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最近发展区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行,教育理念地不断更新,区域活动已成为了一种新形势下的教育形式。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一个让幼儿园展示各种技能的平台。
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对幼儿而言区域活动是自由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教师而言,区域的布置也好,材料的投入也罢都应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教育要求,一系列的创设和投入都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探索。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操作材料的操作。
操作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托。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的兴致。如:表演区中的时装秀,益智区中的棋类游戏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幼儿所不陌生,而且容易操作,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作为教师,又该如何通过预设投放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操作行为,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呢?结合我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
一、材料的层次性。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孩子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孩子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这就是人所皆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就是说区域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上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在同一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中即也呈现其差异。如:数学区中,要求中班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并学会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简易方法,所以在材料投放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图形与数字”(根据图谱上的图形与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图形摆放在图谱上)、“有序的花”(将花按一定的颜色规律插到泡沫板上)等。而大班幼儿在已掌握简单数理概念的认知活动外,还应学会简单的运用,所以在区角中教师投放的材料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数字填空”(将纸板中缺少的数字按正确的顺序补充完整)、“毛毛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添加虫的身躯,目的在于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等。
其次,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如:大班美工区以“有趣的复制”为主题投放了各类相关材料,根据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在材料摆放中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现成的直接可复制的、有提供瓜果要进行雕刻后复制的、还有用糖纸搓成团后进行印染的等。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
二、材料的数量化。
区角投放的材料不能五花八门、但也不能过于单一,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同时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这样就可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去选择和操作。按班内幼儿在每个活动区中人数计算,确定本班幼儿每个区域中材料投放的数量。比如,小班设计了图书角、娃娃家、生活区、建构区、益智区,每个区角按5个人的比例进行材料分配。按照现成的及家长共同收集来的材料,在相应的区域中设置了多套操作活动。如益智区有活动三种(分类、点数对应、数字镂空板)、建构区有玩具五类、生活区有活动六种(喂食、折毛巾、扣纽扣等)。
三、材料的動态性。
区角的材料除了有一定的数量化外,也不能够一尘不变,而应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其呈现动态性。
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有一些是相对静态式区角,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进行有的放矢,例如:益智区、数学区等。而有些区角是处于动态的,它的内容经常性地与主题密切联系,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更换、深入而不断变化、调整,如:美工区、科学区等。区角中我们可以将主题中一些操作性、探究性为主的内容投放其中,主题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物品、新累积的经验等也可放入其中,并授予其新的目标和要求。
此外,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区角里的任务或这这一区角主题长时间的未被理睬,那么教师就应该考虑调整材料了。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短,老师就要利用新鲜的材料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之不产生厌烦、乏味感。
四、材料的低结构性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域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于是我们特向家长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孩子们制作成件件工艺品,有的被孩子们搭建成了座座高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角中的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之一,也是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要保证。选择生动、有趣、可操作性的材料,依据实际情况投放区角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欲望,推进其自己探索的意识,让材料来说话、让材料来影响幼儿,不失为材料投放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最近发展区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行,教育理念地不断更新,区域活动已成为了一种新形势下的教育形式。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一个让幼儿园展示各种技能的平台。
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对幼儿而言区域活动是自由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教师而言,区域的布置也好,材料的投入也罢都应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教育要求,一系列的创设和投入都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探索。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操作材料的操作。
操作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托。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的兴致。如:表演区中的时装秀,益智区中的棋类游戏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幼儿所不陌生,而且容易操作,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作为教师,又该如何通过预设投放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操作行为,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呢?结合我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
一、材料的层次性。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孩子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孩子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这就是人所皆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就是说区域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上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在同一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中即也呈现其差异。如:数学区中,要求中班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并学会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简易方法,所以在材料投放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图形与数字”(根据图谱上的图形与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图形摆放在图谱上)、“有序的花”(将花按一定的颜色规律插到泡沫板上)等。而大班幼儿在已掌握简单数理概念的认知活动外,还应学会简单的运用,所以在区角中教师投放的材料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数字填空”(将纸板中缺少的数字按正确的顺序补充完整)、“毛毛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添加虫的身躯,目的在于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等。
其次,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如:大班美工区以“有趣的复制”为主题投放了各类相关材料,根据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在材料摆放中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现成的直接可复制的、有提供瓜果要进行雕刻后复制的、还有用糖纸搓成团后进行印染的等。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
二、材料的数量化。
区角投放的材料不能五花八门、但也不能过于单一,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同时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这样就可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去选择和操作。按班内幼儿在每个活动区中人数计算,确定本班幼儿每个区域中材料投放的数量。比如,小班设计了图书角、娃娃家、生活区、建构区、益智区,每个区角按5个人的比例进行材料分配。按照现成的及家长共同收集来的材料,在相应的区域中设置了多套操作活动。如益智区有活动三种(分类、点数对应、数字镂空板)、建构区有玩具五类、生活区有活动六种(喂食、折毛巾、扣纽扣等)。
三、材料的動态性。
区角的材料除了有一定的数量化外,也不能够一尘不变,而应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其呈现动态性。
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有一些是相对静态式区角,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进行有的放矢,例如:益智区、数学区等。而有些区角是处于动态的,它的内容经常性地与主题密切联系,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更换、深入而不断变化、调整,如:美工区、科学区等。区角中我们可以将主题中一些操作性、探究性为主的内容投放其中,主题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物品、新累积的经验等也可放入其中,并授予其新的目标和要求。
此外,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区角里的任务或这这一区角主题长时间的未被理睬,那么教师就应该考虑调整材料了。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短,老师就要利用新鲜的材料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之不产生厌烦、乏味感。
四、材料的低结构性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域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于是我们特向家长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孩子们制作成件件工艺品,有的被孩子们搭建成了座座高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角中的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之一,也是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要保证。选择生动、有趣、可操作性的材料,依据实际情况投放区角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欲望,推进其自己探索的意识,让材料来说话、让材料来影响幼儿,不失为材料投放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