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
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
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学生就这么学,看似天经地义。其实,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都不是零起点,既然认字不是问题,那教学重点应该落在哪里呢?其二,是“就字教字”,教师教,学生学,传授的痕迹太重。虽然是识字教学,虽然教学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就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
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这次赛课,就以上述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好好地设计教法和学法,尝试一种新的教学建构。我的想法是:
1.要把字教丰厚。我要告诉学生,字,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文化;不仅仅是当下的学习,还向未来的学习敞开。我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到古文字,从字的演变中初步接触构字规律;回到语言环境中,使字回到它应该存在的“语境”之中,再重新认识它;回到儿童的世界中,使汉字成为孩子们表达认知、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甚至,使汉字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我相信,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好的学习者,只要教师恰当引导,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我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学生识字搭建必要的“支架”,再经由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会认字,在探究、合作等一系列自主学习的活动中,认识本课的生字,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建立对汉字的美好情感,那就是亲近和喜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尝试用此方法自学本课形声字。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汉字能有亲近、喜欢的感情,并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3.能按笔顺规则认真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发现形声字
教师借助音、画、语言创设夏季小荷塘的欢乐情境。
师:夏天渐渐走近了我们。小朋友们看,蜻蜓飞,青蛙跳,荷叶儿青青,荷花笑。你喜欢它们吗?
生:(纷纷点头)喜欢。
师:还有一首好听的小儿歌呢,谁会读?(课件出示儿歌,请一学生读。)
师:这首小儿歌里有四个字,读音非常相像,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了,是“天气晴”的“晴”,“池水清”的“清”,“小蜻蜓”的“蜻”,还有“大眼睛”的“睛”。
师:观察一下,你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读音这么相像吗?
生:它们里面都有“青”。
生:我还知道它们都是后鼻音。(师板书:ing)
师:你们说得真好,所以“青”是这四个字的“声旁”。谁能读准?
【这一发现本顺理成章,其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它是由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是直接指向本课教学重点的。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认识偏旁部首
教师借助转盘教具,将“氵”、“讠”、“日”、“目”、“虫”、“忄”与“青”进行组合。
师(边转转盘边问):“青”在做游戏呢!在和谁做游戏呀?
生:“氵”“讠”“日”“忄”。
师:“忄”是这节课老师要教你们的新部首,你们都认识啦?谁来说说你怎么认识它的?
生:我知道这个“忄”就是我们的“心脏”的“心”。
师:你们看,“心”变了。(课件演示渐变动画,“心”变化成“忄”。)原来卧着的“心”竖起来了,所以它叫——“竖心旁”。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师:“青”的朋友可真多,你们看还有谁?(师继续转转盘。)
生:“目”旁。
师:这也是一个新部首,你们也认识?
生:这个“目”就是我们的眼睛,所以是“目”旁。
师:说得真好。(出示眼睛的图、古文字“目”和“目”旁。)
生:我知道第一个是一只眼睛,第二个是甲骨文,第三个就是“目”旁。
师:是的,“目”旁就是这样演变来的,所以人们常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幅画呢!为了和“树木”的“木”旁区分,我们可以叫它“眼目”旁。谁来说?
【回到古文字,这是识字教学一条“回归之路”。从文字的发展上看,回到古文字,是回到造字的源头;从识字学习上看,回到古文字,是回到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源头。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借助造字分析,就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或许学生的认识还只是表层,但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却渗透在教学之中。而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呢?孩子们非常乐于认识古文字,这种追本溯源的认识汉字的方法很适合他们。】
师:看看还有哪个好朋友呀?(师继续转转盘。)
生:“虫”旁。
【“青”在和谁做游戏?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引出了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也做了必要的方法讲授——这些字(形声字)是怎么组成的。孩子们还小,可能还不能掌握抽象的构字规律,但是并不妨碍借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有所发现。同时,学生的学习也不是零起点,通过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机开展引导式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认知,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经验。】
三、自学生字
师边转转盘边说,它们牵起手,组成了这么多的字,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它们。打开书81页。
1.自学任务一: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请6个学生读,每人读一组。老师做大评委,同学们做小评委。
师:他们读得好吗?
生:读得很好。
生:字音都读准了。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除了带有“青”的字是后鼻音,还有一个字也是后鼻音,刚才汇报的同学读得也很准。 生:是“蜻蜓”的“蜓”。
师:谁来再读读这个词?
师:还有两个词都带有轻声音节,他们读得也很好。
生:是“事情”和“眼睛”。
师:谁来读?
同桌互读:两人都捧书,一人看书读,一人看书侧耳听,然后交换。读得好表扬他,读错了帮助他。最后全班齐读。
2.自学任务二:看看部首,读读词语,想想意思。这遍读的方式:“青”加“氵”是“清洁”的“清”,再想想为什么“青”加“氵”是“清洁”的“清”?
(1)自学。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中组长拿“青”的字卡,轮换6个部首,其余三人轮流认出这些字,说的方式同“自学”。看看哪个小组最团结,最会互相帮助,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每个人都能认清这么多的字。
(3)检查:请一小组上台汇报:组长拿“青”字,师拿部首,其他三人汇报。说对后发“花”(花内有该字)奖励。两轮后,每生手上两朵“字花”(师安排好“晴、睛”“清、请”“情、蜻”三组)。
(4)师:你们学得真好!请你们当当小老师,问问其他同学能不能分清,怎么分的?(生点名请其他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问执“字花”者答得好否,教师再相机点评,重点在“情”:看看“忄”,想想还是什么“情”?)生辨析结束一组,师贴一组字卡。
小结:师手指黑板上字卡问,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呀,这些字长得这么像,你们是看着哪一部分把它们分清的呢?(部首)是呀,在我们识字的时候,大多数部首还能表示意思呢!所以刚刚我们看看部首,读读词语,想想意思,就记住了这么多的字。
【通过此前的教学,学生已经被带到生字学习的“门前”,此时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要培养学生“学习独立识字”。然而,独立识字不是全然放手,要给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又必须是学生可以达到的。独立识字也不是“独自”识字,要引导学生与同桌、小组的伙伴一道学习。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一拼、玩一玩、问一问、说一说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因为指导到位,方法清楚,学生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四、反馈
1.游戏一:“打擂台”。请两生,师问“清洁的清”,生抢答“氵”。
2.游戏二:“小柯南”。老师再给“青”换一些部首,看谁能像小侦探一样推断出这个字和什么有关。(鲭、箐、菁)
(上述生字一起全出,生自主选择辨认。)
生:我知道第三个字,可能和草有关,因为它是“草字头”。
师:对,它就表示草木茂盛。
生:我猜第一个字和鱼有关,我看见它左边是“鱼”旁。
师:你真会动脑筋,它就表示鱼类的一种。
生:我想第二个字一定和竹子有关,我看见了“竹字头”。
师:是的,它确实表示山间的大竹林。
师:这几个字的读音会有什么特点?
生:我想它们都是后鼻音。
生:它们都和“青”的读音有关。
生:我想它们的读音里都有“ing”。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出示读音,请生读一读。)
(再出示“圊”)
师:这个字你们一定猜不出它的意思。
生:我想它一定是指一个有围墙的地方。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个字的外面是个“囗”框。
师:你真会学习。
生:我想这个字一定是表示花园,因为外面是围墙,里面一个“青”字,应该是表示种了很多青草、花儿啊什么的。
生:不对,应该是种的青菜吧。
师:告诉你们吧,这个字表示有围墙、有门的厕所。
生:啊?!
师:怎么样,中国的汉字好玩吗?
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从部首可以推测出这个字的意思,凭声旁能把这些字音读个大概。不过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是需要再查查字典的。
【此前,学生通过自学生字,初步接触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也认识了本课生字,看起来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是,若要追求“把字教丰厚”,教学就不能“就字论字”,而应该再向前走一步。“鲭”、“箐”、“菁”和“圊”这四个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分别从意思和读音两个方面的“推断”,有效地“侦知”了学生对于形声字构字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由于这四个字的精心选择,使得整个“推断”的过程富有童趣,深受学生喜爱。再者,识字教学虽然有既定的目标,但是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部的发展,当下的学习是向未来的学习敞开的,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领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开放性的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学生识字,更是在教一种识字的方法,揭示的是一种学习规律。这么看来,这个环节设计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反馈”,它更是一个“延续”,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初步运用这种规律,内化为今后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字太难,学生不容易掌握,课后回家就忘记了。忘记有什么关系,他们以后再见到这些字时,一定会唤起回忆,想起这个字,大概是读个什么音,是个什么意思。】
五、再读儿歌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儿歌。重点指导“捉”:看看这个字的形旁、声旁,你想到什么?
生:“捉”要用手,所以左边是“扌”,右边是“足”,因为捉的时候还要用脚跑嘛。
师: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右边的“足”在这里不表示用脚跑,你们看,“足”、“捉”——
生:音相似。
师:对啦,在这个字里“足”是声旁,表读音。你用手捉过什么?
生:我用手捉过蚊子。
生:我捉过蚂蚁。
生:我捉过蝌蚪。
师:做做“捉”的动作。加上动作我们再来读小儿歌。
配乐,个别读,全班再读。
【这个环节重点强调识字教学要基于文本、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识字教学,是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将字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抽绎出来,进行重新组织,但是它本身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它所归属的语言环境。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同时,识字教学要立足儿童,要试图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要借用儿童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情趣,来帮助认识汉字,从而对汉字本身建立积极的亲近、喜欢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六、指导写字
师:你们把这首小儿歌读得真美,我们来把今天学会的生字写得美美的。
出示“晴、情、睛”:
师:要把这些字在田字格中写得大小合适该怎么办呢?
生:田字格,四方方,生字宝宝坐中央。上不顶天,下不立地,左右不靠边。
师:要把它们写漂亮,还要观察一下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都是左窄右宽,因为它们的部首都在左边。
生:“情”是左右等长,“晴”和“睛”是左短右长。老师还说过,一般来说,短部对着长部的中间。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老师写“情”,它左边的“忄”笔顺发生变化了。
生:我知道,是先两点,再写中间的“丨”。
师:对。(边板书边指导)左点竖直位置低,右点倾斜位置高,“丨”要贴着右边点。右部与左部等长。请同学们先写“情”,再自己练写另两个字。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出示“捉”:它和上面三个字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处,同学们能发现吗?
生:它也是左窄右宽,但左长右短。
(生练写,师巡视点评。)
【把字写好看也是有规律需要揭示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这些规律,主动发现了写好本课这几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的规律,从而延伸到日后写好所有左右结构的字。这也是本课设计中强调的要避免“就字教字”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
结束语:同学们很会自学,识字识得好,写得好,小儿歌也读得好。课文里还有一些形声字和有趣的内容,等着同学们下节课再去发现。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
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
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学生就这么学,看似天经地义。其实,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都不是零起点,既然认字不是问题,那教学重点应该落在哪里呢?其二,是“就字教字”,教师教,学生学,传授的痕迹太重。虽然是识字教学,虽然教学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就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
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这次赛课,就以上述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好好地设计教法和学法,尝试一种新的教学建构。我的想法是:
1.要把字教丰厚。我要告诉学生,字,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文化;不仅仅是当下的学习,还向未来的学习敞开。我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到古文字,从字的演变中初步接触构字规律;回到语言环境中,使字回到它应该存在的“语境”之中,再重新认识它;回到儿童的世界中,使汉字成为孩子们表达认知、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甚至,使汉字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我相信,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好的学习者,只要教师恰当引导,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主学习。我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学生识字搭建必要的“支架”,再经由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会认字,在探究、合作等一系列自主学习的活动中,认识本课的生字,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建立对汉字的美好情感,那就是亲近和喜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尝试用此方法自学本课形声字。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汉字能有亲近、喜欢的感情,并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3.能按笔顺规则认真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发现形声字
教师借助音、画、语言创设夏季小荷塘的欢乐情境。
师:夏天渐渐走近了我们。小朋友们看,蜻蜓飞,青蛙跳,荷叶儿青青,荷花笑。你喜欢它们吗?
生:(纷纷点头)喜欢。
师:还有一首好听的小儿歌呢,谁会读?(课件出示儿歌,请一学生读。)
师:这首小儿歌里有四个字,读音非常相像,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了,是“天气晴”的“晴”,“池水清”的“清”,“小蜻蜓”的“蜻”,还有“大眼睛”的“睛”。
师:观察一下,你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读音这么相像吗?
生:它们里面都有“青”。
生:我还知道它们都是后鼻音。(师板书:ing)
师:你们说得真好,所以“青”是这四个字的“声旁”。谁能读准?
【这一发现本顺理成章,其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它是由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是直接指向本课教学重点的。引导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认识偏旁部首
教师借助转盘教具,将“氵”、“讠”、“日”、“目”、“虫”、“忄”与“青”进行组合。
师(边转转盘边问):“青”在做游戏呢!在和谁做游戏呀?
生:“氵”“讠”“日”“忄”。
师:“忄”是这节课老师要教你们的新部首,你们都认识啦?谁来说说你怎么认识它的?
生:我知道这个“忄”就是我们的“心脏”的“心”。
师:你们看,“心”变了。(课件演示渐变动画,“心”变化成“忄”。)原来卧着的“心”竖起来了,所以它叫——“竖心旁”。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师:“青”的朋友可真多,你们看还有谁?(师继续转转盘。)
生:“目”旁。
师:这也是一个新部首,你们也认识?
生:这个“目”就是我们的眼睛,所以是“目”旁。
师:说得真好。(出示眼睛的图、古文字“目”和“目”旁。)
生:我知道第一个是一只眼睛,第二个是甲骨文,第三个就是“目”旁。
师:是的,“目”旁就是这样演变来的,所以人们常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幅画呢!为了和“树木”的“木”旁区分,我们可以叫它“眼目”旁。谁来说?
【回到古文字,这是识字教学一条“回归之路”。从文字的发展上看,回到古文字,是回到造字的源头;从识字学习上看,回到古文字,是回到认识和理解汉字的源头。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借助造字分析,就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或许学生的认识还只是表层,但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却渗透在教学之中。而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呢?孩子们非常乐于认识古文字,这种追本溯源的认识汉字的方法很适合他们。】
师:看看还有哪个好朋友呀?(师继续转转盘。)
生:“虫”旁。
【“青”在和谁做游戏?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引出了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也做了必要的方法讲授——这些字(形声字)是怎么组成的。孩子们还小,可能还不能掌握抽象的构字规律,但是并不妨碍借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有所发现。同时,学生的学习也不是零起点,通过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机开展引导式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认知,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经验。】
三、自学生字
师边转转盘边说,它们牵起手,组成了这么多的字,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它们。打开书81页。
1.自学任务一: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请6个学生读,每人读一组。老师做大评委,同学们做小评委。
师:他们读得好吗?
生:读得很好。
生:字音都读准了。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除了带有“青”的字是后鼻音,还有一个字也是后鼻音,刚才汇报的同学读得也很准。 生:是“蜻蜓”的“蜓”。
师:谁来再读读这个词?
师:还有两个词都带有轻声音节,他们读得也很好。
生:是“事情”和“眼睛”。
师:谁来读?
同桌互读:两人都捧书,一人看书读,一人看书侧耳听,然后交换。读得好表扬他,读错了帮助他。最后全班齐读。
2.自学任务二:看看部首,读读词语,想想意思。这遍读的方式:“青”加“氵”是“清洁”的“清”,再想想为什么“青”加“氵”是“清洁”的“清”?
(1)自学。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中组长拿“青”的字卡,轮换6个部首,其余三人轮流认出这些字,说的方式同“自学”。看看哪个小组最团结,最会互相帮助,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每个人都能认清这么多的字。
(3)检查:请一小组上台汇报:组长拿“青”字,师拿部首,其他三人汇报。说对后发“花”(花内有该字)奖励。两轮后,每生手上两朵“字花”(师安排好“晴、睛”“清、请”“情、蜻”三组)。
(4)师:你们学得真好!请你们当当小老师,问问其他同学能不能分清,怎么分的?(生点名请其他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问执“字花”者答得好否,教师再相机点评,重点在“情”:看看“忄”,想想还是什么“情”?)生辨析结束一组,师贴一组字卡。
小结:师手指黑板上字卡问,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呀,这些字长得这么像,你们是看着哪一部分把它们分清的呢?(部首)是呀,在我们识字的时候,大多数部首还能表示意思呢!所以刚刚我们看看部首,读读词语,想想意思,就记住了这么多的字。
【通过此前的教学,学生已经被带到生字学习的“门前”,此时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要培养学生“学习独立识字”。然而,独立识字不是全然放手,要给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这些要求又必须是学生可以达到的。独立识字也不是“独自”识字,要引导学生与同桌、小组的伙伴一道学习。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一拼、玩一玩、问一问、说一说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因为指导到位,方法清楚,学生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四、反馈
1.游戏一:“打擂台”。请两生,师问“清洁的清”,生抢答“氵”。
2.游戏二:“小柯南”。老师再给“青”换一些部首,看谁能像小侦探一样推断出这个字和什么有关。(鲭、箐、菁)
(上述生字一起全出,生自主选择辨认。)
生:我知道第三个字,可能和草有关,因为它是“草字头”。
师:对,它就表示草木茂盛。
生:我猜第一个字和鱼有关,我看见它左边是“鱼”旁。
师:你真会动脑筋,它就表示鱼类的一种。
生:我想第二个字一定和竹子有关,我看见了“竹字头”。
师:是的,它确实表示山间的大竹林。
师:这几个字的读音会有什么特点?
生:我想它们都是后鼻音。
生:它们都和“青”的读音有关。
生:我想它们的读音里都有“ing”。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出示读音,请生读一读。)
(再出示“圊”)
师:这个字你们一定猜不出它的意思。
生:我想它一定是指一个有围墙的地方。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个字的外面是个“囗”框。
师:你真会学习。
生:我想这个字一定是表示花园,因为外面是围墙,里面一个“青”字,应该是表示种了很多青草、花儿啊什么的。
生:不对,应该是种的青菜吧。
师:告诉你们吧,这个字表示有围墙、有门的厕所。
生:啊?!
师:怎么样,中国的汉字好玩吗?
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从部首可以推测出这个字的意思,凭声旁能把这些字音读个大概。不过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是需要再查查字典的。
【此前,学生通过自学生字,初步接触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也认识了本课生字,看起来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是,若要追求“把字教丰厚”,教学就不能“就字论字”,而应该再向前走一步。“鲭”、“箐”、“菁”和“圊”这四个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分别从意思和读音两个方面的“推断”,有效地“侦知”了学生对于形声字构字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由于这四个字的精心选择,使得整个“推断”的过程富有童趣,深受学生喜爱。再者,识字教学虽然有既定的目标,但是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部的发展,当下的学习是向未来的学习敞开的,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领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开放性的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学生识字,更是在教一种识字的方法,揭示的是一种学习规律。这么看来,这个环节设计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反馈”,它更是一个“延续”,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初步运用这种规律,内化为今后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字太难,学生不容易掌握,课后回家就忘记了。忘记有什么关系,他们以后再见到这些字时,一定会唤起回忆,想起这个字,大概是读个什么音,是个什么意思。】
五、再读儿歌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儿歌。重点指导“捉”:看看这个字的形旁、声旁,你想到什么?
生:“捉”要用手,所以左边是“扌”,右边是“足”,因为捉的时候还要用脚跑嘛。
师: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右边的“足”在这里不表示用脚跑,你们看,“足”、“捉”——
生:音相似。
师:对啦,在这个字里“足”是声旁,表读音。你用手捉过什么?
生:我用手捉过蚊子。
生:我捉过蚂蚁。
生:我捉过蝌蚪。
师:做做“捉”的动作。加上动作我们再来读小儿歌。
配乐,个别读,全班再读。
【这个环节重点强调识字教学要基于文本、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识字教学,是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将字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抽绎出来,进行重新组织,但是它本身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它所归属的语言环境。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同时,识字教学要立足儿童,要试图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要借用儿童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情趣,来帮助认识汉字,从而对汉字本身建立积极的亲近、喜欢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六、指导写字
师:你们把这首小儿歌读得真美,我们来把今天学会的生字写得美美的。
出示“晴、情、睛”:
师:要把这些字在田字格中写得大小合适该怎么办呢?
生:田字格,四方方,生字宝宝坐中央。上不顶天,下不立地,左右不靠边。
师:要把它们写漂亮,还要观察一下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都是左窄右宽,因为它们的部首都在左边。
生:“情”是左右等长,“晴”和“睛”是左短右长。老师还说过,一般来说,短部对着长部的中间。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老师写“情”,它左边的“忄”笔顺发生变化了。
生:我知道,是先两点,再写中间的“丨”。
师:对。(边板书边指导)左点竖直位置低,右点倾斜位置高,“丨”要贴着右边点。右部与左部等长。请同学们先写“情”,再自己练写另两个字。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出示“捉”:它和上面三个字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处,同学们能发现吗?
生:它也是左窄右宽,但左长右短。
(生练写,师巡视点评。)
【把字写好看也是有规律需要揭示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这些规律,主动发现了写好本课这几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的规律,从而延伸到日后写好所有左右结构的字。这也是本课设计中强调的要避免“就字教字”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
结束语:同学们很会自学,识字识得好,写得好,小儿歌也读得好。课文里还有一些形声字和有趣的内容,等着同学们下节课再去发现。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