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感染性休克在内科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休克,病死率占60%,有参考文献报道以大剂量654--2作为感染性休克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方法:在临床中2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654--2的合理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血管痉挛;免疫调节;654——2;控制感染;心脏负荷
感染性休克在内科占60%,是常见急重病之一,该病起病急,死亡率高。在内科常见的几种休克中以感染性休克为多见。因其毒素作用造成微循环障碍,主要由于血管痉挛微循环瘀滞,血流缓慢,相对或绝对循环血量不足,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临床抢救过程中要集中全力,尽快解除血管痉挛,解除微循环障碍,这是抢救休克的关键。654——2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其临床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感染性休克病人27例,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岁,治疗过程中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
病例1:女,60岁,因为高热,呕吐,脓血便一天,急诊入院治疗,当时患者血压9.3/6.6千帕,急诊治疗给大量抗生素,输液,并用654——2剂量为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后病情好转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到停药。
病例2:女,49岁,高热,有右胸痛,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休克,治疗使用大量抗菌素,并用654~2剂量为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后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
1.2 用药方法
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轻度或中度的休克患者我们用654——2,剂量为10~30毫克,可以起到升高血压的作用,可使面色肢端的皮肤转成红色,四肢由厥冷温热,尿量由少转多,呼吸明显改善,神志由烦躁转安静,具备其中两项即为莨菪化的表现,使用方法为:20~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即可以达到莨菪化,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严重的病例654——2要加大剂量使用。
2 临床分析与讨论
654——2的药理作用:
2.1 该药为循环、呼吸兴奋剂,用药过程中不能引起心、肺、肝、肾等脏器的损害。
2.2 对植物神经的调节作用:具有双相作用,即“交感相”和“迷走相”,能对抗由于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痉挛。也能对抗乙酰胆碱增多引起的血管扩张。
2.3 该药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小血管(微血管)有疏通、营养作用,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时也可以解除痉挛。
2.4 该药可减轻心脏负荷。心衰是由于缺氧引起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痉挛,该药可以对抗,所以可以减少心脏负荷,应用于心衰的治疗。
2.5 免疫调节作用。在脑炎尤其是暴发型流脑中,因体内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胆碱酯酶活力下降,产生乙酰胆碱体内蓄积,产生副交感神经类症状,该药可以对抗。
综上所述:654——2在抗感染性休克中应用安全,效果好,较阿托品副作用少。
3 用药观察及护理
对于休克患者严密监测,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3.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的动作轻柔,尤其是病人的体位不能随便移动,以免血压波动过大。
3.2 供给氧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3.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等周围末梢循环的情况。如果出现心率快,尿量少,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发绀等征象,表明循环血量不足,要及时处理。
3.4 使用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护士在给药过程一定要严格查实,准确配药。
3.5 控制输液速度及注意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常常需要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最好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高效用药及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3.6 积极预防感染,休克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张雪岚.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和护理.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血管痉挛;免疫调节;654——2;控制感染;心脏负荷
感染性休克在内科占60%,是常见急重病之一,该病起病急,死亡率高。在内科常见的几种休克中以感染性休克为多见。因其毒素作用造成微循环障碍,主要由于血管痉挛微循环瘀滞,血流缓慢,相对或绝对循环血量不足,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临床抢救过程中要集中全力,尽快解除血管痉挛,解除微循环障碍,这是抢救休克的关键。654——2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其临床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感染性休克病人27例,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岁,治疗过程中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
病例1:女,60岁,因为高热,呕吐,脓血便一天,急诊入院治疗,当时患者血压9.3/6.6千帕,急诊治疗给大量抗生素,输液,并用654——2剂量为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后病情好转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到停药。
病例2:女,49岁,高热,有右胸痛,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休克,治疗使用大量抗菌素,并用654~2剂量为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后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
1.2 用药方法
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轻度或中度的休克患者我们用654——2,剂量为10~30毫克,可以起到升高血压的作用,可使面色肢端的皮肤转成红色,四肢由厥冷温热,尿量由少转多,呼吸明显改善,神志由烦躁转安静,具备其中两项即为莨菪化的表现,使用方法为:20~30毫克/15~20分钟,5~10次即可以达到莨菪化,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严重的病例654——2要加大剂量使用。
2 临床分析与讨论
654——2的药理作用:
2.1 该药为循环、呼吸兴奋剂,用药过程中不能引起心、肺、肝、肾等脏器的损害。
2.2 对植物神经的调节作用:具有双相作用,即“交感相”和“迷走相”,能对抗由于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痉挛。也能对抗乙酰胆碱增多引起的血管扩张。
2.3 该药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小血管(微血管)有疏通、营养作用,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时也可以解除痉挛。
2.4 该药可减轻心脏负荷。心衰是由于缺氧引起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痉挛,该药可以对抗,所以可以减少心脏负荷,应用于心衰的治疗。
2.5 免疫调节作用。在脑炎尤其是暴发型流脑中,因体内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胆碱酯酶活力下降,产生乙酰胆碱体内蓄积,产生副交感神经类症状,该药可以对抗。
综上所述:654——2在抗感染性休克中应用安全,效果好,较阿托品副作用少。
3 用药观察及护理
对于休克患者严密监测,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3.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的动作轻柔,尤其是病人的体位不能随便移动,以免血压波动过大。
3.2 供给氧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3.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等周围末梢循环的情况。如果出现心率快,尿量少,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发绀等征象,表明循环血量不足,要及时处理。
3.4 使用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护士在给药过程一定要严格查实,准确配药。
3.5 控制输液速度及注意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常常需要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最好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便高效用药及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3.6 积极预防感染,休克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张雪岚.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