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654——2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man110_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感染性休克在内科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休克,病死率占60%,有参考文献报道以大剂量654--2作为感染性休克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方法:在临床中2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654--2的合理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血管痉挛;免疫调节;654——2;控制感染;心脏负荷
   感染性休克在内科占60%,是常见急重病之一,该病起病急,死亡率高。在内科常见的几种休克中以感染性休克为多见。因其毒素作用造成微循环障碍,主要由于血管痉挛微循环瘀滞,血流缓慢,相对或绝对循环血量不足,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临床抢救过程中要集中全力,尽快解除血管痉挛,解除微循环障碍,这是抢救休克的关键。654——2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其临床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感染性休克病人27例,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岁,治疗过程中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
   病例1:女,60岁,因为高热,呕吐,脓血便一天,急诊入院治疗,当时患者血压9.3/6.6千帕,急诊治疗给大量抗生素,输液,并用654——2剂量为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后病情好转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到停药。
   病例2:女,49岁,高热,有右胸痛,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休克,治疗使用大量抗菌素,并用654~2剂量为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后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
  1.2 用药方法
   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轻度或中度的休克患者我们用654——2,剂量为10~30毫克,可以起到升高血压的作用,可使面色肢端的皮肤转成红色,四肢由厥冷温热,尿量由少转多,呼吸明显改善,神志由烦躁转安静,具备其中两项即为莨菪化的表现,使用方法为:20~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即可以达到莨菪化,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严重的病例654——2要加大剂量使用。
  2 临床分析与讨论
   654——2的药理作用:
  2.1 该药为循环、呼吸兴奋剂,用药过程中不能引起心、肺、肝、肾等脏器的损害。
  2.2 对植物神经的调节作用:具有双相作用,即“交感相”和“迷走相”,能对抗由于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痉挛。也能对抗乙酰胆碱增多引起的血管扩张。
  2.3 该药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小血管(微血管)有疏通、营养作用,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时也可以解除痉挛。
  2.4 该药可减轻心脏负荷。心衰是由于缺氧引起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痉挛,该药可以对抗,所以可以减少心脏负荷,应用于心衰的治疗。
  2.5 免疫调节作用。在脑炎尤其是暴发型流脑中,因体内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胆碱酯酶活力下降,产生乙酰胆碱体内蓄积,产生副交感神经类症状,该药可以对抗。
   综上所述:654——2在抗感染性休克中应用安全,效果好,较阿托品副作用少。
  3 用药观察及护理
   对于休克患者严密监测,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3.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的动作轻柔,尤其是病人的体位不能随便移动,以免血压波动过大。
  3.2 供给氧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3.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等周围末梢循环的情况。如果出现心率快,尿量少,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发绀等征象,表明循环血量不足,要及时处理。
  3.4 使用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护士在给药过程一定要严格查实,准确配药。
  3.5 控制输液速度及注意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常常需要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最好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高效用药及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3.6 积极预防感染,休克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张雪岚.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和护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的:观察改良开塞露灌肠法解除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对60例因卧床导致便秘病人采用开塞60ml+0.9%生理盐水40ml不保留灌肠(实验组)和开塞露60ml不保留灌肠(对照组),观察两组开塞露灌肠后病人排便的效果。结果:实验组60例便秘病人灌肠后60例均排便,总有效率为100%;灌肠后第一次排便平均时间1.5h;排便次数1~10次。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7.3KPa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两例Richter综合征(RS)临床特点及观察R-CHOP的疗效。方法: 报道了两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并对其进行R-CHOP方案治疗。同时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者腹腔内巨大包块明显缩小,近期疗效明显。结论:RS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惰性向侵袭性转化的一种特殊类型,预后差。R-CHOP方案是值得推荐的方案之一。   【关键词】
期刊
1 病例报告   飞行人员,男,31岁,飞行机种:直升机。发作性眩晕6个月后入院。自诉6个月来发生视物旋转4~5次,近期发作则较为频繁,每次持续6~15s,可自行缓解。近期睡眠欠佳,记忆力下降。在院期间发生眩晕2次,每次持续约10s,均自行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 118/78 mmHg,心率72 / 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眼、耳鼻喉、口腔、神经内科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X线
期刊
患者***,女,47岁,因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访视评估患者ASA1级,采用全麻,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行全麻设备、药品准备,患者于7:50由护士带入手术室,核对患者,监测Bp105mmHg,HR80次/min,8:05静注咪达唑仑5mg,丙泊酚50mg,芬太尼0.3mg,维库溴铵8mg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成功,8:18开始手术,术中全屏静脉麻醉维持,手术顺利,术中患
期刊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术能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气管以下呼吸道通气、缩小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呼吸量。应用于喉部机械性梗阻、喉外伤气管上端阻塞、预防性手术等[1]。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就我科2007年9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12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2例,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8
期刊
1 病例摘要   患者,孙秀英,女性,82岁,因“站立、行走、咳嗽后小便不自主排出半年,无痛性肉眼血尿一周”入院。病史特征:患者于半年前起出现站立、行走、咳嗽后小便不自主排出,每次排出尿液量可沾湿约2张手纸,平卧和睡眠时无此症状。1周前出现肉眼血尿,尿初淡红,尿末鲜红,不夹有血块,不伴排尿时疼痛,无尿频尿急。既往史:哮喘、慢支病史3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腹稍隆,
期刊
孕妇在生产过程出现严重出血,严重威胁到孕妇自身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严重产科出血的治疗因给予高度的重视。现对20名在产科出血的孕妇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研究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治疗过程起到的作用进行概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纤维蛋白原的适应症   纤维蛋白原是血小板中释放的一种凝剂,一般用愈合伤口前的出血;对适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低纤缩蛋白原血症
期刊
2002年3月~2010年月1月,军事飞行人员在本中心进行年度体检时检出甲状腺癌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检查对象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44岁,平均年龄36.8岁。飞行职务:飞行员2例,领航员1例,空中机械师1例。飞行机种:运输机2例,歼击机1例,直升机1例。飞行时间550~4800h。  1.2 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口服甘露醇法肠道准备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改良口服甘露醇法肠道准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选择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口服甘露醇肠道准备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肠道准备时间、灌肠效果及并发肠梗阻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肠道清洁的效果均满意,无显著差异,肠道准备时间无显著差异,病人满意度(舒适度)有显著差异,不全性肠梗
期刊
【摘 要】 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对护理措施探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分析原因、探析护理措施。结果:我院22例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对症护理,在4~6个月后,均摆脱产后抑郁症,情绪好转,主动爱护婴孩。结论:在临床中针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分析其抑郁的原因,通过有效护理,使其成功走出抑郁阴霾,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