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学生进入艺术学习的起点。但在有限的学校美术教育空间与时间中,如何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社会生活,以便获得有效的实践呢?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便是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实际上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一种教学策略的体现,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其次,视觉包括“广义的视觉”和“狭义的视觉”。狭义的视觉仅指学生眼里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事物形象。而广义的视觉则不仅包括丰富的视觉形象,还包括通过声效、文字感染情绪后产生的视觉共鸣及通过回忆、想象和再创造加工而成的视觉想象。而在教学理论中,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采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将学生的心引导到“广义视觉”的训练当中。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视觉形象,促进观察,激发兴趣
法国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程内容虽浅却很丰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以它们独特的功能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展现出来,往往比原材料显得更鲜明、更强烈,感知得更充分。如小学美术二年级教材中有《巧妙的组合》一课,利用课件中各种基本形的移动与大小疏密搭配,作出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找出各组合之间的不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也让学生充分感受画面组合的美并寻找出规律,体验艺术美的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还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观察到事物逐渐变化的原理,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进行《画漫画》一课的教学时,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形象的漫化过程及原理。在制作课件前,不妨先收集一些有特色的图片,然后在Adobe Photoshop下把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若干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按教学的要求排序,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形象如何特征化地逐步向漫画过渡,这样学生会很清楚地了解到漫画的漫化过程及漫化原理,教学难点得以克服,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听觉材料,巧造情境,在音乐中感受事物形象,产生视觉共鸣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绘画形象。如一年级《踢踢腿,弯弯腰》一课,教师可以先在表现运动场面的课件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然后再单独播放音乐,当豪迈的音乐再出现,可让学生闭着眼睛“看”运动员运动的情形并试着画出来,学生在音乐中将刚才和以往见到过的记忆提取出来,效果自然生动有趣。不言而喻,情境的创设制造了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气氛,调节了学生的身心状态,在启发诱导中将学生引入创造之域。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视听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事物形象的变化,形成丰富的视觉想象
美国教育专家M.S.斯特娜夫人有一句话:“没有想象的生活是无趣的生活,不会想象的人不懂得幸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观察与思考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之一。三年级《民间花样》中,有不少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等,课件游戏中要求将合适的花样贴入合适的物品中,如果贴错,电脑就发出怪笑,贴对即提出表扬,于是在游戏中观其形、闻其声,自然印象深刻。准确地抓住不同纹样的不同特征来表现,就不再局限于书本或图片了。
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概括地说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它带给学生的时空感受让学生懂得了艺术的博大与多变,优化了课堂教学,更促进了学生“广义视觉”的形成,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放飞的灵感定会遨游于艺术的殿堂。
(作者单位 吉林省孤儿学校)
首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实际上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一种教学策略的体现,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其次,视觉包括“广义的视觉”和“狭义的视觉”。狭义的视觉仅指学生眼里所看到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事物形象。而广义的视觉则不仅包括丰富的视觉形象,还包括通过声效、文字感染情绪后产生的视觉共鸣及通过回忆、想象和再创造加工而成的视觉想象。而在教学理论中,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采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将学生的心引导到“广义视觉”的训练当中。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视觉形象,促进观察,激发兴趣
法国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程内容虽浅却很丰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以它们独特的功能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展现出来,往往比原材料显得更鲜明、更强烈,感知得更充分。如小学美术二年级教材中有《巧妙的组合》一课,利用课件中各种基本形的移动与大小疏密搭配,作出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找出各组合之间的不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也让学生充分感受画面组合的美并寻找出规律,体验艺术美的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还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观察到事物逐渐变化的原理,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进行《画漫画》一课的教学时,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形象的漫化过程及原理。在制作课件前,不妨先收集一些有特色的图片,然后在Adobe Photoshop下把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若干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按教学的要求排序,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形象如何特征化地逐步向漫画过渡,这样学生会很清楚地了解到漫画的漫化过程及漫化原理,教学难点得以克服,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听觉材料,巧造情境,在音乐中感受事物形象,产生视觉共鸣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绘画形象。如一年级《踢踢腿,弯弯腰》一课,教师可以先在表现运动场面的课件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然后再单独播放音乐,当豪迈的音乐再出现,可让学生闭着眼睛“看”运动员运动的情形并试着画出来,学生在音乐中将刚才和以往见到过的记忆提取出来,效果自然生动有趣。不言而喻,情境的创设制造了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气氛,调节了学生的身心状态,在启发诱导中将学生引入创造之域。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视听游戏,在游戏中感受事物形象的变化,形成丰富的视觉想象
美国教育专家M.S.斯特娜夫人有一句话:“没有想象的生活是无趣的生活,不会想象的人不懂得幸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观察与思考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之一。三年级《民间花样》中,有不少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等,课件游戏中要求将合适的花样贴入合适的物品中,如果贴错,电脑就发出怪笑,贴对即提出表扬,于是在游戏中观其形、闻其声,自然印象深刻。准确地抓住不同纹样的不同特征来表现,就不再局限于书本或图片了。
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概括地说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它带给学生的时空感受让学生懂得了艺术的博大与多变,优化了课堂教学,更促进了学生“广义视觉”的形成,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放飞的灵感定会遨游于艺术的殿堂。
(作者单位 吉林省孤儿学校)