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明月寄相思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祖国久远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在百姓民众口耳相传的接力晕染中,神话是其中颇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叫人感动的一种,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嫦娥奔月》(苏教版第9册)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却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故事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而升天奔月的情景,意象优美,情节动人,引发人们各种美丽的联想。英国剑桥大学神话学教授朱尔斯·卡什福特说,嫦娥的形象是各国月神中最美丽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力求通过故事的把握、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心灵的荡涤,进而体悟一种中华文化语境。
  动人的故事记心间
  像《嫦娥奔月》这类神话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浸润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源。因此,指导学生较为熟练地讲述故事,既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训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合乎神话耳提面命的流传方式,同时也是深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的必要前提。
  1.理清脉络。
  教学中,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了然故事情节的发展,即:后羿射日——勇斗逢蒙——嫦娥奔月——遥祝嫦娥,以帮助学生较好地进行故事的讲述。
  2.练习讲述。
  建筑于整体感受之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片段自行练习讲述故事、同桌互述互评,这既保证了课堂参与的全员性,又由于有了“听”“说”“评”角色的多重变换,强化了练习的有效性。
  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神话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大多是二元的,鲜明集中,《嫦娥奔月》也是如此。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对人物的认识。譬如:
  后羿的“勇”。其射日时的一系列动作“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无比神勇。
  逢蒙的“奸”。其人居心叵测,混在门徒之中,偷取仙药时“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充分暴露出阴险、贪婪的嘴脸。
  嫦娥的“美”。不仅外表美丽端庄,飘飘悠悠飞行姿态美丽,更兼内里正直善良,心底无私纯正。
  故事流淌怎样的“美”
  如果说研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属于部分条块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应将条块融成整体,走进文字想象故事描绘的意象了。这篇课文文字虽然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多彩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载体与空间。
  “嫦娥奔月”是中国最有意境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已走了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它,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会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
  壮美——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英雄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后羿射日”成为中国最为人熟知的神话之一。即便是对嫦娥的描写,也能捕捉到这样的体验。面对逢蒙提剑威逼,她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宫每日里只有玉兔相伴,形只影单。后羿、嫦娥四目相视,可无缘再聚。后羿“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从此天上人间难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泪。
  甜美——后羿、嫦娥从此离隔,可以想见思念总比那日头长。月圆之际,便是那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时。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情感确乎让人心生甜蜜。是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柔美——嫦娥美丽善良,心地纯洁,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景物纯净、明澈,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思。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像,教师可以适时出示历代所绘嫦娥奔月的各种画作资料,与学生的想象相互映衬,再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指导一定要从开掘心理体验的角度着手,要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与多样,不宜过分强调技巧。
  月亮代表我们的心
  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阅读空白,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淀积极参与文本的二度创作。《嫦娥奔月》的神话同样有这种“疏可走马”的自由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整体内涵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并试着外化其心理。不要表层地将此理解成单纯的“读写结合”,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美好的栖息之地,是一个通过“立言”以“立人”的平台。
  这一板块同样应该赋予学生个性展示的自由。可以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的相关部分,各自想象后羿、嫦娥或者乡亲们的内心活动,而后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加以文字物化。
  这是一个蒙罩着“美”的纱衣的故事,学生的想象应该协调于文本的整体风格,为此,教师可以设置几个“范围题”,让学生情有所依。譬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嫦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后羿)”、“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乡亲们)”等等。
  哪个嫦娥叫人爱
  神话是口耳相传的,在流传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变异,嫦娥奔月的故事历来就有不同的“版本”,课文所叙是“一家之言”。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介绍另外的传说“版本”。
  版本一:
  根据《淮南子》记载,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了月亮里。
  结合这一材料,可以补充诵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作《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版本二: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决心拯救百姓,天天苦练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他因强抢嫦娥,而被后羿射瞎一只眼睛,他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的嫦娥,因而不断前来骚扰。后羿十分烦躁。
  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面临大祸,吃了这药,便可摆脱人间一切磨难,升入月宫。嫦娥非常痛苦。她想到丈夫肩负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乡亲们需要他。为了让河伯对她死心,为了让丈夫排除杂念,全心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找出仙药吞了下去,飞上月宫。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终于战胜河伯,射掉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呈现相关材料后,组织学生比较、鉴别、讨论:你们喜欢哪个嫦娥,为什么?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训练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更领略到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了解中国上古神话鲜明的尚德精神。
  神话是文化的根源,深刻影响着后人的精神生活。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简要介绍诗词、戏曲、绘画中以嫦娥为元素的作品,了解嫦娥奔月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所产生的影响。
  讲述、诵读、想象、体验、比较,阅读学习的过程伴随着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将久驻心间,八月十五的企盼更会让人生发对美好的无尽追忆与感怀,古老的神话必然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
  相关链接: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所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  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  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
苏教版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教学难点是后者,即如何判断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几格)。为了达成上述目标,笔者在备课时做到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入手,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  一、关注现有经验——最大可能地了解学生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要想真
[摘 要] 无论是在身边的关于深度学习的讨论当中,还是在相关的文件当中,对深度学习的理解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对深度学习的实践也存在一些简单化的倾向.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從学生的浅层学习出发,引导他们走向深度学习. 其最佳的途径就在于:用情景与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解决深化学生的思维,用学习反思巩固学生的思维. 具体包括:一是创设具有生活元素与数学问题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对生活元
资料表明,微型课题作为一种草根化、大众性而又见效快、能为师生成长或发展带来较大“实惠”的教育研究样式,为南通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科研兴教作出了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近年来,这种研究样式迅速“走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南通市区域推进的有效举措对此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影响作用。  作为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分管主任,我是区域推进工作的大力倡导者、具体组织者、亲力实施者、业务指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之一),也因此有机
摘要:教育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不足和供给的过剩两个方面,其实质是真正对教育实践发挥解释、引领、指导、推动作用的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无关痛痒的理论知识的大量涌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教育理论知识生产者的受制约性、没有学术争鸣的条件以及生产者自身“说”“做”分离均有关系。因此,解放教育理论知识生产者的头脑、激活学术争鸣的机制、弘扬“教育家精神”也许是消解这一危机不断加剧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数学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原的追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使学习过程更贴近学生,更自然,就需要掌握“进”与“退”的艺术。    素描    他,个子不高,宽宽的额头,嘴角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他,在工作最初几年就阅读过50多部教育理论书籍,
案例    2010年7月的一天,学校的一位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段视频,看完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后来我知道这是一段在网上迅速蹿红并引发热议的视频——“衡水二中跑操”。  当时,这段视频能让我震撼,背后是有一些原因的。由于我校条件有限,每到冬季,教育部启动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我校始终不能展开。2009年冬季,在校长室及各处室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师生总算可以进行冬季跑操了,学生的运动量在冬季得到了保障
名师档案  黄美华,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曾获全国科研型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园丁奖、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226高层次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光荣称号,是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培养对象。1997年获南通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第一名,1998年获江苏省优课评比第一名,2002年获全国基础教育展示课评比一等奖。受江苏省教研室的邀请,参加编
【摘要】地域文化为学校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有机的养料,融合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之路和有效之举。接地气,让学校获得适宜的生长;铸校魂,让学校充盈鲜活的精神;显个性,让学校闪耀独特的光彩;见神韵,让学校增添化育的魅力。  【关键词】融合;地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9-0049-03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区
【设计理念】  本届“杏坛杯”赛课的主题为“以学定教,学教相长”。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情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学教相长,“学”在“教”前,更强调了学对教的影响和促进。此次赛课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这是一篇说明文,教什么才适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学什么更符合它的文体特点?我在文本解读时着眼两处:知识趣味和言语特色。在教学设计时兼得“两味”:情趣和理趣,创设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