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全方位获取语言信息、立体化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才能引领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落到实处,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功夫在课前,做好阅读交流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前,学生往往对要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就某本书进行细致的指导。我想至少达到以下目标。
  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学生宁愿每天花两小时看电视、聊天,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面对网络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因此,我们要想促进学生阅读的实效,首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选的方法也不外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奇妙的世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学生自然走近课外阅读。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六年级学生对这本名著还是有些了解的,但多数了解是片面的,有些甚至张冠李戴。看到这一点,我就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本着正本清源的思想,我将游戏情节与名著内容相比较,同时还告之以历史真实。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名著提起了兴趣,也逐渐认真地读书了。
  2.训练良好的读书方法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也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按由浅入深的原则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初级阅读:主要读出基本的字句,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
  (2)检视阅读(略读):了解关键情节,叙事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3)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做批注,做摘要、笔记。写读后感等等。
  (4)比较阅读:同时读几本不同观点的评论,再读一些历史书籍,如《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了解历史真相,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升华在课内,把握阅读交流方向
  小学生虽已有了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的阅读常常带着盲目性,易受自己的思想认识、兴趣取向,社会不良倾向等等的影响。因此,在阅读交流的课堂上,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学生阅读交流的价值观取向。如何把握住这种方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精心设定话题
  阅读交流会中的讨论是核心环节,讨论效果取决于话题的设定是否合适。比如《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值得讨论的话题很多,而我所选择的话题是对“三国英雄”的再认识,贴近学生生话,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我牢牢地把握方向,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所谓英雄是“胸怀天下,惩恶扬善,为民请命”的人,目的是使学生对英雄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受原著“抑曹扬刘”的这种封建正统观的影响。
  2.关注内容交流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多元的,除了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外,还有语言风格、表现形式等的影响。作为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对这些作适当的渗透与引领。
  我在上阅读交流课时,就引入了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目的除了通过诗歌来认识曹操的志向,感受曹操的英雄品质之外,还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四言诗的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等,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一些准备。课堂上我还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大气磅礴,尝试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说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影响在课外,享受阅读交流乐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我认为阅读课更应注重课外的影响。
  1.适度拓展
  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仅靠一节课,或一个月的交流远远不够。我认为阅读交流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促使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再挖掘、再思考,从而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课后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阅读课上,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如下。
  (1)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其他英雄人物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写一篇读后感。
  (2)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了解历史和英雄人物。
  2.建立平台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后,我们还应该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把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同伴们听,把他们的阅读成果汇报给同伴们看。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实现了“内在”语言积累的“外化”。成果的汇报形式无疑是多样的,从课前的“谈天说地”到“读书园地”墙报到各式各样的比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欣赏表演、交流辩论会、自办小报展等等。
  总之,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远航。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想首先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并开启那扇阅读之窗,让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这样,学生才能爱上书籍,自觉地去“经典”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摘 要]“1 1”微群阅读即围绕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把一个文本和另一个文本组群教学。这是提高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全新尝试,其特点是切入点小、方向明确、便于操作。微群阅读可以通过平行阅读、一主一次阅读、一动一静阅读等途径,让学生在两个文本中恣意行走,不断引发他们的思辨,提高他们筛选、判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从容应对信息爆炸的新时代。  [关键词]微群阅读 核心素养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
设计理念    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结构意识来解读课文,从而落实编者的意图。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作为教材的文本的价值提升,更加强调了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本。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 教科书编者 单元结构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3  前些日子去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看出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充分地读书,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我们很多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却没有引导学生去感悟,也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恍然大悟”“涵泳品味”“妙由心悟”等
“提问法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钱梦龙语)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教师对提问作用的认识,对问题的设计以及提问中的行为等,都关系到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人们常说:“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一、透视语文课堂上的“不智”之问  1. 提问目的缺乏指向性  提问目的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头号杀手:有的提问从头到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体现,因此,教师要在关键处用足工夫,把阅读和技巧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问 重点词语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1  是否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现阶段语文水平的直接呈现,也制约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要实现阅读的突破,教师就要注意在关键处用
[摘 要]对情景交融的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说话情境;借助“宝塔诗”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以生活经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如此教学才能用活文本资源,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图文结合 宝塔诗 写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81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课文生动地讲
[摘 要]目前,第一学段写字课堂中存在“苦行僧修行”式、“依葫芦画瓢”式和“一锅煮粗暴”式等不符合学情特点的教学,这导致学生写字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这种现象,可采取以俗解雅、由表及里、因“迹”施教等策略,构建高效的写字课堂,让学生爱上写字。  [关键词]第一学段 写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摘 要]逆向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或改变思维方向,通过结论来分析形成结果的原因和根据,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要学习的内容的方法。运用逆向阅读法进行教学,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后羿射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82  在語文教学中,说起阅读教学、解读文本等,大多数教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