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基于此,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制约因素,关注阅读教学的指导原则,进而形成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指导小学教师的工作实践、推动小学阅读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板块主要包含四个板块:听、说、读、写,而这之中的阅读板块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语文学科知识掌握,对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学”与“教”发展不均衡。这里的“学”指的是学生自主式学习,“教”指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及知识的教授。新课改提倡“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部分教师对此理解过于片面,过于关注学生自主阅读,忽视了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的相互融合,导致学生知识吸收过程中“学”与“教”不均衡,学生在理解不充分、迷茫的过程中进行了“自主”学习,导致重点知识理解程度不够,学习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二)教学方法单一。结合实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偏向于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第一,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概括及解释;第二,对阅读文本分段阐述;第三,勾画重点词、句让学生熟记并书写。甚至部分教师使用多年前的教学方案,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阅读课堂过于呆板、呈现教条化,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将课堂知识同当前环境背景有效结合从而达到灵活、高效讲解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深度不足。学生的阅读教学其中的一个特点是文本文字量较大,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师的讲解需要深入浅出,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至于错失良好的教学时机。同时,教师为了便于分析,习惯于进行“标准化”式的答案讲解,过于注重量的达标而忽略了质的提升,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局限,学生创新能力较低。因此,阅读教学要得到质的提升,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重点及学生特色,积极拓展教学信息吸引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原则
(一)分层指导原则。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年级之间呈现较大的分层现象,低年级的学生专注力低、识字能力较差,甚至一开始独自阅读较为吃力,而中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增加,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因此,针对这种差异,阅读教学指导也应该实现分层。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图画、故事等形式构建有趣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完成对字、词、段的理解;讲解语气采用抑扬顿挫的形式,简短、丰富、有感染力,结合贴合实际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较快进入情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主要采取引导式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带有疑问、目的进行阅读,通过文本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感悟,解决疑问,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增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阅读需求及阅读范围上,更多地给予学生开放、自主选择地机会,鼓励学生对自身的阅读结果进行总结、展示。
(二)讲解与表演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教学除了要开拓学生视野,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文本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将其中的积极思想内化为自身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讲解与适当的表演相互结合,学生接受效果更为明显。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采用讲述的方式表现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遗漏的部分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其他学生也能够跟着故事线索清晰地把握故事思路及脉络。《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理解起来较为容易,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含义,学生通过这种参与式的表演实现与文本故事的融合,理解更加深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把握语文知识,形成阅读能力并開阔眼界;第二,结合学生实际及生活实际,增强语文应用实践素养,将能力活用于实践;第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吸收阅读文本的积极因素,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
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注意要结合学生特点、能力及学习要求,使教学目标更加科学,符合实际。
(二)把握教学关键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方式是否能够结合学生特性灵活运用,对能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师内容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前的主客观因素,包括学生的实际特色、个人的教学偏好、学校的基础设施等等,通过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自身的特色及优势发挥出来。比如《瀑布》这篇课文,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画面、声音,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瀑布的壮观、瀑布的声音,真听、真看、真感受,跟随作者进入到绝美的瀑布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提倡反复阅读,深入文本内涵
阅读教学不能是“囫囵吞枣”式的,不能仅仅将文本泛读、追求量化,而应该在反复阅读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为学生答疑,与学生开放式探讨,在反复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深义,深化文本的内涵。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充分赋予学生朗读、自主、想象的空间和权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实践,努力寻求合适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及文化素养,进而促进阅读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逄海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现代交际,2016(21):179.
[2]丁俊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OL].中国培训: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板块主要包含四个板块:听、说、读、写,而这之中的阅读板块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语文学科知识掌握,对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学”与“教”发展不均衡。这里的“学”指的是学生自主式学习,“教”指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及知识的教授。新课改提倡“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部分教师对此理解过于片面,过于关注学生自主阅读,忽视了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的相互融合,导致学生知识吸收过程中“学”与“教”不均衡,学生在理解不充分、迷茫的过程中进行了“自主”学习,导致重点知识理解程度不够,学习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二)教学方法单一。结合实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偏向于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第一,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概括及解释;第二,对阅读文本分段阐述;第三,勾画重点词、句让学生熟记并书写。甚至部分教师使用多年前的教学方案,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阅读课堂过于呆板、呈现教条化,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将课堂知识同当前环境背景有效结合从而达到灵活、高效讲解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深度不足。学生的阅读教学其中的一个特点是文本文字量较大,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师的讲解需要深入浅出,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至于错失良好的教学时机。同时,教师为了便于分析,习惯于进行“标准化”式的答案讲解,过于注重量的达标而忽略了质的提升,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局限,学生创新能力较低。因此,阅读教学要得到质的提升,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重点及学生特色,积极拓展教学信息吸引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原则
(一)分层指导原则。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年级之间呈现较大的分层现象,低年级的学生专注力低、识字能力较差,甚至一开始独自阅读较为吃力,而中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增加,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因此,针对这种差异,阅读教学指导也应该实现分层。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图画、故事等形式构建有趣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完成对字、词、段的理解;讲解语气采用抑扬顿挫的形式,简短、丰富、有感染力,结合贴合实际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较快进入情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主要采取引导式的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带有疑问、目的进行阅读,通过文本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感悟,解决疑问,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增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在阅读需求及阅读范围上,更多地给予学生开放、自主选择地机会,鼓励学生对自身的阅读结果进行总结、展示。
(二)讲解与表演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教学除了要开拓学生视野,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文本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将其中的积极思想内化为自身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讲解与适当的表演相互结合,学生接受效果更为明显。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采用讲述的方式表现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遗漏的部分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其他学生也能够跟着故事线索清晰地把握故事思路及脉络。《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理解起来较为容易,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含义,学生通过这种参与式的表演实现与文本故事的融合,理解更加深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把握语文知识,形成阅读能力并開阔眼界;第二,结合学生实际及生活实际,增强语文应用实践素养,将能力活用于实践;第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吸收阅读文本的积极因素,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
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注意要结合学生特点、能力及学习要求,使教学目标更加科学,符合实际。
(二)把握教学关键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方式是否能够结合学生特性灵活运用,对能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师内容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前的主客观因素,包括学生的实际特色、个人的教学偏好、学校的基础设施等等,通过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自身的特色及优势发挥出来。比如《瀑布》这篇课文,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画面、声音,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瀑布的壮观、瀑布的声音,真听、真看、真感受,跟随作者进入到绝美的瀑布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提倡反复阅读,深入文本内涵
阅读教学不能是“囫囵吞枣”式的,不能仅仅将文本泛读、追求量化,而应该在反复阅读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为学生答疑,与学生开放式探讨,在反复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深义,深化文本的内涵。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充分赋予学生朗读、自主、想象的空间和权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实践,努力寻求合适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及文化素养,进而促进阅读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逄海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现代交际,2016(21):179.
[2]丁俊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OL].中国培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