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和《颜氏家训》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家训源远流长,学界一般认为,《尚书》中的有些篇章实际就属于家训性质。但是,先秦到秦汉的家训是零散而不完整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颜氏家训》,被史学界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家训著作。
  古代家训在国家管理尤其是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一直家国并称,而且学界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典型特征就是家国同构。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十分看重家庭的社会作用和政治作用。两周时期,社会组织由上到下的层级是王、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王所治区域为天下,诸侯所治区域为国,卿大夫所治区域为家。家本来就是政治体系的一个层级,是小一号的国。家国并称,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战国以后,除了王室以外的家庭脱离了政治体系而变为社会细胞,但其政治功能却被延续了下来。尤其是儒家,对家庭的功能特别重视。有人曾经问孔子:“子奚不为政?”孔子引用《尚书·君陈》之语回答道:“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说明孔子在创立儒家时,就认为治家和治国的基本原理与价值准则是相同的。孟子则进一步阐明国与家的逻辑关系,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把治家和修身摆在更为本原的位置。孟母三迁的故事,正是家教的源头之一。孟子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从孔子的君子理想出发,确立了儒家的个体修养准则,以个人→家族→国家→天下的行为顺序,构思出中国古代的圣贤理论。而这一理论同柏拉图的“哲学王”理论极为相似。可以说,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把个人修养、家庭(家族)运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逻辑上整合到一起。由此,《四书》之一的《大学》概括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纲要(后人称为“八条目”),而且直截了当地指出:“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家训因此而具备了管理教科书的性质。
  家训是长辈对晚辈在家庭(家族)内部的训示和告诫,其直接目的是范家而不是范世。《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就强调其著作的为家性质,即“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然而,由于传统中国的家国同构,规范家庭自然会扩展为规范社会,管理子弟自然会扩展到管理国家,所以,即便是管理社会的文献,也会被后人冠以家训的名号。特别是在更早的时候,由于三代的部族国家性质,治国就是管家,所以,《尚书》中的《康诰》《酒诰》《梓材》《无逸》,无疑属于家训,其内容却都属于治国。在颜之推的时代,由于社会动荡,颜氏有意避祸,刻意把家训限定在家门之内,才同政治拉开了一点距离。到了社会安定之时,家训与社会管理、国家政治的关系,又不可避免地融合到一起。颜氏之后的家训,则往往是治家与范世重合,但都以颜氏为楷模。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代袁衷《庭帏杂录》称:“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所以,论及古代家训,颜氏之作可为范本。
  颜氏是名门望族,祖籍山东琅琊临沂。晋室南渡时,琅琊颜氏也算从龙之臣,其后代一直在东晋南朝为官。颜之推出生于江陵,字介。他天资聪颖,少年得志,“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江陵)所称。”十九岁就在梁朝为官。“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北齐书·文苑传》),一副翩翩公子不拘小节的潇洒气派。然而却生不逢时,碰上了侯景之乱,在夏口时曾被侯景叛军俘虏,差一点被推上刑场,后被囚于建康。侯景败死后,颜之推回到江陵,在梁元帝手下担任散骑侍郎。没过多久,西魏出兵攻占江陵,杀了梁元帝,颜之推和大哥颜之仪又被俘虏。幸运的是西魏大将李穆欣赏颜之推的文才,在向关中押送途中把他推荐给镇守弘农郡的兄长李远。颜之推趁黄河水涨,乘船穿越三门峡逃往北齐。本来他是想绕道北齐回南梁,但由于陈霸先改朝换代,灭了梁朝,绝了颜之推南归之路。此后,他在邺城生活二十多年,先后担任北齐的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北齐的几位皇帝都不争气,不是暴虐肆杀,就是吃喝玩乐。一批官员要对皇帝进谏,颜之推看到势头不好而临时告假,以避免在奏章上署名,结果连署的同僚都被杀头,他则因没有署名而得以免罪。如此政治,使北齐国势日衰,终被北周所灭。此后,颜之推又在北周担任过御史上士。隋朝建立后,他还担任过太子杨勇的学士。颜之推一生的乱世经历,对其思想影响巨大,他自称“三为亡国之人”,其幸存经验是尽量避开权力斗争漩涡,其著述处处渗透了谨小慎微的风格。但家训面对的是家人,所以并不因为谨慎而有所保留,而是言无不尽,给后辈留下关于人生和社会的真知灼见,其文浅易直白,力图把自己一生的为人处世感受传给后人。
  《颜氏家训》的署名官衔为“北齐黄门侍郎”,所以后代一般把它看作北齐时著作。但因为书中有不少隋代术语和避讳,开篇第一句把“忠孝”写为“诚孝”,就是按照隋代习惯避文帝父杨忠之讳,而且书中记录有隋代开皇年间的史实,所以有的古籍专家(如余嘉锡、王利器)判定其为隋代著作。其中多数篇章,带有明确的写于北齐的印记。大体上,该书初作于北齐,到隋代定稿。
  唐宋以后学者,多数对《颜氏家训》评价很高。宋本之序(作者佚名)称该书“破疑遣惑,在《广雅》之右;镜贤烛愚,在《世说》之左”。宋代沈揆所撰跋云:“此书虽辞质义直,然皆本之孝弟,推以事君上,处朋友乡党之间,其归要不悖六经,而旁贯百氏。”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曰:《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明刻本序称:“北齐颜黄门《家训》,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盖序致至终篇,罔不折衷今古,会理道焉,是可范矣。……乃若书之传,以褆身,以范俗,为今代人文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清代王钺《读书丛残》也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陆奎勋《训家恒语序》则高度赞扬道:“家训流传者,莫善于北齐之颜氏……是皆修德于己,居家则为孝子,许国则为忠臣。”
  颜之推的后代,似乎也在验证着家训的社会效果。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名叫颜思鲁(表达对故乡山东的思念)、颜愍楚(表达对江陵梁朝的怜悯)、颜游秦(表达在北周长安的生存)。唐初的儒学名家颜师古就是颜思鲁之子,以忠义和书法闻名天下的颜真卿则是颜思鲁的玄孙。颜氏后人视家训为“吾家旧物”,“世世宝之”,多次刻印。康熙五十年,颜氏后裔颜星记录了其家训代代相传的情形,称其先人告诫子侄辈云:“儿辈当以圣贤自命,黄门祖《家训》,所以适于圣贤之路也。世间无操行人,口诵经史,举足便差,总由游心千里之外,自家一个身子,都无交涉,猖狂龌龊,惭负天地,断送形骸,可为寒心哉。黄门祖家训仅二十篇,该括百行,贯穿六艺,寓意极精微,称说又极质朴。盖祖宗切切婆心,谆谆诰诫,迄今千余年,只如当面说话,订顽起懦,最为便捷。儿辈于六经子史,岂不当留心?但‘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黄门祖于《家训》篇首,曾揭是说,以引诱儿孙矣。今日亲听祖宗说话,便要思量祖宗是如何期望我,我如何无憾于祖宗;悚敬操持,不徒作语言文字观,则六经子史,皆家训注脚也。念之,念之!”(《重刊颜氏家训小引》)
  颜氏后裔重刻家训时把六经子史都说成家训注脚,显然拔得太高,极易引起误解。到三刻时,则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适当调整,重新阐述了家训与六经的关系,称:“六经之文,非不本末兼该,大小具备;而词旨深远,义理蕴奥,必文人学士,日亲师友之讲论,始能通之。若公之为训,则自乡党以及朝廷,舆夫日用行习之地,莫不有至正之规,至中之矩;虽野人女子,走卒儿童,皆能诵其词而知其义也。是深之可为格致诚正之功者,此训也;浅之可为动静语默之范者,此训也;谁不奉为暮鼓晨钟也哉?”(《三刻黄门家训小引》)
  按照颜氏后人的见解,儒学六经固然能够修身养性,然而需要专门学习。《颜氏家训》则直白浅显,可以把六经之义付诸实践。尤其是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熏陶,可以收到与学校教育不一样的效果。清代雍正年间黄叔琳在节抄《颜氏家训》时,认同颜氏后人的说法,曰:“余观《颜氏家训》廿篇,可谓度越数贤者矣。其谊正,其意备。其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自比于傅裨寡妻,而心苦言甘,足令顽秀并遵,贤愚共晓。宜其孙曾数传,节义文章,武功吏治,绳绳继起,而无负斯训也。”乾隆年间卢文弨也说:“若夫六经尚矣,而委曲近情,纤悉周备,立身之要,处世之宜,为学之方,盖莫善于是书,人有意于训俗型家者,又何庸舍是而叠床架屋为哉?”但是,学者与颜氏后人不同的是,他们往往还要批评《颜氏家训》的不足。归纳起来,学者的批评多集中于两点:其一是颜之推在推崇儒学的同时宣扬佛教;其二是在家训之中夹杂有书证音韵等小学内容。批评最狠的当属纪昀,他在黄叔琳节抄本上的手批毫不客气,认为颜之推虚伪庸俗,以利害关系嵌套圣贤道理,家训云云,多为老于世故之言。这些批评,提供了观察《颜氏家训》的另一角度。
其他文献
鉴于复杂性不断增加、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个人工作方法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数字世界的进步要求人们有新的工作方法。我们要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条件(如最近新兴的数字技术),定期调整一些基本原则,这非常重要。  如今,能对管理者的管理有效性产生最直接、最全面影响的莫过于他们所选择的自我组织的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了。  工作方法:效率的起源  “管理”一词可以被解释为用来管理人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
期刊
1899年,爱国实业家张謇建成了南通大生纱厂,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其实业活动由此开始从创建单个企业向创建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集团迈进。张謇在创办大生企业集团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企业制度创新,笔者把这一系列制度创新统称为“大生”模式。在中国企业制度演变史上,“大生”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经指出的,张謇的企业群体是中国旧世纪终结与新世纪发端的众多标志之一。  中
期刊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经在政坛上十分活跃。他弹劾唐仲友的事件,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管理案例。  宋孝宗淳熙年间,浙东连遭水旱灾害,流民遍地。朝廷任命朱熹为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路一级的监司),到浙东视察灾情,组织救灾,台州在其监督之下,时任台州知州的唐仲友,本为浙东儒士,也是学界名流。朱熹在从绍兴赴台州途中,遇到台州逃荒的流民,诉说旱情极重,官府催税紧急;迎接朱熹的通判高文虎,又向朱熹揭发唐仲友为政
期刊
从古到今,研究《颜氏家训》者很多,但从管理思想角度探究者极少见,这与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往往把管理与生活割裂不无关系。实际上,生活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而生活中的管理思想,同样是值得引起学界重视的。  在《序致》中,颜之推指出家训的特殊作用。他强调,禁止儿童的胡闹暴虐,师友的谆谆告诫还不如保姆婢女的一声喝喊,制服凡人的吵架斗殴,尧舜之道的高级理论还不如妻子的几句碎语。所以,圣贤教导也
期刊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拥有更多金钱的人们会感觉到更幸福。然而,花费金钱的方式也许和拥有金钱的多少一样,对幸福的意义十分重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Elizabeth W. Dunn教授、西门菲莎大学的Lara B. Aknin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的Michael I. Norton教授发表于顶尖心理学期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往
期刊
星巴克公司CEO 霍华德 "舒尔茨(Howard Schultz)在他的著作《一路向前:奋力拼搏,并未迷失信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创造一种动人的、谦恭的、互相信任的企业文化并不能一蹴而就,就如同调制一杯最完美的咖啡一样。它融合了目标、过程,以及用心,是一曲必须精心谱写的三重奏。舒尔茨认为,星巴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与企业员工以及他们培育出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企业在重塑及应对文化挑战的过程
期刊
Womack提出无浪费创造价值的流程分成六个精益原则, 这些原则简称为: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完美和对人的尊重(见图1)。详细定义如下:  当将精益思想应用于SE和项目计划时,使用精益原则评估项目计划、工程流程和组织行为。考虑客户如何定义产品和流程中的价值,然后描述创造产品和流程的价值流,通过价值流优化流动和消除浪费,鼓励价值流中的拉动以及努力完善价值流,以最大化客户价值。这些活动都应在尊重客
期刊
幸福一直被关注  自古以来,幸福就是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中国道家推崇返朴归真、无知无欲的田园式的幸福生活。儒家则宣扬“存天理,灭人欲”。西方哲学家中的理性主义者强调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的生活才是幸福之所在。以边沁为代表的感性主义者则提出感性欲求构成幸福与道德的基础。  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热门课
期刊
近期我受邀参访了一家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该集团起步于1978年10月,起初做工业外贸,如今业务已扩展到船舶工程、成套工程、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七大领域。我在与该集团高管们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到,该集团的员工工作干劲和敬业度高,离职率低;高管们一致认为,这与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集团下属的六家核心企业设置了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比重占三分之二,且职工所持股份会根据工作业绩的变化
期刊
如今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商界重要的“金领”群体之一,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他们或许是企业的旗手甚至舵手,或许是行业的灵魂和精神,甚至是产业的领军和翘楚。但是,为什么中国职业经理人难以走出国门?为什么中国职业经理人在国际顶尖企业中难以突破职场“天花板”?为什么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与西方职业经理人还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华裔难敌印度裔的职业经理人?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尝试回答与上述三点疑问休戚相关的四个问题,即现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