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石油井生产或修井施工中,常常因为客观因素如套管损坏、地层砂上窜埋住管柱、机械振动和人为因素如碰泵不当、起下管误操作、设备失灵、工具损坏、上产措施出现偏差等等因素,造成管柱或井下工具脱落,引起各种井下落物。井下落物如果不及时捞出,将会对油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者可导致油井报废。而在修井打捞过程中,如果不掌握资料数据,盲目进行操作,不仅极可能造成失败,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打捞过程中,为了提高打捞效果,确保打捞成功率,运用“数据对比法”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数据对比法 修井打捞 具体运用
做为打捞施工来说,运用打捞前后管柱负荷数据对比法既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判断。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1 数据对比的实际应用效果
1.1 事故处理中的数据对比
2013年1月7日,锦45-019-220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油工碰泵操作不当,造成光杆落井,井口附近不见其踪影。1月8日,由我们安排队伍上修。在起出两根管后,发现以下没上来。这表明光杆及以下全井抽油杆已随脱落的管柱落到井底。根据管柱数据及井深数据来看,鱼顶(光杆头)距离井口应为200米,如果井内有砂,则鱼顶可能距离井口更近。第一次,在这个内径为Φ161mm的油井套管中,我们下入带Φ116mm喇叭口引鞋的光杆打捞器,再下入21根抽油杆,在156米深度处遇阻,反复进行打捞操作均不见捞获显示。我们分析,光杆在落井过程中已经被方卡子刮细了,应另想办法。于是,我们又下入Φ116mm三球打捞器,仍在原处遇阻。这一次,我们经过进行数据对比发现,三球打捞器外径116mm加上光杆接箍直径55mm应为171mm,大于套管内径161mm,如果两者并列的话肯定胀破套管跑到套管外面去了,而实际上三球打捞器和光杆接箍还均在套管内,并没到套管外面。我们分析,光杆没有顺着三球打捞器内腔进入到油管内,三球打捞器一定是卡在光杆接箍上面,没下去。经查资料,显示光杆长度为7.7米。于是我们将三球打捞器上提8米后旋转下放,竟然又下去30米管柱,这说明三球打捞器已经吃进光杆及露在管柱外部的两根抽油杆,并且抽油杆接箍已在三球打捞器之上,此时上提应该捞获。经上提,果然捞获了落井的光杆及以下的抽油杆。之后,我们又顺利捞获了落井的油管及井下工具。
1.2 不同事故中的数据对比分析
打捞施工需要讲究科学性,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相应的效果。1月30日,在锦45-020-223井,我们使用可退式捞矛冲洗打捞一个高温桥塞。如果按照负荷对比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高温桥塞留在井内的部分只有540N,在拉力表上显示不出来,判断不出是否捞获。施工中,我们采取了对比打捞前后水泥车泵压值和管柱扭矩值的方法,取得成功。即在可退式打捞矛在接近鱼顶前,水泥车开泵进行冲洗,这时水泥车泵压值一般为2Mpa;当可退式打捞矛进入鱼腔后,泵压突升至5Mpa,这是由于捞矛进入鱼腔后空间突然变得极为狭小造成的憋压现象。但这仅仅表明捞矛进入了鱼腔,还不能完全判断是否捞获。在停泵上提2根管后,我们又采取旋转对比扭矩的方法,发现扭矩由打捞前的20N·m升至180N·m。这是因为高温桥塞紧贴套管造成摩擦力增大的原因。经起出管柱查验,果然捞获。
1.3 数据对比,优化打捞方式
3月25日,某作业队在施工锦45-19-233测试井起双管时,发现一部分Φ38mm油管没上来。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即查阅资料,证实井内还有22根Φ38mm油管。经施工现场查验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套管规范为Φ178mm套管,内径为Φ161mm,无变形;落物鱼顶为Φ38mm油管接箍,外径为Φ46mm。为了确保打捞一次成功,我们进行了以下认真的数据对比分析:一、该井套管内径为Φ161mm,与Φ46mm接箍之间的空间为115mm。如果下Φ38mm滑块捞矛、Φ89mm油管组合进行打捞,由于Φ89mm油管的接箍为Φ107mm,加上46mm是153mm,仍然小于套管内径161mm,极有可能造成Φ89mm油管与Φ38mm“擦肩而过”。二、Φ38mm滑块捞矛杆由于直径为Φ107mm接箍的“扶正”基本居中,而落井Φ38mm油管紧靠套管壁,要想使Φ38mm滑块捞矛杆插进Φ38mm油管内腔实现打捞,几率几乎为零。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决定放弃内捞的想法,而选择外捞方式,即使用外径为Φ139mm的特制开窗打捞筒下井进行打捞。经过后来全部捞获落物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对比分析、打捞的方式和选择的工具是正确的。
2 数据对比技术创新点
每当遇到打捞情况时,我们首先了解井史资料、套管规范、井身结构、套管完好情况、落鱼情况、使用管材等情况,然后选择打捞工具。实施打捞前,我们都要根据所了解的情况绘制横向剖面图和纵向剖面图,预想打捞时的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集思广益制定周全的针对性措施。
3 数据对比技术成效
以上三个打捞实例,只是我们众多打捞施工中的特殊例子,在其余打捞施工中,我们也都自觉地运用了“数据对比法”。在打捞施工中融进“数据对比法”,使我们一目了然、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得当,快速、稳妥地进行打捞,打捞成功率达到100%。
4 结论
“数据对比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打捞方法。有了数据,可以使一些情况一目了然;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分出大小、深浅,从而正确选择打捞工具,正确分析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打捞方法,从而成功打捞。
【关键词】数据对比法 修井打捞 具体运用
做为打捞施工来说,运用打捞前后管柱负荷数据对比法既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判断。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1 数据对比的实际应用效果
1.1 事故处理中的数据对比
2013年1月7日,锦45-019-220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油工碰泵操作不当,造成光杆落井,井口附近不见其踪影。1月8日,由我们安排队伍上修。在起出两根管后,发现以下没上来。这表明光杆及以下全井抽油杆已随脱落的管柱落到井底。根据管柱数据及井深数据来看,鱼顶(光杆头)距离井口应为200米,如果井内有砂,则鱼顶可能距离井口更近。第一次,在这个内径为Φ161mm的油井套管中,我们下入带Φ116mm喇叭口引鞋的光杆打捞器,再下入21根抽油杆,在156米深度处遇阻,反复进行打捞操作均不见捞获显示。我们分析,光杆在落井过程中已经被方卡子刮细了,应另想办法。于是,我们又下入Φ116mm三球打捞器,仍在原处遇阻。这一次,我们经过进行数据对比发现,三球打捞器外径116mm加上光杆接箍直径55mm应为171mm,大于套管内径161mm,如果两者并列的话肯定胀破套管跑到套管外面去了,而实际上三球打捞器和光杆接箍还均在套管内,并没到套管外面。我们分析,光杆没有顺着三球打捞器内腔进入到油管内,三球打捞器一定是卡在光杆接箍上面,没下去。经查资料,显示光杆长度为7.7米。于是我们将三球打捞器上提8米后旋转下放,竟然又下去30米管柱,这说明三球打捞器已经吃进光杆及露在管柱外部的两根抽油杆,并且抽油杆接箍已在三球打捞器之上,此时上提应该捞获。经上提,果然捞获了落井的光杆及以下的抽油杆。之后,我们又顺利捞获了落井的油管及井下工具。
1.2 不同事故中的数据对比分析
打捞施工需要讲究科学性,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相应的效果。1月30日,在锦45-020-223井,我们使用可退式捞矛冲洗打捞一个高温桥塞。如果按照负荷对比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高温桥塞留在井内的部分只有540N,在拉力表上显示不出来,判断不出是否捞获。施工中,我们采取了对比打捞前后水泥车泵压值和管柱扭矩值的方法,取得成功。即在可退式打捞矛在接近鱼顶前,水泥车开泵进行冲洗,这时水泥车泵压值一般为2Mpa;当可退式打捞矛进入鱼腔后,泵压突升至5Mpa,这是由于捞矛进入鱼腔后空间突然变得极为狭小造成的憋压现象。但这仅仅表明捞矛进入了鱼腔,还不能完全判断是否捞获。在停泵上提2根管后,我们又采取旋转对比扭矩的方法,发现扭矩由打捞前的20N·m升至180N·m。这是因为高温桥塞紧贴套管造成摩擦力增大的原因。经起出管柱查验,果然捞获。
1.3 数据对比,优化打捞方式
3月25日,某作业队在施工锦45-19-233测试井起双管时,发现一部分Φ38mm油管没上来。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即查阅资料,证实井内还有22根Φ38mm油管。经施工现场查验及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套管规范为Φ178mm套管,内径为Φ161mm,无变形;落物鱼顶为Φ38mm油管接箍,外径为Φ46mm。为了确保打捞一次成功,我们进行了以下认真的数据对比分析:一、该井套管内径为Φ161mm,与Φ46mm接箍之间的空间为115mm。如果下Φ38mm滑块捞矛、Φ89mm油管组合进行打捞,由于Φ89mm油管的接箍为Φ107mm,加上46mm是153mm,仍然小于套管内径161mm,极有可能造成Φ89mm油管与Φ38mm“擦肩而过”。二、Φ38mm滑块捞矛杆由于直径为Φ107mm接箍的“扶正”基本居中,而落井Φ38mm油管紧靠套管壁,要想使Φ38mm滑块捞矛杆插进Φ38mm油管内腔实现打捞,几率几乎为零。通过这样分析,我们决定放弃内捞的想法,而选择外捞方式,即使用外径为Φ139mm的特制开窗打捞筒下井进行打捞。经过后来全部捞获落物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对比分析、打捞的方式和选择的工具是正确的。
2 数据对比技术创新点
每当遇到打捞情况时,我们首先了解井史资料、套管规范、井身结构、套管完好情况、落鱼情况、使用管材等情况,然后选择打捞工具。实施打捞前,我们都要根据所了解的情况绘制横向剖面图和纵向剖面图,预想打捞时的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集思广益制定周全的针对性措施。
3 数据对比技术成效
以上三个打捞实例,只是我们众多打捞施工中的特殊例子,在其余打捞施工中,我们也都自觉地运用了“数据对比法”。在打捞施工中融进“数据对比法”,使我们一目了然、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得当,快速、稳妥地进行打捞,打捞成功率达到100%。
4 结论
“数据对比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打捞方法。有了数据,可以使一些情况一目了然;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分出大小、深浅,从而正确选择打捞工具,正确分析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打捞方法,从而成功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