.网络交往的平等性促进初中生个性化发展
网络交往具有平等性,这给初中生提供了一个畅谈的空间,不用担心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被认为还是小孩子,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也不再因为自己的年龄、身份而不敢与别人交谈,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完全地展示开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网络中慢慢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了个性发展。
3.网络交往的超时空性开阔初中生的视野
网络交往的超时空性冲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初中生能够毫无阻碍地与世界各地交流会谈,通过交流,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的风土人情,在交往的同时,他们的视野也大大拓展开了。
三、网络交往对初中生的不利影响
1.网络交往主体的弱社会性引发初中生的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网络交往通常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这使很多人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对他人言论自然也是毫无信任感可言。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健全的初中生而言,网上交往的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现实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交往角色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也可能使初中生去除承担任何责任的心理负担,因而可能在网上表现得异常真实和坦率,而一旦网上经常性的表现逐渐固定下来,并与现实具有很大差异时,就会出现个体的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象。学者们对初中生网民的心理调查已发现这种情况,如一项对初中生使用BBS的心理调查显示,越在公开场合不敢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越会由于BBS的匿名性而敢于大胆发表意见,越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搞不好的学生越是虚拟世界里的人际高手。[3]
2.网络交往的隐蔽性弱化了初中生的道德意识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初中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加上网上信息的隐蔽性,使得一些初中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随着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容易导致道德规范丧失。
3.网络交往关系的脆弱性让初中生更加孤独
在网络环境中,很多初中生很容易丧失或者来不及对网络进行理性的思考,便被卷入网络的漩涡中,变成“网虫”。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中介系统把人与人连接起来,但同时也把人与人隔离开来,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网络交往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脆弱,他们可以肆意地开始交往,也可以随时放弃交往,在网络上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这让初中生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再者,由于网络具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信息,学生很容易上网成瘾,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忽略初中学生应有的日常社交,甚至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其结果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尼指出的国际互联网会制造一个充满孤单者的世界。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很早就注意到“交往的手段造成了人的孤独”。[4]
四、对策与建议
由于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特征,他们比任何年龄段的人更加需要网络,他们跟网络的关系密切,又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只有处理好网络交往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只有严格对待自己才能够在网络上不迷失自己,才能够建立健康的人格。
1.营造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学生进行网络交际是大势所趋,一味限制学生上网是不切实际的,当务之急是社会、学校等各种相关机构可以借鉴一些国外机构的做法,在网上为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专门建立提供学习、生活、交际、游戏、心理咨询等服务的网络空间,屏蔽和阻挡不良信息的侵入, 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优化学生的网络交往。
2.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
除了血缘关系,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在校园内进行的,整洁和美观的校园环境,高雅和实用的教室与实验室、图书馆, 不仅激励初中生学习和进取,而且能够使人心情愉悦,适宜开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活动。同时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种活动, 举办比赛、出游、讲座……给学生交往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3.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
现实交往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交往关系的确定性、伦理道德的规范性等特征而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它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的一面,长辈和教师要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技巧, 及时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满足学生得到发展人际关系指导的需求。要引导初中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往是一种虚拟交往,对网上交往有正确的心理预期,不能用自己幻想出的标准,作为衡量现实的依据;善于利用网上交往的有利面,加强与人交流与沟通,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控制上网时间,同时改善个性,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改善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交往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真正完善自我,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达到全面发展。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
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网民的良好道德基础上,如果学生道德规范缺失,即使网络再安全,法制再健全,也只能是被动的、徒劳无功的预防。因此,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初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进行虚假、虚伪的网上交友;不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特别是在网上攻击、侮辱或诽谤某个不喜欢的人;尊重他人隐私,不要泄露他人隐私;不散播和传播虚假信息,不窥探或套用别人的文件和个人资料等等,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5]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对人际交往必须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做到在现实中严以律己,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无愧于心,自尊自爱。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也以同样的态度要求自己,不能够脱离现实生活,要经常跟师长沟通,遇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阙丽群.论网络人际交往[D].成都理工大学,2005,(5):12-15.
[2]马莹华,刘世丽.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1,(5):136-138.
[3]苏斌.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2,(3):118-119.
[4]李万兵.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11-13.
[5]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160-162.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网络交往;初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34-03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历次调查报告数据表明,初中生上网比例在不断增加,在最新一次的CNNIC的调查中,有77.2%上网的初中生会利用各类即时通信工具与网友聊天,网络交往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期,介于童年和青年之间,他们渴望平等、自由,又需要监护、关心。分析网络交往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利弊影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加强对他们网络交往的引导,对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交往的特点分析
所谓网络交往是指人们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人际交往方式。[1] 网络交往既具备现实人际交往的一切特点,又有自己的特点。
1.交往形象的虚拟性
网络交往是以信息为中介而存在,信息的数字化、符号化与主要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的现实人际交往大不相同,国外有研究显示,人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24%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获得,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表情、动作、下意识行为甚至环境来传递。但是在网络交往中,人们基本上是通过符号来描述形象、传情达意、表示心迹,交流大多是经过刻意加工的语言,描述的是精心包装过的心理自我,这种心理自我往往与现实自我相距很远。另一方面,交往双方只知道代表对方的符号、图形、数字,而对方的表情、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只通过想象把不知道的因素在脑海中建构起来,这样一来,网络交往中彼此的形象是虚拟的,只存在于网络世界。
2.交往方式的平等性
在网络自由世界里,人们可以突破身份、地位、道德、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制约,使交往更加自由开放;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摆脱现实中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种族肤色等各种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差异和不平等,从而进行平等的交往。网络交往是以精神交往为主的交往方式,使交往双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言论、表达思想感情、展示个性,减轻责任压力,满足个体自我宣泄的欲望,使人们尽享沟通无限的乐趣。
3.交往范围的超时空性
网络是一个无国界、无边界的虚拟社会,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快捷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往。扩大了交往范围,出现人际交往全球性、超时空性。网络交往把距离和时间几乎缩小到零,真正使“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为现实。
4.交往主体的弱社会性
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通过文字、符号等来表现的,交往双方只知道对方代表的符号、图形、数字,但是事实上这些符号有一定的随意性,正如有人说的:“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因此网络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法受到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有效约束,使得网络交往存在一定欺骗性,在体味“言论自由”的同时,也丧失了必要的社会性,包括社会道德的败坏和精神的沦丧。
5.交往信息的隐蔽性
网络的信息传播本身具有隐蔽性,在网络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通过网络中介来完成,信息的来源难以追踪,信息的真假、好坏难以辨认。
6.交往关系的脆弱性
网络交往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全部都是通过文字符号等来交流的,虽然人们能够通过想象把交往双方建构在脑海中,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谁也不知道自己交往的对象是谁,更不知道网上的朋友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这种虚幻的交往关系带来人际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下降。由于网络交往的变换性、自由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交往对象的范围、频率都大大提高,必然导致一对一交往的持续时间、交往深度和交往关系稳定性相应降低。[2]
二、网络交往对初中生的有利影响
1.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交流空间
初中时期的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增长,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依赖性。但是有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正是由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受到挫败,初中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显得特别活跃。网络的“虚拟性”弥补一些现实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借助网络初中生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与现实交往不同,在网络创造的虚拟空间,初中生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角色:他们可以装作成熟老练的长者,也可以是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可以是侠胆豪情的男子汉,也可以变成柔情可人的小妹妹,网络圆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他们在网上更易遇到志趣相投之人,不善言谈之人遇到志同道合之人也会侃侃而谈,网络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交流空间。
2.网络交往的平等性促进初中生个性化发展
网络交往具有平等性,这给初中生提供了一个畅谈的空间,不用担心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被认为还是小孩子,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也不再因为自己的年龄、身份而不敢与别人交谈,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完全地展示开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网络中慢慢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了个性发展。
3.网络交往的超时空性开阔初中生的视野
网络交往的超时空性冲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初中生能够毫无阻碍地与世界各地交流会谈,通过交流,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的风土人情,在交往的同时,他们的视野也大大拓展开了。
三、网络交往对初中生的不利影响
1.网络交往主体的弱社会性引发初中生的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网络交往通常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这使很多人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对他人言论自然也是毫无信任感可言。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健全的初中生而言,网上交往的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现实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交往角色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也可能使初中生去除承担任何责任的心理负担,因而可能在网上表现得异常真实和坦率,而一旦网上经常性的表现逐渐固定下来,并与现实具有很大差异时,就会出现个体的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象。学者们对初中生网民的心理调查已发现这种情况,如一项对初中生使用BBS的心理调查显示,越在公开场合不敢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越会由于BBS的匿名性而敢于大胆发表意见,越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搞不好的学生越是虚拟世界里的人际高手。[3]
2.网络交往的隐蔽性弱化了初中生的道德意识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初中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加上网上信息的隐蔽性,使得一些初中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随着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容易导致道德规范丧失。
3.网络交往关系的脆弱性让初中生更加孤独
在网络环境中,很多初中生很容易丧失或者来不及对网络进行理性的思考,便被卷入网络的漩涡中,变成“网虫”。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中介系统把人与人连接起来,但同时也把人与人隔离开来,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网络交往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脆弱,他们可以肆意地开始交往,也可以随时放弃交往,在网络上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这让初中生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再者,由于网络具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信息,学生很容易上网成瘾,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忽略初中学生应有的日常社交,甚至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其结果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尼指出的国际互联网会制造一个充满孤单者的世界。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很早就注意到“交往的手段造成了人的孤独”。[4]
四、对策与建议
由于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特征,他们比任何年龄段的人更加需要网络,他们跟网络的关系密切,又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只有处理好网络交往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只有严格对待自己才能够在网络上不迷失自己,才能够建立健康的人格。
1.营造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学生进行网络交际是大势所趋,一味限制学生上网是不切实际的,当务之急是社会、学校等各种相关机构可以借鉴一些国外机构的做法,在网上为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专门建立提供学习、生活、交际、游戏、心理咨询等服务的网络空间,屏蔽和阻挡不良信息的侵入, 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优化学生的网络交往。
2.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
除了血缘关系,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在校园内进行的,整洁和美观的校园环境,高雅和实用的教室与实验室、图书馆, 不仅激励初中生学习和进取,而且能够使人心情愉悦,适宜开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活动。同时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种活动, 举办比赛、出游、讲座……给学生交往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3.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
现实交往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交往关系的确定性、伦理道德的规范性等特征而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它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的一面,长辈和教师要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技巧, 及时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满足学生得到发展人际关系指导的需求。要引导初中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往是一种虚拟交往,对网上交往有正确的心理预期,不能用自己幻想出的标准,作为衡量现实的依据;善于利用网上交往的有利面,加强与人交流与沟通,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控制上网时间,同时改善个性,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改善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交往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真正完善自我,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达到全面发展。
4.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
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网民的良好道德基础上,如果学生道德规范缺失,即使网络再安全,法制再健全,也只能是被动的、徒劳无功的预防。因此,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初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进行虚假、虚伪的网上交友;不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特别是在网上攻击、侮辱或诽谤某个不喜欢的人;尊重他人隐私,不要泄露他人隐私;不散播和传播虚假信息,不窥探或套用别人的文件和个人资料等等,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5]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对人际交往必须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做到在现实中严以律己,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无愧于心,自尊自爱。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也以同样的态度要求自己,不能够脱离现实生活,要经常跟师长沟通,遇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阙丽群.论网络人际交往[D].成都理工大学,2005,(5):12-15.
[2]马莹华,刘世丽.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1,(5):136-138.
[3]苏斌.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2,(3):118-119.
[4]李万兵.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11-13.
[5]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160-162.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