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MicroPort Medical Corp.)——由留美科学家常兆华博士创办于1998年5月,吸纳了美国多位著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界专家和介入医疗界科学家,主要从事各种高科技微创医疗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服务。创建以来,以其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短短6年时间,从创业时的30万美元资产总额,成长为如今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净资产3亿人民币,2004年销售额过亿元,当年实现向政府纳税18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
回首上海微创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为报国踏实耕耘、自主创新的过程。
归去来兮,常博创建微创
常兆华,出生于山东省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更促使他刻苦读书。小时候,学校离家20多公里路,他就天天住在学校,宿舍是用学校猪圈简单改造成的,条件很不好,但他为了多读一些书,周末也不回家。平时就托同学把干粮之类的食物捎来,每日他喝着玉米面面糊,就着咸菜、窝头,吃得很香。青山不老,天道酬勤,1979年他考取了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刚进大学时,由于没学过英语,他英语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一年后,他便是全班第一,第三年全系第一……。总结他的学习经验,就是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凭借着这股刻苦拼搏的劲头,他在机械学院动力系读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轻松”地走来。
1987年,他赴美留学,攻读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从学机械到攻读生物学,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他一边补本科生的课,一边读博士生的书,常兆华为此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在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系,他是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当时外国老师和留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偏见很大。实验室中最好的仪器他用不上,做实验的时间他总是最晚的。轮给他的基本都是晚上12点以后,凌晨4点左右回寝室,睡一两个小时就要起床读书。这种情况,他默默地坚持了两年。而此间,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并获5项专利!实验室里15个同学,都是世界各地的精英,而他一个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是他们总和的两倍。有为才有位!正是他辛勤的努力,改变了大家对中国学生的偏见,也开辟了自己的天空。从此,实验室仪器随他用,实验时间由他选。常兆华赢得了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1992年他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在美求学期间,常兆华曾前后出任美国两家NASDAQ上市公司副总裁;被邀以工程顾问的身份参与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数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破例被高薪聘请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研发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并主持了数项医疗器械的研究工作,为此获得了美国多项专利,成为美国数十家科技协会的会员;因为在微创伤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医疗器械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被多家地方科技协会单独邀请作主题演讲嘉宾……
在读书期间常兆华就获得了豪华汽车、现金和股票等许多重大物质奖励,辞职回国之前,他的年薪已达18万美元,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期权,还拥有自己的产等,且母亲、妻子也都接到了美国团聚。在一些人看来他可谓荣华富贵,前程似锦!
然而,身在异国他乡的常兆华时时心系祖国。每次回国探亲他都看到中国普通老百姓面对进口药价“望洋兴叹”,这让他心痛不已。1995年作为上海市政府特邀的全球有成就的25位海外学人代表之一的他,受到感召萌生了回国服务的想法;促使他最终下决心回国创业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国内一家医疗机械公司为开发微创心脏导管,从美国购进成套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在美国早已淘汰了。这家公司购买的设备不仅没有生产出一套合格的产品,更是白白浪费了600万美元。面对外国人这样欺负自己人,常兆华坐不住了。
1998年,常博士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了上海,于5月份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独立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专门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医疗器械。那时,我国高端介入医疗器械100%靠国外进口。创业之初,常博士就萌发了自己的报国梦——建立一个属手中华民族的国际型医疗器械集团。
强将聚首,科技成果累累
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办公桌,以及3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几乎是常兆华创业之初的全部“家当”,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微创曾走过崎岖的道路,也曾经历过起死回生、从低谷崛起的过程,好在有一群海外归来的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常兆华克服了种种困难,逐步走向微创的今天。一批有着共同报国梦想的海归生力军聚到了上海微创的旗下——
张一博士(现任上海微创总裁)来了,这位介入器械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权威专家,带来了他在美国多家知名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工作时练就和掌握的核心技术和研发、生产经验,带来了在医疗器械行业里的丰富人脉资源,更有他对该新型行业的战略思考和独到的管理理念;
张捷(现任常务副总裁)来了,带来的是他作为EMBA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还有在多家科技公司被验证的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七一(现任技术副总裁)来了,带来了他在国外工作多年的技术开发管理经验;
徐益民(现任品质副总裁)来了,带来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与当地政府机关、社会各界的沟通能力以及对一份新事业的执著追求;
刘道志博士(现任研究中心主任)来了,比他牛津大学博士后“头衔”更吸引人的是,他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及澳大利亚长达8年的工作经验,拥有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及中国发明专利近10项;
汪立(市场部副总裁)来了,在美国就读大学,并取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在GUldant,MedtroniC和BostonScientific担任亚洲及中国区市场、销售部主管。具备医疗器械行业数年的销售领导经验,精通对销售人员丰富的系统营销体系培训,并带领销售团队完成销售计划。熟悉医疗器械行业的整套销售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
赵瑞林(战略发展部副总裁)来了,这位美国MIT工学硕士,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沃顿工商管理硕士,集美国数家名牌大学学位于一身的国之骄子,带来了他在美国二家最大介入医疗器械公司作战略规划的经验。
……
他们不仅带来了报国之热情,更带来了报国之技术和能力。他们在技术上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对该行业的发展极其敏锐。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真诚合作、互补共赢的价值观,使他们团结务实。和谐而创新的团队一旦形成,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便喷薄而出:
公司先后推出自主研发产品大动脉覆膜支架、颅内动脉支架等系统产品,成为这些产品第一家国产厂家;
公司研发、生产的主要用于冠心病治 疗的PTCA球囊扩张导管获日本厚生省注册进口准入证。这标志着上海微创的产品敲开了日本大门,正式进入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对上海微创乃至我国介入医疗器械发展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准上市,从而一举打破了进口同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而此前只有两家跨国大公司掌握该项技术,上海微创成为全球第三家;
公司的核心产品冠状动脉支架系统,过去曾被国家连续列入“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但其核心技术难题一直未解决。微创公司通过引进人才,自主研发,攻克了该项难关,生产出国内首个冠脉支架系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拥有雄厚的市场潜力;
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使上海微创受到资本市场,乃至国际资本的追捧。张江创投增资、深圳创新和上实医药科技入股,国际著名制药公司日本大冢的注资,更使得上海微创迈向国际化平台。
如今,微创主要产品有药物洗脱支架、冠状支架系统、球囊(PTCA)扩张导管、血管造影导管、导引导管及其相关附件、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等支撑型人造血管支架、各种管腔支架及支架置入器、心胸外科用牵开器及颈椎盘假体等手术器械。这些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也标志着微创正在向世界级的医疗集团发展。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有:治疗肝癌和妇科肿瘤的超低温手术冷冻刀等多种高科技微创伤介入治疗产品。
上海微创把知识产权建设放在与研发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了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创造一流的专利技术,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使之转化为产品,将专利技术真正落实到生产中,为公司创造价值财富。近年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具体落实知识产权工作的进行。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利,在微创创立至今的6年里,共申请33项专利,美国专利2项,PCT国际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公司拥有注册商标15项,其中微创、MicroPort、Mustang、Firebird等品牌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在上海微创在北京等地设立了数家分公司,在欧洲荷兰设立了微创国际公司及美国设立了美国微创等。上海微创成为浦东张江这块热土上留学生创业的一个经典传奇。
价廉质优,产品造福万家
5月10日,在市政府隆重举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微创公司的“PTCA球囊导管及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含药物支架)”荣获200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微创人的骄傲和荣誉,更是广大病人的福音。
综观微创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这些创新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
首先,带来了医疗的进步,“微创”,顾名思义,创伤微小。微创介入医疗是当今两大前沿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渗透同步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国际上最高的手术水平,也是全世界医疗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费用也明显降低。
其次,在致力于中国人用得起高档医疗器械上迈出了实在的步伐。上海微创的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左右,但质量却毫不逊色。经一批知名医院的临床使用,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使病人减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使国家紧缺的医保费用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再次,上海微创优良的产品和低廉的价格,打破了进口产品独霸天下的垄断局面,迫使海外同行降价,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跌去了一半多。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垄断,进口支架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欧美市场高出一倍。比如,2000年时一个普通金属支架在欧美的售价仅为800—900美元,而在中国售价竟高达2000美元,如今降到1000美元左右。
上海微创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止于此,公司的研发和产业化还促进了我国微创伤介入器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高科技产业如新型材料、电子、精密机械、缓释医药等行业的发展,率先制定了多项标准,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发展及完善。
微创始终以创建“一个属于医生和病人的品牌”为己任,高举民族工业的大旗,以继续研发、生产“普通中国人承担得起的高档医疗产品”为方向,他们依然脚踏实地地努力着。“我要让民族的精华强盛起来,我希望可爱的中华健康发展起来。”这是常博士的誓言,也是微创人的心声。
回首上海微创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为报国踏实耕耘、自主创新的过程。
归去来兮,常博创建微创
常兆华,出生于山东省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更促使他刻苦读书。小时候,学校离家20多公里路,他就天天住在学校,宿舍是用学校猪圈简单改造成的,条件很不好,但他为了多读一些书,周末也不回家。平时就托同学把干粮之类的食物捎来,每日他喝着玉米面面糊,就着咸菜、窝头,吃得很香。青山不老,天道酬勤,1979年他考取了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刚进大学时,由于没学过英语,他英语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一年后,他便是全班第一,第三年全系第一……。总结他的学习经验,就是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凭借着这股刻苦拼搏的劲头,他在机械学院动力系读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轻松”地走来。
1987年,他赴美留学,攻读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从学机械到攻读生物学,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他一边补本科生的课,一边读博士生的书,常兆华为此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在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系,他是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当时外国老师和留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偏见很大。实验室中最好的仪器他用不上,做实验的时间他总是最晚的。轮给他的基本都是晚上12点以后,凌晨4点左右回寝室,睡一两个小时就要起床读书。这种情况,他默默地坚持了两年。而此间,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并获5项专利!实验室里15个同学,都是世界各地的精英,而他一个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是他们总和的两倍。有为才有位!正是他辛勤的努力,改变了大家对中国学生的偏见,也开辟了自己的天空。从此,实验室仪器随他用,实验时间由他选。常兆华赢得了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1992年他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
在美求学期间,常兆华曾前后出任美国两家NASDAQ上市公司副总裁;被邀以工程顾问的身份参与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数项重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破例被高薪聘请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研发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并主持了数项医疗器械的研究工作,为此获得了美国多项专利,成为美国数十家科技协会的会员;因为在微创伤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医疗器械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被多家地方科技协会单独邀请作主题演讲嘉宾……
在读书期间常兆华就获得了豪华汽车、现金和股票等许多重大物质奖励,辞职回国之前,他的年薪已达18万美元,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期权,还拥有自己的产等,且母亲、妻子也都接到了美国团聚。在一些人看来他可谓荣华富贵,前程似锦!
然而,身在异国他乡的常兆华时时心系祖国。每次回国探亲他都看到中国普通老百姓面对进口药价“望洋兴叹”,这让他心痛不已。1995年作为上海市政府特邀的全球有成就的25位海外学人代表之一的他,受到感召萌生了回国服务的想法;促使他最终下决心回国创业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国内一家医疗机械公司为开发微创心脏导管,从美国购进成套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在美国早已淘汰了。这家公司购买的设备不仅没有生产出一套合格的产品,更是白白浪费了600万美元。面对外国人这样欺负自己人,常兆华坐不住了。
1998年,常博士带着满腔的热情回到了上海,于5月份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独立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专门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医疗器械。那时,我国高端介入医疗器械100%靠国外进口。创业之初,常博士就萌发了自己的报国梦——建立一个属手中华民族的国际型医疗器械集团。
强将聚首,科技成果累累
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办公桌,以及3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几乎是常兆华创业之初的全部“家当”,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微创曾走过崎岖的道路,也曾经历过起死回生、从低谷崛起的过程,好在有一群海外归来的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常兆华克服了种种困难,逐步走向微创的今天。一批有着共同报国梦想的海归生力军聚到了上海微创的旗下——
张一博士(现任上海微创总裁)来了,这位介入器械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权威专家,带来了他在美国多家知名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工作时练就和掌握的核心技术和研发、生产经验,带来了在医疗器械行业里的丰富人脉资源,更有他对该新型行业的战略思考和独到的管理理念;
张捷(现任常务副总裁)来了,带来的是他作为EMBA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还有在多家科技公司被验证的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七一(现任技术副总裁)来了,带来了他在国外工作多年的技术开发管理经验;
徐益民(现任品质副总裁)来了,带来了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与当地政府机关、社会各界的沟通能力以及对一份新事业的执著追求;
刘道志博士(现任研究中心主任)来了,比他牛津大学博士后“头衔”更吸引人的是,他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及澳大利亚长达8年的工作经验,拥有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及中国发明专利近10项;
汪立(市场部副总裁)来了,在美国就读大学,并取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在GUldant,MedtroniC和BostonScientific担任亚洲及中国区市场、销售部主管。具备医疗器械行业数年的销售领导经验,精通对销售人员丰富的系统营销体系培训,并带领销售团队完成销售计划。熟悉医疗器械行业的整套销售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
赵瑞林(战略发展部副总裁)来了,这位美国MIT工学硕士,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沃顿工商管理硕士,集美国数家名牌大学学位于一身的国之骄子,带来了他在美国二家最大介入医疗器械公司作战略规划的经验。
……
他们不仅带来了报国之热情,更带来了报国之技术和能力。他们在技术上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对该行业的发展极其敏锐。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真诚合作、互补共赢的价值观,使他们团结务实。和谐而创新的团队一旦形成,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便喷薄而出:
公司先后推出自主研发产品大动脉覆膜支架、颅内动脉支架等系统产品,成为这些产品第一家国产厂家;
公司研发、生产的主要用于冠心病治 疗的PTCA球囊扩张导管获日本厚生省注册进口准入证。这标志着上海微创的产品敲开了日本大门,正式进入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这对上海微创乃至我国介入医疗器械发展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准上市,从而一举打破了进口同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而此前只有两家跨国大公司掌握该项技术,上海微创成为全球第三家;
公司的核心产品冠状动脉支架系统,过去曾被国家连续列入“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但其核心技术难题一直未解决。微创公司通过引进人才,自主研发,攻克了该项难关,生产出国内首个冠脉支架系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拥有雄厚的市场潜力;
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使上海微创受到资本市场,乃至国际资本的追捧。张江创投增资、深圳创新和上实医药科技入股,国际著名制药公司日本大冢的注资,更使得上海微创迈向国际化平台。
如今,微创主要产品有药物洗脱支架、冠状支架系统、球囊(PTCA)扩张导管、血管造影导管、导引导管及其相关附件、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等支撑型人造血管支架、各种管腔支架及支架置入器、心胸外科用牵开器及颈椎盘假体等手术器械。这些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也标志着微创正在向世界级的医疗集团发展。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有:治疗肝癌和妇科肿瘤的超低温手术冷冻刀等多种高科技微创伤介入治疗产品。
上海微创把知识产权建设放在与研发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了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创造一流的专利技术,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使之转化为产品,将专利技术真正落实到生产中,为公司创造价值财富。近年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具体落实知识产权工作的进行。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利,在微创创立至今的6年里,共申请33项专利,美国专利2项,PCT国际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公司拥有注册商标15项,其中微创、MicroPort、Mustang、Firebird等品牌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在上海微创在北京等地设立了数家分公司,在欧洲荷兰设立了微创国际公司及美国设立了美国微创等。上海微创成为浦东张江这块热土上留学生创业的一个经典传奇。
价廉质优,产品造福万家
5月10日,在市政府隆重举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微创公司的“PTCA球囊导管及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含药物支架)”荣获200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微创人的骄傲和荣誉,更是广大病人的福音。
综观微创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这些创新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
首先,带来了医疗的进步,“微创”,顾名思义,创伤微小。微创介入医疗是当今两大前沿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渗透同步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国际上最高的手术水平,也是全世界医疗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费用也明显降低。
其次,在致力于中国人用得起高档医疗器械上迈出了实在的步伐。上海微创的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左右,但质量却毫不逊色。经一批知名医院的临床使用,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不仅使病人减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使国家紧缺的医保费用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再次,上海微创优良的产品和低廉的价格,打破了进口产品独霸天下的垄断局面,迫使海外同行降价,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跌去了一半多。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垄断,进口支架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欧美市场高出一倍。比如,2000年时一个普通金属支架在欧美的售价仅为800—900美元,而在中国售价竟高达2000美元,如今降到1000美元左右。
上海微创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止于此,公司的研发和产业化还促进了我国微创伤介入器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高科技产业如新型材料、电子、精密机械、缓释医药等行业的发展,率先制定了多项标准,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发展及完善。
微创始终以创建“一个属于医生和病人的品牌”为己任,高举民族工业的大旗,以继续研发、生产“普通中国人承担得起的高档医疗产品”为方向,他们依然脚踏实地地努力着。“我要让民族的精华强盛起来,我希望可爱的中华健康发展起来。”这是常博士的誓言,也是微创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