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校院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智慧校院”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实时数据集散中心和无线移动终端等新一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实时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能支撑,智慧管理和知识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校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改变校院教职员工的交往、沟通、表达和工作等方式,将教学、科研、学员服务、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资源共享等各类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反馈,为使用者提供决策辅助手段,为校院创造开放、创新和民主氛围,以期达到和谐校院的文化氛围。扎实研究和解决“智慧校院”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将有效推动信息化和图书馆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智慧校院”;信息化和图书馆;科学发展;
中途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26-02《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院”建设是各级党校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党校系统建设“智慧校院”意义重大,它是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党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党校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建设“智慧校院”是在智慧化管理、知识管理中不断引领干部教育向现代化、开放型、研究性、交互式发展。“智慧校院”辐射了校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以及所包含的硬件、软件、数据、网站等技术元素。近年来,中央党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有效利用现代沟通手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整合资源,推动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发展。
“智慧校院”建设是校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实施规划的核心。我校“智慧校院”建设紧密结合《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要求精神,紧紧围绕党校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研究,突出讲政治、顾大局、求实效,着力加强“智慧校院”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发挥信息化和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平台、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扎实研究和解决“智慧校院”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将有效推动信息化和图书馆工作科学发展。
一、“智慧校院”的内涵与外延
(一)“智慧校院”的内涵。“智慧校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刚刚起步的应用实践的探索。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实时数据集散中心和无线移动终端等新一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实时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能支撑,智慧管理和知识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校院科学发展新模式。
“智慧校院”通过改变校院相关人的交往、沟通、表达和工作等方式,对于包括教学、培训、科研、学员服务、后勤及行政管理、资源共享在内的各类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反馈,并能智慧化的收集和汇总需求及反馈,通过知识管理手段将各类服务和管理岗位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模拟,为领导提供决策辅助手段,为校院创造开放、创新和民主氛围,以期达到和谐校院的文化目标。
“智慧校院”首先是一个管理概念。校院各子系统间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运作,更合理、节约的利用资源,及时评估投入和效益产出,做出最合适的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
“智慧校院”其次是一个人文概念。通过技术支持、业务流程再造、创新意识培养和民主决策,使应用系统初步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帮助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并能有效总结和积累智慧,以促进智慧校院的螺旋式上升,创建“和谐校院”。
(二)“智慧校院”的外延。“智慧校院”建设是系统工程,决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建设。它的最基础层面是技术,统领重点建设和应用的仍然是理念。“智慧校院”包括了几乎所有与弱电、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系统、硬件、软件,特别是与应用系统相关的工作流程、历史数据等。它将各类设施通过网络、软件接口、统一管理平台等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将原有隔离的、互不统属的信息综合,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并通过一定的结构组织并展示。其关键不仅在于统一,更在于发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慧校院”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心将是工程技术领域与人文领域的“并驾齐驱”。
二、完善相关的运行维护机制,保障 “智慧校院”建设
智慧校院将面临着基础设施多、应用系统多、权限角色复杂等新的环境。为了满足“智慧校院”良好运行管理要求, 需要建立全新的运行维护体系来保障智慧校院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管理职能,完善信息化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各应用部门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建设、管理、应用良性互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三、科学规划,创建与各级党校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校院”
一般而言,“智慧校院”的核心特征应当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二是将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校院的各个业务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协作和融合,三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为校院与外部世界提供交互性的服务。“智慧校院”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创建“智慧校院”包括以下重点工作。
(一)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智慧校院”建设,要遵循需求牵引、统筹规划、阶段发展、择优支持的原则。要加强“智慧校院”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协调,做好顶层设计。
以《盐城市委党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新校区建设,对我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和实现“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为“一个目标”、“三大平台”、“九大项目”,即:为实现“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建设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平台、高效实用的应用管理软件平台以及特色资源服务平台,具体实施基础设施、应用管理软件、VPN虚拟专网升级推广、V2远程教学与视频会议系统升级、门户网站升级改版、教学仿真系统、盐城市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图书馆转型发展等项目。按照基础建设年、全面推进年、优化提升年的实施步骤,到2017年基本实现“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
(二)周密规划,改善智慧基础设施。校院基础设施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让学员和教职员工充分体验到有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3G移动网等带来的便利。(下转25页)
(上接26页)
智慧校院的基础环境要求不仅局限于校院的弱电和应用系统,更应该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建筑要求节能、环保强调人的舒适度、日常运行费用的建设费用的平衡,其中包括动力、排水排污、采光、空调等多方面的智慧技术应用。 安全系统要求自动发现、涵盖广泛、及时报警、快速处理和应急保障。 交通和停车系统需要快速通畅、及时疏散、流量控制等要求。
(三)利用智慧校园门户网站平台,加强数字图书馆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新四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铁军”精神。目前国内尚缺少全面研究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专题数据库,将新四军成立、发展、演变的历史与具体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利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制作成新四军“铁军精神”研究数据库意义重大。三是建立网上干部教育平台,依靠网络平台,建设网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阵地。通过筹建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四)知识管理,共享智慧信息资源服务。如前文所述,“智慧校院”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信息资源的综合、有效管理。因此,“智慧校院”需要相关信息资源能达到一定的量和质。其“量”是指需要在相关的应用系统中存在着有效的当前和历史数据。其“质”是指所存在的数据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使之能被系统所分析和汇总。因此数据需要规范化、可识别、有保障、可共享。这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同时,为了保证数据间的共享共建和合法使用,可以应用云存储技术,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使之用较少的资源,较便利的方式整合和利用数据。
(五)改革创新,推进智慧校院的体制机制建设。“智慧校院”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来达到提高管理水品和服务水平,其必然会改变工作流程,由此还可能会改变一些部门的职能。同时,这一项工作的推进同以往的一些变革不同之处在于其变革的直接来源并非自于业务自身变化,而是通过对业务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归纳。因此,其所需要的分析和综合职能,是目前校院内所有部门都所没有的。如何协调部门之间流程,如何协调不同应用系统间矛盾,协调不同数据间的差异,都需要存在一个实体和体系去操作和推动。因此,其体制和机制的建设是创建“智慧校院”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该实体的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六)创造条件,完善智慧校院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智慧校院”,乃至创建“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都是亘古未有的工作。这一项工作需要党校、行政学院去实践去探索。其工作工程中必定会存在阻力和困难,甚至会走弯路,犯错误。就像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大政策一样,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应该积极的探索。无论在校内,还是在信息化管理部门,更需要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既促进发展,又能包容失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委党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z]
[2]《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十二五规划纲要》
[3]张琳.推进“智慧校院”下的数字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j]前沿2012(14)
关键词:“智慧校院”;信息化和图书馆;科学发展;
中途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26-02《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院”建设是各级党校落实《党校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党校系统建设“智慧校院”意义重大,它是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党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党校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建设“智慧校院”是在智慧化管理、知识管理中不断引领干部教育向现代化、开放型、研究性、交互式发展。“智慧校院”辐射了校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以及所包含的硬件、软件、数据、网站等技术元素。近年来,中央党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有效利用现代沟通手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整合资源,推动传统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发展。
“智慧校院”建设是校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实施规划的核心。我校“智慧校院”建设紧密结合《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要求精神,紧紧围绕党校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研究,突出讲政治、顾大局、求实效,着力加强“智慧校院”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发挥信息化和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平台、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扎实研究和解决“智慧校院”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将有效推动信息化和图书馆工作科学发展。
一、“智慧校院”的内涵与外延
(一)“智慧校院”的内涵。“智慧校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刚刚起步的应用实践的探索。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实时数据集散中心和无线移动终端等新一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实时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能支撑,智慧管理和知识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校院科学发展新模式。
“智慧校院”通过改变校院相关人的交往、沟通、表达和工作等方式,对于包括教学、培训、科研、学员服务、后勤及行政管理、资源共享在内的各类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反馈,并能智慧化的收集和汇总需求及反馈,通过知识管理手段将各类服务和管理岗位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模拟,为领导提供决策辅助手段,为校院创造开放、创新和民主氛围,以期达到和谐校院的文化目标。
“智慧校院”首先是一个管理概念。校院各子系统间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运作,更合理、节约的利用资源,及时评估投入和效益产出,做出最合适的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
“智慧校院”其次是一个人文概念。通过技术支持、业务流程再造、创新意识培养和民主决策,使应用系统初步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帮助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并能有效总结和积累智慧,以促进智慧校院的螺旋式上升,创建“和谐校院”。
(二)“智慧校院”的外延。“智慧校院”建设是系统工程,决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建设。它的最基础层面是技术,统领重点建设和应用的仍然是理念。“智慧校院”包括了几乎所有与弱电、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系统、硬件、软件,特别是与应用系统相关的工作流程、历史数据等。它将各类设施通过网络、软件接口、统一管理平台等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将原有隔离的、互不统属的信息综合,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并通过一定的结构组织并展示。其关键不仅在于统一,更在于发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慧校院”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心将是工程技术领域与人文领域的“并驾齐驱”。
二、完善相关的运行维护机制,保障 “智慧校院”建设
智慧校院将面临着基础设施多、应用系统多、权限角色复杂等新的环境。为了满足“智慧校院”良好运行管理要求, 需要建立全新的运行维护体系来保障智慧校院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管理职能,完善信息化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各应用部门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建设、管理、应用良性互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三、科学规划,创建与各级党校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校院”
一般而言,“智慧校院”的核心特征应当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二是将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校院的各个业务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协作和融合,三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为校院与外部世界提供交互性的服务。“智慧校院”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创建“智慧校院”包括以下重点工作。
(一)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智慧校院”建设,要遵循需求牵引、统筹规划、阶段发展、择优支持的原则。要加强“智慧校院”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协调,做好顶层设计。
以《盐城市委党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新校区建设,对我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和实现“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为“一个目标”、“三大平台”、“九大项目”,即:为实现“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建设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平台、高效实用的应用管理软件平台以及特色资源服务平台,具体实施基础设施、应用管理软件、VPN虚拟专网升级推广、V2远程教学与视频会议系统升级、门户网站升级改版、教学仿真系统、盐城市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图书馆转型发展等项目。按照基础建设年、全面推进年、优化提升年的实施步骤,到2017年基本实现“智慧校园”的总体目标。
(二)周密规划,改善智慧基础设施。校院基础设施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让学员和教职员工充分体验到有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3G移动网等带来的便利。(下转25页)
(上接26页)
智慧校院的基础环境要求不仅局限于校院的弱电和应用系统,更应该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建筑要求节能、环保强调人的舒适度、日常运行费用的建设费用的平衡,其中包括动力、排水排污、采光、空调等多方面的智慧技术应用。 安全系统要求自动发现、涵盖广泛、及时报警、快速处理和应急保障。 交通和停车系统需要快速通畅、及时疏散、流量控制等要求。
(三)利用智慧校园门户网站平台,加强数字图书馆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新四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铁军”精神。目前国内尚缺少全面研究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专题数据库,将新四军成立、发展、演变的历史与具体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利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制作成新四军“铁军精神”研究数据库意义重大。三是建立网上干部教育平台,依靠网络平台,建设网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阵地。通过筹建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四)知识管理,共享智慧信息资源服务。如前文所述,“智慧校院”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信息资源的综合、有效管理。因此,“智慧校院”需要相关信息资源能达到一定的量和质。其“量”是指需要在相关的应用系统中存在着有效的当前和历史数据。其“质”是指所存在的数据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使之能被系统所分析和汇总。因此数据需要规范化、可识别、有保障、可共享。这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同时,为了保证数据间的共享共建和合法使用,可以应用云存储技术,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使之用较少的资源,较便利的方式整合和利用数据。
(五)改革创新,推进智慧校院的体制机制建设。“智慧校院”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来达到提高管理水品和服务水平,其必然会改变工作流程,由此还可能会改变一些部门的职能。同时,这一项工作的推进同以往的一些变革不同之处在于其变革的直接来源并非自于业务自身变化,而是通过对业务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归纳。因此,其所需要的分析和综合职能,是目前校院内所有部门都所没有的。如何协调部门之间流程,如何协调不同应用系统间矛盾,协调不同数据间的差异,都需要存在一个实体和体系去操作和推动。因此,其体制和机制的建设是创建“智慧校院”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该实体的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六)创造条件,完善智慧校院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智慧校院”,乃至创建“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都是亘古未有的工作。这一项工作需要党校、行政学院去实践去探索。其工作工程中必定会存在阻力和困难,甚至会走弯路,犯错误。就像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大政策一样,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应该积极的探索。无论在校内,还是在信息化管理部门,更需要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既促进发展,又能包容失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委党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z]
[2]《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十二五规划纲要》
[3]张琳.推进“智慧校院”下的数字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j]前沿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