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語言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声带以及思维等得到初步发展,正是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语言活动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教师要认真做好相关的组织和引导活动,切实提升幼儿的语言综合素质,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需要研讨的重点内容。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给教学活动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迫切的需求。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方法等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发挥借鉴参考价值。
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幼儿在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阶段,具有的语言能力基础是不一样的。同一阶段的不同的幼儿也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需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幼儿的具体学情特点为基础,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合理性的教学目标,并且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并不相符,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表达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教师要认真了解当前幼儿的语言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幼儿来园的过程中,就会有师幼之间的语言互动交流活动。小班的幼儿语言能力尚不发达,而且对幼儿园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时候,教师只需要用微笑的态度,和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快速引导他们进入园内其他活动即可。而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师幼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教师就可以适当拓展交谈内容,“在来园的路上看见什么”“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做什么游戏”等等,从而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锻炼和不断提升。还有,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教学大纲的培养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切不可面面俱到的要求,给幼儿留下足够的理解、运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幼儿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和进步。
二、进行良好的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语言理解
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表达,需要和具体的事物等对应起来,才能够发挥具体的指代作用。幼儿需要的就是把语言符号和事物内容结合起来,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迁移运用、灵活运用等综合能力,才能保证良好的工具运用效果。众所周知,这个阶段的幼儿直观、感性,独立的理性思维尚未发展起来。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语言理解效果,教师需要尽量给幼儿提供可视可触可感的情境环境,在综合感官感受的带动和引导下,提高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进而实现良好的运用效果。
比如,在《猴吃西瓜》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幼儿们需要简要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个人语言进行复述,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一定的认知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故事画面,利用声色光影的感官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体会和理解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故事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利用各种道具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角色代入的实践参与中,实现良好的语言理解,进而提高综合表达和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语言活动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现成的全面的语言背景环境,教师也需要做好相应的观察和指导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给予恰当的提问引导,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教师提问是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常规手段,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课堂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进而实现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经常充满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难以促进一定的逻辑顺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进步,对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结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要重视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理解科学提问的原则和方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知识,做好相关的引导和启发工作。
比如,在《花开歌》的学习活动中,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教师通常借助一定的问题进行导入。部分教师的提问就是“小朋友喜欢各种各样的花吗”,幼儿们的回答只有“喜欢”“不喜欢”两种情况,不会产生太多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的提问内容改成“生活中、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 小朋友见到过哪些,他们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幼儿们就会回顾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回顾接触过的花的名字和形状,并积极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这样即实现了语言能力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参与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总而言之,教师要注意问题提问的层次性和目的性,实现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进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表达兴趣,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如何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J].胡德宝.中外企业家.2015(03).
[2]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改进策略[J].刘丽萍.教师.2014(36).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需要研讨的重点内容。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给教学活动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迫切的需求。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方法等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发挥借鉴参考价值。
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幼儿在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阶段,具有的语言能力基础是不一样的。同一阶段的不同的幼儿也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需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幼儿的具体学情特点为基础,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合理性的教学目标,并且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并不相符,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表达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教师要认真了解当前幼儿的语言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幼儿来园的过程中,就会有师幼之间的语言互动交流活动。小班的幼儿语言能力尚不发达,而且对幼儿园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时候,教师只需要用微笑的态度,和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快速引导他们进入园内其他活动即可。而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师幼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教师就可以适当拓展交谈内容,“在来园的路上看见什么”“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做什么游戏”等等,从而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锻炼和不断提升。还有,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教学大纲的培养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切不可面面俱到的要求,给幼儿留下足够的理解、运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幼儿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和进步。
二、进行良好的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语言理解
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表达,需要和具体的事物等对应起来,才能够发挥具体的指代作用。幼儿需要的就是把语言符号和事物内容结合起来,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迁移运用、灵活运用等综合能力,才能保证良好的工具运用效果。众所周知,这个阶段的幼儿直观、感性,独立的理性思维尚未发展起来。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语言理解效果,教师需要尽量给幼儿提供可视可触可感的情境环境,在综合感官感受的带动和引导下,提高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进而实现良好的运用效果。
比如,在《猴吃西瓜》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幼儿们需要简要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个人语言进行复述,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一定的认知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故事画面,利用声色光影的感官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体会和理解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故事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利用各种道具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角色代入的实践参与中,实现良好的语言理解,进而提高综合表达和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语言活动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现成的全面的语言背景环境,教师也需要做好相应的观察和指导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给予恰当的提问引导,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教师提问是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常规手段,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课堂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进而实现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经常充满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难以促进一定的逻辑顺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进步,对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结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要重视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理解科学提问的原则和方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知识,做好相关的引导和启发工作。
比如,在《花开歌》的学习活动中,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教师通常借助一定的问题进行导入。部分教师的提问就是“小朋友喜欢各种各样的花吗”,幼儿们的回答只有“喜欢”“不喜欢”两种情况,不会产生太多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的提问内容改成“生活中、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 小朋友见到过哪些,他们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幼儿们就会回顾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回顾接触过的花的名字和形状,并积极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这样即实现了语言能力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参与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总而言之,教师要注意问题提问的层次性和目的性,实现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有效融合,进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表达兴趣,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如何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J].胡德宝.中外企业家.2015(03).
[2]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改进策略[J].刘丽萍.教师.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