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下,应能够具有分析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之明确责任,不断提高素质,优化辅导员管理体制,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落实以学生为本,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工作中去,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辅导员;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输送港口的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广泛关注。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时代的天之骄子迫切地呼唤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猎猎红旗的指引下,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空前重视,作为高校人才输出守门人的辅导员被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高校辅导员工作遭遇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结合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如何在学生政治教育中协调各方实现科学发展,如何认清新问题、新情况,理清新思路、新认识,摸索新方法、新举措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认清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是当务之急
要在纷繁复杂的现代高校教育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理念,必须首先找准问题关键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一)学生自身思想变化不容忽视
目前,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一是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普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难以懂得关怀和体谅他人。入学后,人际关系、集体生活成为他们难以攀越的两座大山,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二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得大学的办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天之骄子”的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校外,尤其是就业的压力,使他们倍感恐惧、迷茫,身心疲惫,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高校学生因为自身压力得不到缓解而选择轻生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闻。三是正确处置学生恋爱问题成为辅导员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味的压制和限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很少,面对的许多问题他们不能够去理性地处理,这就要求辅导员给予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积极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观。
(二)社会传统观念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有失偏颇
随着时势的急剧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越来越重要,但传统的观念仍然束缚其发展。部分高校的专业老师认为从事辅导员工作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才不得已为之,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学生的“办事员”,可有可无,认为辅导员只是中间行业,做了一段时间自然会转行,大家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等等。①而学生中则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件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员”(处理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等十几种说法。反映了传统观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表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新时期的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角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三)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影响深远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把高等教育推向了市场化的前沿。高校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要求高校辅导员编制的及时增加和调整,统计表明,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120—150的比例,多数已达到1:200—300甚至更高。这一现状的存在使得辅导员更多地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比如,上传下达处理突发性事件等等,不能很好地驾驭所有学生的思想状况,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革,大学生的身份产生了一些变化,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权利的主体。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花钱买教育,学校应该给自己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管理,普遍产生争取自身权利的要求。因此,辅导员是否及时转变思路,事关能否更好地开展工作,有效落实德育职责。
(四)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对宁静校园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在进行着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各国交往更加地频繁,地区交流更加密切,高校作为各种文化冲击的前沿,使其学生成为感知社会变迁最灵敏的群体,利于他们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理念,但也必须承认,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错误的思想观念也对他们产生着强烈冲击。同时,信息化时代汹涌而来,网络席卷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有发一把双刃剑,给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传播着暴力、色情、颓废等消极内容。更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反动的、黄色的、甚至不利于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信息。对于刚刚离开父母庇护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难以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网络瘾君子”应运而生,上网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忘记了学习、成才和成人。教训是惨痛的,问题的复杂化和多变性给相关教育部门,尤其是大学德育战线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迫在眉睫
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才能真正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促进和真正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为高校科学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工作的成败,做好辅导员工作,只有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1995年12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指出:辅导员属于学生专职政工人员即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并且和“两课教师”一并同属德育专职教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辅导员基本任务的解释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干部,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塑造的重要任务。辅导员应该是指导员: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指导学生开展有利于身心的活动,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指导学生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总之,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真正把辅导员放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岗位上。从而我们从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措施上应该认真落实。
(二)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化和特殊性决定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一要提高政治素质。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辅导员必须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拥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提高文化修养,尤其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辅导员应该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以便于与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三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高校中,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很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那么要想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广泛了解学生情况,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清楚他们的优点缺点,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用“五心”(即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和“三勤”(即腿勤、眼勤、脑勤)的务实态度和有效方法,达到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③
(三)优化辅导员管理机制,为高校科学发展真正保驾护航
当然,如果只强调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而不能从体制上保证辅导员权利和发展,那么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必将成为空谈。因此,一是应该在高校建立一系列的与辅导员工作相匹配的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部分,他们的编制、职务、级别、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都应该在相应的体制下得到充分保证,使其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本职工作。二是应该注重辅导员的培训与培养。新时期高校德育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辅导员要有专业的队伍、稳定的队伍,这来源于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高校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展开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培训,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做合格的德育工作者。三是应该关心辅导员群体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安居才能乐业”,如果高校的相关部门能够从精神到物质上切实地改善辅导员的生活,那么他们必将更愿意将自身的发展与德育工作相联系,安心工作,创新工作,为高校科学发展出谋划策,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赵辉,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5月;
③《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徐才千,《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8月。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辅导员;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输送港口的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广泛关注。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时代的天之骄子迫切地呼唤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猎猎红旗的指引下,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空前重视,作为高校人才输出守门人的辅导员被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高校辅导员工作遭遇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结合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如何在学生政治教育中协调各方实现科学发展,如何认清新问题、新情况,理清新思路、新认识,摸索新方法、新举措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认清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是当务之急
要在纷繁复杂的现代高校教育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时代理念,必须首先找准问题关键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一)学生自身思想变化不容忽视
目前,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一是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普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难以懂得关怀和体谅他人。入学后,人际关系、集体生活成为他们难以攀越的两座大山,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二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得大学的办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天之骄子”的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校外,尤其是就业的压力,使他们倍感恐惧、迷茫,身心疲惫,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高校学生因为自身压力得不到缓解而选择轻生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闻。三是正确处置学生恋爱问题成为辅导员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味的压制和限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很少,面对的许多问题他们不能够去理性地处理,这就要求辅导员给予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积极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观。
(二)社会传统观念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有失偏颇
随着时势的急剧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越来越重要,但传统的观念仍然束缚其发展。部分高校的专业老师认为从事辅导员工作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才不得已为之,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学生的“办事员”,可有可无,认为辅导员只是中间行业,做了一段时间自然会转行,大家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跳板等等。①而学生中则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件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员”(处理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等十几种说法。反映了传统观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表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新时期的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角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三)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影响深远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把高等教育推向了市场化的前沿。高校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要求高校辅导员编制的及时增加和调整,统计表明,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120—150的比例,多数已达到1:200—300甚至更高。这一现状的存在使得辅导员更多地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比如,上传下达处理突发性事件等等,不能很好地驾驭所有学生的思想状况,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革,大学生的身份产生了一些变化,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权利的主体。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花钱买教育,学校应该给自己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管理,普遍产生争取自身权利的要求。因此,辅导员是否及时转变思路,事关能否更好地开展工作,有效落实德育职责。
(四)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对宁静校园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在进行着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各国交往更加地频繁,地区交流更加密切,高校作为各种文化冲击的前沿,使其学生成为感知社会变迁最灵敏的群体,利于他们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理念,但也必须承认,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错误的思想观念也对他们产生着强烈冲击。同时,信息化时代汹涌而来,网络席卷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有发一把双刃剑,给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传播着暴力、色情、颓废等消极内容。更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反动的、黄色的、甚至不利于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信息。对于刚刚离开父母庇护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难以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网络瘾君子”应运而生,上网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忘记了学习、成才和成人。教训是惨痛的,问题的复杂化和多变性给相关教育部门,尤其是大学德育战线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迫在眉睫
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才能真正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促进和真正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为高校科学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工作的成败,做好辅导员工作,只有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1995年12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指出:辅导员属于学生专职政工人员即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并且和“两课教师”一并同属德育专职教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辅导员基本任务的解释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干部,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塑造的重要任务。辅导员应该是指导员: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指导学生开展有利于身心的活动,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指导学生为择业就业做好准备。总之,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真正把辅导员放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岗位上。从而我们从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措施上应该认真落实。
(二)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化和特殊性决定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一要提高政治素质。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辅导员必须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拥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提高文化修养,尤其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辅导员应该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以便于与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三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高校中,辅导员面对的学生数量很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那么要想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广泛了解学生情况,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清楚他们的优点缺点,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用“五心”(即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和“三勤”(即腿勤、眼勤、脑勤)的务实态度和有效方法,达到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③
(三)优化辅导员管理机制,为高校科学发展真正保驾护航
当然,如果只强调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而不能从体制上保证辅导员权利和发展,那么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必将成为空谈。因此,一是应该在高校建立一系列的与辅导员工作相匹配的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部分,他们的编制、职务、级别、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都应该在相应的体制下得到充分保证,使其没有后顾之忧,专心本职工作。二是应该注重辅导员的培训与培养。新时期高校德育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辅导员要有专业的队伍、稳定的队伍,这来源于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高校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展开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培训,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做合格的德育工作者。三是应该关心辅导员群体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安居才能乐业”,如果高校的相关部门能够从精神到物质上切实地改善辅导员的生活,那么他们必将更愿意将自身的发展与德育工作相联系,安心工作,创新工作,为高校科学发展出谋划策,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赵辉,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5月;
③《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徐才千,《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