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Microsoft .NET是当前与J2EE并驾齐驱的二大软件开发平台之一。我们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设计,特别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造,逐步将国内培训机构的成功案例教学模式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同时开展订单式培养,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如何进一步设置合理的课程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了若干自己的看法。
【关健词】ASP.NET编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式;订单式培养;就业
Microsoft .NET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 Internet 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是当前与J2EE并驾齐驱的二大软件开发平台之一。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该技术十年之内不会落后”。掌握该技术无疑对学生的就业与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考虑到社会对软件新技术的迫切需求,2005年,作为教改试点,我们为学生课时了《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一直开设至今。
从2005年开始,我们与北京爱思爱迪、北京达内培训、齐鲁软件园师创培训中心进行合作,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设计,特别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造,逐步将国内培训机构的成功案例教学模式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同时开展订单式培养,即在毕业前一年就与大的IT企业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培训协议,进行批量的高层次就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课程组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训资源,对泰安地税局的网上业务系统进行模拟设计;与泰安协同科贸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产学研结合的环境。为课程的全面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提升就业能力;(2)以项目经验为目标;(3)以职业素质为突破;(4)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本课程的设计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具体案例为授课导线,项目开题,结合项目把所学技术综合应用起来;(2)大小案例相结合,理论教学中穿插小案例,起到巩固及理解理论教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的作用,相关理论教学结束后,通过大型企业级项目,把多门学科知识及技术融会贯通起来;(3)结合软件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把实践课程设计为能培养学员理解项目的能力、熟悉开发流程、积累项目经验、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规范意识,按企业开发过程设计各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熟悉软件开发过程;(2)通过一定代码量的案例及中小型项目,积累一定项目经验,达到开发的熟练度;(3)结合编码规范的加强,建立学员今后开发过程中的规范意识;(4)在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的现场模拟,促进学员今后与客户沟通能力的培养,达到能够在工作中和客户交谈具体的需求;(5)小组合作的开发模式,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此课程设计的创新与特点在于:以案例为驱动,结合多行业真实项目案例,拉近学员与软件开发的距离;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讲解;可加入深度的练习;项目任务分解、任务集中。
3. 实践活动的内容
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施:以案例为驱动的课堂教学;ASP.NET编程技术课程专周;与企业合作的实训环节;实现批量高层次就业的订单式培养等。
(1)以案例为驱动的课堂教学
实验是提高技能和能力的有效实践。以案例为驱动,从单元案例、章节案例到综合案例,这些案例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从案例的开发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
(2)ASP.NET编程技术课程专周
在理论教学快结束时,安排一周的网络程序设计ASP.NET实践,这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专周过程中,需要将所学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有利用于学生快速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与企业合作的实训环节
企业实训是培养综合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和ASP.NET课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2至4周的网络程序设计ASP.NET企业实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企业开发流程的了解,另一方面,增强对工程技术规范和企业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在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4)实现批量高层次就业的订单式培养
开展订单式培养,即在毕业前一年就与大的IT企业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培训协议,进行批量的高层次就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4.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根据ASP.NET编程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对项目任务的分析。详细的对学生讲解项目的需求,完成项目后的效果,学生理解后并划分小组上台演讲。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明确需求,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对项目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夯实基础,坚实根基。
(3)任务分散集中,时间明确。将项目划分为N多个具体的小型模块,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功能。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有效的控制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完成项目后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
(4)对与学生项目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不遗留项目代码的历史性死角。
(5)对于深度的知识点进行现场演示。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有的放矢,重点问题重点解决。
(6)最后都要进行划分小组进行讲演。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自我评价
根据计算机软件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借鉴“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理论,分析确定出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以此确定课程的知识点及能力培养方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为第一课堂,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边讲解、边演示、边实验、边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三者融会贯通的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实践需求,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
学院与北京达内等机构合作,实行产教结合对接,实行“三段三化”的培养模式。在技能训练阶段和经验积累阶段都分别安排学生到公司参加商务项目实战训练,聘请公司软件技术人员分别指导学生的项目实训,并由公司指导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和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使学生不仅受到实战项目的训练与经验积累,还感受了工程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达到了“初级程序员”相关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 24- 26
[2]蒋志辉.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278- 279
[3]唐建生, 刘红普.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11).
[4]李颖.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 2005(2).
作者简介:张坤(1981-),女,山东泰安人,助教,硕士
亓静,助教,硕士
刘欣颖,助教,硕士
【关健词】ASP.NET编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式;订单式培养;就业
Microsoft .NET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 Internet 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是当前与J2EE并驾齐驱的二大软件开发平台之一。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该技术十年之内不会落后”。掌握该技术无疑对学生的就业与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考虑到社会对软件新技术的迫切需求,2005年,作为教改试点,我们为学生课时了《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一直开设至今。
从2005年开始,我们与北京爱思爱迪、北京达内培训、齐鲁软件园师创培训中心进行合作,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设计,特别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造,逐步将国内培训机构的成功案例教学模式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同时开展订单式培养,即在毕业前一年就与大的IT企业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培训协议,进行批量的高层次就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课程组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训资源,对泰安地税局的网上业务系统进行模拟设计;与泰安协同科贸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产学研结合的环境。为课程的全面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提升就业能力;(2)以项目经验为目标;(3)以职业素质为突破;(4)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本课程的设计效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具体案例为授课导线,项目开题,结合项目把所学技术综合应用起来;(2)大小案例相结合,理论教学中穿插小案例,起到巩固及理解理论教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的作用,相关理论教学结束后,通过大型企业级项目,把多门学科知识及技术融会贯通起来;(3)结合软件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把实践课程设计为能培养学员理解项目的能力、熟悉开发流程、积累项目经验、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规范意识,按企业开发过程设计各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点:(1)熟悉软件开发过程;(2)通过一定代码量的案例及中小型项目,积累一定项目经验,达到开发的熟练度;(3)结合编码规范的加强,建立学员今后开发过程中的规范意识;(4)在开发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的现场模拟,促进学员今后与客户沟通能力的培养,达到能够在工作中和客户交谈具体的需求;(5)小组合作的开发模式,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如此课程设计的创新与特点在于:以案例为驱动,结合多行业真实项目案例,拉近学员与软件开发的距离;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讲解;可加入深度的练习;项目任务分解、任务集中。
3. 实践活动的内容
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施:以案例为驱动的课堂教学;ASP.NET编程技术课程专周;与企业合作的实训环节;实现批量高层次就业的订单式培养等。
(1)以案例为驱动的课堂教学
实验是提高技能和能力的有效实践。以案例为驱动,从单元案例、章节案例到综合案例,这些案例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从案例的开发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
(2)ASP.NET编程技术课程专周
在理论教学快结束时,安排一周的网络程序设计ASP.NET实践,这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专周过程中,需要将所学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有利用于学生快速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与企业合作的实训环节
企业实训是培养综合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和ASP.NET课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2至4周的网络程序设计ASP.NET企业实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企业开发流程的了解,另一方面,增强对工程技术规范和企业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在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4)实现批量高层次就业的订单式培养
开展订单式培养,即在毕业前一年就与大的IT企业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培训协议,进行批量的高层次就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4.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根据ASP.NET编程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对项目任务的分析。详细的对学生讲解项目的需求,完成项目后的效果,学生理解后并划分小组上台演讲。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明确需求,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对项目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夯实基础,坚实根基。
(3)任务分散集中,时间明确。将项目划分为N多个具体的小型模块,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功能。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有效的控制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完成项目后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
(4)对与学生项目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不遗留项目代码的历史性死角。
(5)对于深度的知识点进行现场演示。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有的放矢,重点问题重点解决。
(6)最后都要进行划分小组进行讲演。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自我评价
根据计算机软件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借鉴“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理论,分析确定出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以此确定课程的知识点及能力培养方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为第一课堂,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边讲解、边演示、边实验、边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三者融会贯通的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实践需求,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
学院与北京达内等机构合作,实行产教结合对接,实行“三段三化”的培养模式。在技能训练阶段和经验积累阶段都分别安排学生到公司参加商务项目实战训练,聘请公司软件技术人员分别指导学生的项目实训,并由公司指导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和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使学生不仅受到实战项目的训练与经验积累,还感受了工程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达到了“初级程序员”相关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 24- 26
[2]蒋志辉.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278- 279
[3]唐建生, 刘红普.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11).
[4]李颖.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 2005(2).
作者简介:张坤(1981-),女,山东泰安人,助教,硕士
亓静,助教,硕士
刘欣颖,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