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aima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素质教育灵魂之称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浪潮,也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早在1982年,日本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成果的过程。可见,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突破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从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维结论。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质疑,开发思路,多角度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激起其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积极进行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的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2.善抓提问的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现实,围绕其发展过程或规律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而不能不着边际。例如,有的同学在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节时,得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结论,理由是他们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这就脱离了客观实际,应适时地加以点拨:尽管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更谈不上资产阶级的形成,也就是说,没有这种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它只是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和规律性认识上来,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从而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理性地分析历史问题,使其在思维的内化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3.深挖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须有科学的思维过程,而由问题到答案,除了应有的基本知识外,科学的逻辑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是打开问题的钥匙,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如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可以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分析评价,教会学生对一般人物的分析评价的方法。如评价康熙帝,他奖励垦荒,推行“更名田”;平定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设台湾府,册封班禅;亲征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者,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在位期间推行“海禁”政策,大兴文字狱,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钳制了思想的发展。怎么评价他呢?客观地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他为国家统一,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包括时代的局限,阶级的局限等。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既要按生产力标准,又要用阶级分析方法,更要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鼓励诱导启发学生质疑
  创新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教师直接培养或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教育教学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兴趣等)。
  1.加强信息量的补充,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高考中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特别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图表,数据,公式等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变化的状态来描述趋势,分析原因,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是备考中的重点攻关项目,这也正体现了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考察。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尽量多补充史料,多设置新情境,新材料,通过这些环境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
  2.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教师的正确性和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可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甚至连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灵受到压抑,不可能迸发思维火花,所以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其次,构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精心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会发现,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时常常闪烁出不同凡响的智慧火花,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中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而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正是推动学生创新学习的极好动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中学图书馆对一线师生的服务职能,重点探讨如何借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实现中学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图书馆资源共享、阅读推广和文化活动服务能力,以期望为中学教育资源优化提升提供帮助。  關键词:中学图书馆 资源共享 服务模式 创新发展  一、引言  中学图书馆作为中学校园内信息加工、知识传播、文化媒体的重要储藏地和德育教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不仅承担着中学教育的辅助支持功能,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教育不仅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以及英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首要工作。作为班主任,在班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工作以来,我已担当四年的班主任,在这四年中我深刻意识到创新型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秉承创造快乐学习气氛创新型的理念管理班级。以下我将在几个方面介绍下我创新理念的班级管理方式。  一、班级管理——自主创新,提升能力  一位教育家
期刊
一、开放渠道,改革考评  随意翻看老师给学生写的习作评语,往往看到的是法官式的判决词,什么观点正确、语句通顺、立意新颖,或文不对题、结构混乱、详略不当等等,叫人读后感到冷峻有余,情谊不足。这样的评语怎么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感呢?那种指责过多的评语更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者可尝试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写评语,即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置“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三个栏目。一篇作文写完了,先由学生传阅,写
期刊
“生源差,条件劣,拼有何用?”这是某些薄弱校常挂嘴边的口头禅。许是事实,却不该成为懈怠的托词。笔者以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关键在正视优势,搭建优生“共生圈”。  所谓优生“共生圈”,是“共生效应”在优生群体中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氛围,铸造精英团队。下面谨就优生“共生圈”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精细优生管理,锻造优质内核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一个优质优生“共生圈”密不可分。  1.挑
期刊
一、高中数学教学有效的意义  高中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难”“偏”“怪”,而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断的探讨,不断的更新,为的是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乐趣,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但是现在我国的课堂有效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对于像数学这样的工具类学科,教师无法正确的掌握有效性教学,所以一时间各个学校各个教师之间开始开发有效性
期刊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素质培养,培养个性化,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而且学生缺乏主体地位,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本文提出了优化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模式的意见,以此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借助灌输式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一、新课程教材的发展,顺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学历史学科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长久的思考和实践,使我有一点感悟,一点收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把“问题意识”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问题化,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活动过程中伴随着一定情感体验心理倾向,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愉快地、主
期刊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只有会听、会说英语,才能用英语交际,从而体现学习英语的实用价值。加之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语言交际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实际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活动有“形”无“神”的状态,教学活表现出侧重“教师教、学生学”的接受式学习
期刊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的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思考寻求有效教法。教师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益、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改革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  一、要善于利用学具操作,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進行操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摆放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在获取感性认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