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好地发展。对历年高中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得知,近年的高考作文也逐渐加大了对高中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核。在进行优秀作文评定时,通常都是将“思辨性”“逻辑性”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理性思辨;知识面;思维现状;提升策略
一、 前言
理性思辨能力不仅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其心理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很多高中生无论是在作文审题还是文章构思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一些理性思辨能力弱甚至惰性思维的现象,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作文平铺直叙、缺乏新意和思辨色彩,作文层次、水平明显低下,因此强化高中生理性思辨的培养,是提升其作文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高中生写作实践中缺失理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一) 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对一篇作文进行评价,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其立意是否深刻。学生要想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需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都是结合对作文题目的简单认识进行写作,其实这种简单认识仅仅是对事物的感性思维,唯有基于感性思维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探索事物的本源和价值,这样才能使所写出的文章有深度和层次感。例如,就《就这样慢慢长大》这篇作文的写作而言,有一名高中生在写作时叙述了小时候他妈妈哄他入睡,教他唱儿歌,妈妈的歌声带给了他心灵安慰。上小学后,他又在音乐课上学会了很多歌,并明白了很多做人道理等等,一直从小时候写到了初中。从选材看,这样写是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并且体现了“慢慢”一词,但很明显,这位学生在写作时仅仅将思维停留在事情表面,并没有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挖掘。这名学生也缺乏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思维能力,假如作者能够将主题升华为这些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能够抚慰其心灵,给其以鼓励等思想内容上,就会使文章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
(二) 写作前缺乏深入分析思考、谋篇布局
当前,还有一些高中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在看到作文题目之后就急于写,而不是先认真审题,拟写提纲。事实上,要想写出逻辑层次感强、有深度的文章,通常需要深入分析文章题目,确立中心主题,然后围绕中心主题进行选材,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开头以及结尾等。但是,大多数高中生都很难达到这一层次的要求,而是想到哪写到哪,实在写不下去或发现主题跑偏了才停笔思考,这样所写出的文章通常在中心、内容以及结构方面都会给人以混乱的感觉,也很难写出质量好的文章。例如,就某一次期中考试《从此,我又找回了》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有一位学生拟了《从此,我又找回了压力》的题目。该文主要内容是想表达压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没有压力就会时常处于放松状态,学习成绩也会下滑。文中写了这样一个例子:某一位学生在期中考试前偷看小说被班主任老师发现,老师批评说:“要是能考好,看小说的事情就算了,考不好的话,就得请家长。”于是这位学生利用考前一周进行突击,最后取得了好成绩。这篇作文最后的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写作前根本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对作文结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和安排。比如,该文先用是三四百字的篇幅写了社会上很多人丢失压力的表现,然后另外的篇幅多半都在写另外一个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这一外在压力的驱动下而奋起努力,这些内容基本与题意不符,且存在明显逻辑错误。
(三) 学生思维层次低、思维方式太过单一
很多高中生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期,且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低。大多都是由直觉经验型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因而,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很多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层次依然是处在形式逻辑思维阶段,且其辩证思维依然处于初始状态。学生这种逻辑思维层次低、思维方式太过单一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大多是进行模仿,所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深度。并且从整体上来看,针对同一话题进行写作时学生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立意和选材雷同的情况。学生不善于主动思考,思维仅停留在表层,也就缺乏对事物本质进行探究的精神,更无从谈及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 基于理性思辨能力培养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 选择合理素材训练高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时的理性思辨能力,高中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实践时,应摒弃之前作文素材选材过于老旧、与生活相脱节等不良现象。在选择素材时,应选取那些新颖的素材,同时还应结合现实生活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素材。这样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基于某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例如,在讲“家族的故事”这一话题的写作时,对于这一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比較熟悉,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家庭环境、背景等的不同,他们对于这一话题的理解又会存在着诸多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家族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其祖辈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再同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同时思考合理的方法来传承家族文化。经过对挖掘出来的家族故事进行合理取舍,既能保持文章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密切结合现实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通过作文立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文章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立意是否新颖、深刻以及文章是否切合主题。文章立意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唯有确保逻辑思维缜密、合理,才能保证文章立意的新颖、深刻。以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为例,其材料和写作要求是: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 有的学生一看到这个材料,感觉很“亲民”,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理由,这样的情况自己就有啊,似乎很好写。但是如果就这么不加思索从自身行为出发,囿于“自己”,选材就可能捉襟见肘,止于就事论事,立意就可能“低开低走”;有的学生一看到材料的前半句“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想当然地做出判断,立即把立意确定在否定“找理由”这个层面上,不从材料的完整性去分析,思维很可能就被局限了。
老师在指导立意训练时,不妨引导学生多加追问:“谁”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充足的理由?这是怎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吗?“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一定与“既定原则”相冲突吗?如果冲突,到底是怎样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是否都需要解决?如果允许这样的冲突留存,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与合理性又在哪里?当然,可思考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些,而一旦你的思维启动,思路打开,就可能勾连彼此关系,找到属于自己的、有话想说的、有材料支撑的、有现实针对性的思考点。比如说:自我意识与周遭世界、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自我肯定与现实担当、寻找理由与接近真相、坚持自我与尊重事实……这样一来,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可以说得有角度、有思辨,更有对现实的观照,有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三) 借助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训练高中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合理组织文章结构通常需要作者具备严密的理性思辨能力。很多高中生之所以普遍存在着想到哪写到哪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并且在写作前没有进行精心的布局设计。这样就容易导致条理不清,文章整体缺乏逻辑。例如,在针对《直面人生》这一话题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那些同直面人生相关的词句,然后对学生回忆出的诗句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对所要论述的这些观点和论据都有了大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组织和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把握成功总是在经历诸多困难后才能达成这一主题要旨。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筛选并整合,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些典型事例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历经重重苦难后取得成功的因素与方法,这样,文章主题部分的主旨就得到有效的深化和凸显。借助于这样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安排文章结构,利于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地区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面狭窄、阅读量不足、语感缺乏等现实问题,要想在写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品质,教师应着眼于选材、立意、构思以及组织文章结构等方面来切实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借此来逐渐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波.培养理性思辨意识呼唤主体价值复归——评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z2):86-87.
[2]米學良.从“文体不限”到“论述类文章”:高考作文如何应对?——谈高考论述文的理性思辨问题[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6(5):16-20.
[3]于彩玲.基于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下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224-226.
[4]邸静.利用课文对高中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226-228.
作者简介:
陈伦杰,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关键词:理性思辨;知识面;思维现状;提升策略
一、 前言
理性思辨能力不仅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其心理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很多高中生无论是在作文审题还是文章构思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一些理性思辨能力弱甚至惰性思维的现象,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作文平铺直叙、缺乏新意和思辨色彩,作文层次、水平明显低下,因此强化高中生理性思辨的培养,是提升其作文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高中生写作实践中缺失理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一) 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对一篇作文进行评价,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其立意是否深刻。学生要想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需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都是结合对作文题目的简单认识进行写作,其实这种简单认识仅仅是对事物的感性思维,唯有基于感性思维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探索事物的本源和价值,这样才能使所写出的文章有深度和层次感。例如,就《就这样慢慢长大》这篇作文的写作而言,有一名高中生在写作时叙述了小时候他妈妈哄他入睡,教他唱儿歌,妈妈的歌声带给了他心灵安慰。上小学后,他又在音乐课上学会了很多歌,并明白了很多做人道理等等,一直从小时候写到了初中。从选材看,这样写是符合作文题目要求的,并且体现了“慢慢”一词,但很明显,这位学生在写作时仅仅将思维停留在事情表面,并没有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挖掘。这名学生也缺乏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思维能力,假如作者能够将主题升华为这些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能够抚慰其心灵,给其以鼓励等思想内容上,就会使文章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
(二) 写作前缺乏深入分析思考、谋篇布局
当前,还有一些高中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在看到作文题目之后就急于写,而不是先认真审题,拟写提纲。事实上,要想写出逻辑层次感强、有深度的文章,通常需要深入分析文章题目,确立中心主题,然后围绕中心主题进行选材,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开头以及结尾等。但是,大多数高中生都很难达到这一层次的要求,而是想到哪写到哪,实在写不下去或发现主题跑偏了才停笔思考,这样所写出的文章通常在中心、内容以及结构方面都会给人以混乱的感觉,也很难写出质量好的文章。例如,就某一次期中考试《从此,我又找回了》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有一位学生拟了《从此,我又找回了压力》的题目。该文主要内容是想表达压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没有压力就会时常处于放松状态,学习成绩也会下滑。文中写了这样一个例子:某一位学生在期中考试前偷看小说被班主任老师发现,老师批评说:“要是能考好,看小说的事情就算了,考不好的话,就得请家长。”于是这位学生利用考前一周进行突击,最后取得了好成绩。这篇作文最后的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写作前根本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对作文结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和安排。比如,该文先用是三四百字的篇幅写了社会上很多人丢失压力的表现,然后另外的篇幅多半都在写另外一个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这一外在压力的驱动下而奋起努力,这些内容基本与题意不符,且存在明显逻辑错误。
(三) 学生思维层次低、思维方式太过单一
很多高中生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期,且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低。大多都是由直觉经验型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因而,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很多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层次依然是处在形式逻辑思维阶段,且其辩证思维依然处于初始状态。学生这种逻辑思维层次低、思维方式太过单一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大多是进行模仿,所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深度。并且从整体上来看,针对同一话题进行写作时学生还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立意和选材雷同的情况。学生不善于主动思考,思维仅停留在表层,也就缺乏对事物本质进行探究的精神,更无从谈及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 基于理性思辨能力培养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 选择合理素材训练高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时的理性思辨能力,高中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实践时,应摒弃之前作文素材选材过于老旧、与生活相脱节等不良现象。在选择素材时,应选取那些新颖的素材,同时还应结合现实生活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素材。这样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基于某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例如,在讲“家族的故事”这一话题的写作时,对于这一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比較熟悉,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家庭环境、背景等的不同,他们对于这一话题的理解又会存在着诸多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家族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其祖辈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再同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同时思考合理的方法来传承家族文化。经过对挖掘出来的家族故事进行合理取舍,既能保持文章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密切结合现实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通过作文立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文章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立意是否新颖、深刻以及文章是否切合主题。文章立意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唯有确保逻辑思维缜密、合理,才能保证文章立意的新颖、深刻。以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为例,其材料和写作要求是: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 有的学生一看到这个材料,感觉很“亲民”,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理由,这样的情况自己就有啊,似乎很好写。但是如果就这么不加思索从自身行为出发,囿于“自己”,选材就可能捉襟见肘,止于就事论事,立意就可能“低开低走”;有的学生一看到材料的前半句“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想当然地做出判断,立即把立意确定在否定“找理由”这个层面上,不从材料的完整性去分析,思维很可能就被局限了。
老师在指导立意训练时,不妨引导学生多加追问:“谁”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充足的理由?这是怎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吗?“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一定与“既定原则”相冲突吗?如果冲突,到底是怎样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是否都需要解决?如果允许这样的冲突留存,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与合理性又在哪里?当然,可思考的问题肯定不止这些,而一旦你的思维启动,思路打开,就可能勾连彼此关系,找到属于自己的、有话想说的、有材料支撑的、有现实针对性的思考点。比如说:自我意识与周遭世界、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自我肯定与现实担当、寻找理由与接近真相、坚持自我与尊重事实……这样一来,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可以说得有角度、有思辨,更有对现实的观照,有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三) 借助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训练高中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合理组织文章结构通常需要作者具备严密的理性思辨能力。很多高中生之所以普遍存在着想到哪写到哪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并且在写作前没有进行精心的布局设计。这样就容易导致条理不清,文章整体缺乏逻辑。例如,在针对《直面人生》这一话题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那些同直面人生相关的词句,然后对学生回忆出的诗句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对所要论述的这些观点和论据都有了大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组织和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把握成功总是在经历诸多困难后才能达成这一主题要旨。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筛选并整合,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些典型事例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历经重重苦难后取得成功的因素与方法,这样,文章主题部分的主旨就得到有效的深化和凸显。借助于这样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安排文章结构,利于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地区的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面狭窄、阅读量不足、语感缺乏等现实问题,要想在写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品质,教师应着眼于选材、立意、构思以及组织文章结构等方面来切实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借此来逐渐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波.培养理性思辨意识呼唤主体价值复归——评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z2):86-87.
[2]米學良.从“文体不限”到“论述类文章”:高考作文如何应对?——谈高考论述文的理性思辨问题[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6(5):16-20.
[3]于彩玲.基于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下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224-226.
[4]邸静.利用课文对高中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226-228.
作者简介:
陈伦杰,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